摘要:早上六点多,海拔四千七百米的纳木错湖边,牧民卓玛裹着厚藏袍蹲在地上。她家120只牦牛已经三天没吃饱了——原本该长满绿草的山坡,现在堆着金属架子和彩色布幔,草甸被压得结结实实,连根嫩草都难寻。
文/智慧小诸葛
创作不易,新作者麻烦给你个关注!!!
早上六点多,海拔四千七百米的纳木错湖边,牧民卓玛裹着厚藏袍蹲在地上。她家120只牦牛已经三天没吃饱了——原本该长满绿草的山坡,现在堆着金属架子和彩色布幔,草甸被压得结结实实,连根嫩草都难寻。
他们说这是艺术,是‘向上致美’。”卓玛捏着一把干枯的草叶,“可我的牛羊连低头吃草的地儿都没了。”
不远处的“升龙”装置闪着光,宣传语写着“用烟火对话天地,致敬高原魂”。可再美的艺术,咋就让牧民的生计没了着落?
蔡国强是谁?那位用火药画画、在泉州海边点“天梯”的艺术家,名字本身就是流量密码。
这次他带着“升龙”项目来青藏高原,说是“全球首个高原生态主题艺术展”,再加上安踏始祖鸟“向上致美”的联名,开幕前就上了热搜。
安踏始祖鸟打的啥算盘?“向上致美”这句slogan,刚好能搭上“高原艺术”的调调。蔡国强的名气,能把品牌从“卖户外装备”拔高到“有精神追求”。
于是我们看到:
展览入口摆着联名款,标签写着“为艺术致敬,向高原致美”。
直播间主播反复说“这项目是品牌环保理念的落地”。
可没人提:为了搭这装置,23亩高山嵩草甸被推平了——那是青藏高原特有的草,根能扎两米深,专门固土保水。
没人提:施工时挖断了牧民的饮水渠,下游三个村的牧民现在得走五公里山路挑水。
更没人提:展览结束后的垃圾咋处理?卓玛说前天看见卡车往山里倒,“风一吹,塑料袋飘到我帐篷顶上”。
安踏始祖鸟官网写着“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馈赠”,可这次合作,更像把环保话术拼一起。
现场一群人
环境评估做了吗?知情人说,审批时的报告就三页,只写“对草甸影响小”,连实地监测数据都没有。
修复方案呢?团队说“展览完恢复草甸”,可卓玛问施工队,人家支支吾吾:“恢复不就是撒点草籽?高原草甸要三年才长起来,撒籽管用?”
品牌担责了吗?安踏始祖鸟回得官方:“我们监督合作方守规矩。”可“监督”俩字,在四千米高原上,是不是就成了“睁只眼闭只眼”?
更气人的是,展览开幕当天,西藏生态环境厅官网还在推“高原生态保护成效好”。下面评论区全是牧民留言:“我们的草甸,谁来管?”
蔡国强初心可能真不坏。他以前搞“天梯”,在海边点了21年烟火,那是给故乡的告白。做“九级浪”,用火药炸出巨浪,是对自然的敬畏。
现场升龙表演
可这次,“致敬”变“践踏”。艺术不该是破坏的借口——你可以用艺术说自然的事儿,但不能为了艺术糟蹋自然。
现场升龙表演
环保专家次仁说得直白:“高原生态就像玻璃碗,脆得很。
推平23亩草甸,不只是少点草——没草,牦牛没吃的,牧民收入少。没草,雨水冲土壤,纳木错湖水会脏。
没草,甚至影响整个亚洲的水源,毕竟青藏高原是‘亚洲水塔’,养着下游三十亿人呢。”
我们不是反对艺术展,是反对“拿生态换艺术”。要是艺术得靠破坏自然成就,那这种艺术,不要也罢。
事儿闹大了,网友评论纷纷:
第办展的蔡国强团队: 明知是高原,咋不提前做生态评估?不知道推平草甸是不可逆的破坏?
合作的安踏始祖鸟: 口口声声“环保”,咋能为了营销让项目破坏自然?
连外国的网友都知道备案审批,管审批的部门: 高原项目环境评估是不是走形式?“影响小”的报告,咋就能通过?展览后谁盯着修复?
一位网友评价的非常不错:
网上热议以后,蔡国强和安踏始祖鸟纷纷发布道歉声明!!!
蔡国强发的道歉声明!
始祖鸟发的道歉声明!
我不禁想问一下光道歉有用吗?
卓玛昨天发了张照片:她家牦牛站在被破坏的草甸前,头低着,鼻子蹭地上的土。配文是:“我爷爷说,草甸是大地的衣服,衣服破了,大地会冷。”
我们不是牧民,可我们喝的水,有部分来自青藏高原的冰川融水。我们呼吸的空气,有部分经过高原植被净化。高原草甸被破坏,湖水被污染,最后遭殃的,是咱们每个人。
蔡国强的“升龙”可能成有争议的作品,安踏始祖鸟的“向上致美”可能被质疑,但我们更希望,这事能让更多人明白:
艺术可以浪漫,但不能浪漫到不管生态;品牌可以营销,但不能营销到牺牲自然;咱们普通人也能当守护者——哪怕多问一句:“这项目,伤着自然没?”
免责声明
本文信息来自公开报道、网友反馈和知情人士讲述,就想说说高原生态保护这事儿。要是内容有不准的地方,欢迎相关方指正。我们反对破坏生态,支持按规定追责。
来源:世界其实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