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二届中国酒文化大会暨2025“中国酒文化月”启动仪式于2025年9月10日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举行。这场以“酒以载道 文以化人”为主题的盛会,不仅汇聚了茅台、五粮液等龙头企业,更吸引了哲学、文学、博物馆学、礼学等领域的顶尖学者。
一场文化大会,能否为正面临深度调整期的白酒行业找到新生机?
第二届中国酒文化大会暨2025“中国酒文化月”启动仪式于2025年9月10日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举行。这场以“酒以载道 文以化人”为主题的盛会,不仅汇聚了茅台、五粮液等龙头企业,更吸引了哲学、文学、博物馆学、礼学等领域的顶尖学者。
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在会上直言:“行业当前调整的核心因素正在于酒文化本身”。这句话道破了白酒行业当下困境的本质,也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三期叠加”下的行业困境
2025年5月,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明确规定,公务接待“不得提供香烟,不上酒”,覆盖范围从高档酒扩展至所有含酒精饮料,并首次将国企和金融机构纳入监管。
政策出台后,白酒行业遭遇剧烈震荡。贵州茅台等头部白酒股一个月内平均跌幅超10%,高端白酒市场缩水40%,行业进入政策调整、消费转型、存量竞争“三期叠加”的深度调整期。
数据显示,2025年1-6月,规上白酒企业数量比去年同期减少100多家,利润876.87亿元,同比下降10.93%。21家上市白酒企业仅有6家实现营收和利润双增长,且多是个位数的微增长。
中国白酒行业正面临深刻的结构性调整。市场环境、消费场景、消费群体和多元需求都在发生变化,但多数企业仍困于价格内卷、场景固化、用户脱节的增长瓶颈。
文化觉醒是酒业转型的必然选择
面对挑战,第二届中国酒文化大会指明了方向:行业的深度调整,核心因素是文化。
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提出了“文化自省、文化自觉、文化自新、文化自信” 16字发展原则。这四个阶段揭示了行业文化转型的底层逻辑:
文化自省:厘清酒桌陋习与文化精华的界限,倡导理性饮酒;
文化自觉:认识到主流消费已转向“悦己型”,年轻群体追求“少喝酒、喝好酒”;
文化自新:要求酒企与酒文化实现现代化转型;
文化自信:通过在传承中创新,构建与时代同频的发展之路。
茅台集团董事长张德芹则提出了回归“以酒成礼、以酒养老、以酒成欢”的文化初心。这与大会“酒以载道,文以化人”的主题一脉相承,旨在剥离陋习,回归酒作为情感媒介和精神载体的本质。
这一理念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追溯,更是对当代价值的重构:
“以酒成礼”:茅台通过打造“茅台酒节”“红缨子高粱丰收季”“茅友嘉年华”三大文化IP,诠释对自然、乡亲与消费者的情谊。
“以酒养老”:厚植孝道文化,延续“慈孝酿茅台”的传统,以高品质美酒满足消费者礼赠长辈的需求,同时倡导健康饮酒理念。
“以酒成欢”:让美酒成为美好生活的见证,茅台通过推出不同规格产品、打造文化体验馆等举措,满足消费者多元化场景需求。
这次大会首次尝试构建中国酒文化的理论体系。专家学者们从哲学、价值学、博物馆学与礼学的独特视角,深度解读中国酒文化跨越时空的博大精深。文化觉醒已然成为酒业转型的比必然选择。
白酒产业的文化转型已经开始
中国酒文化正从“企业文化时代”迈向“产业文化时代”。这意味着文化建设不再是单个企业的零星努力,而是需要整个产业生态协同支撑的系统工程。
第二届中国酒文化大会上同步启动了《中国酒业“十五五”新文化发展纲要》起草工作,这将为行业文化发展提供系统性行动指南。中国酒协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五五”将构建多元一体的中国酒业新文化战略,通过酒业新文化建设,为企业助力,为产业赋能。
同时,中国白酒行业的文化转型也早已经开始。例如,在产品创新方面:针对年轻消费群体和多元化需求,酒企推出低度酒、果味酒等新产品。像五粮液推出29度“一见倾心”,泸州老窖准备推出28度新品,洋河聚焦果味露酒与33.8度微分子系列。茅台也推出了生肖系列、散花飞天等多样化产品。
还有在拓展新消费场景方面:白酒行业开始突破传统宴请和礼品场景,积极拥抱个人小酌、朋友小聚、户外露营、节日欢庆等“悦己”和“轻社交”场景,让酒文化融入日常生活的更多角落,让消费者亲身体验,加速从“卖酒向卖生活方式转变”。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转型方向明确,但在文化与商业的平衡、年轻群体的文化认同、国际化表达等方面挑战依然存在。
文化赋能白酒产业新生态
《2025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的数据进一步佐证了文化转型的紧迫性:25-35岁年轻消费群体中,63%的人愿意为“文化联名款”支付更高溢价,而传统商务宴请场景的占比已从2018年的58%降至2025年的31%。
白酒行业的未来之路已经清晰可见——文化转型不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中国白酒的未来主要会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价值竞争取代价格竞争:当商品的物理属性差异缩小,文化价值将成为新的核心竞争维度和品牌护城河。
生活方式成为终极战场:白酒品牌将不再仅仅是“产品供应商”,而是努力成为“生活方式服务商”,为用户提供超越产品本身的情感价值和体验价值。
数字化赋能文化传播:利用数字化技术革新渠道管理、精准触达用户、创新营销方式,将成为破解行业难题、积累数字资产的重要抓手。
细分与分化并存:市场将进一步分化,头部名酒凭借品牌和文化优势有望持续领先,而众多中小品牌则需在特定价格带、区域市场或特色文化领域找到立足之地。
当行业开始用文化重新定义自身,便意味着它已从生存竞争阶段,进入创造价值、引领消费、定义未来的高级阶段。而酒它不再只是宴席上的社交工具,而是融入日常生活的情感载体;不再只是传统工艺产品,而是智能科技与文化创意深度融合的产物;不再只是本土消费饮品,而是承载中国文化全球传播的使者。
中国酒业正通过文化转型的新文化建设,为企业助力,为产业赋能,形成酒企共同发展的“美美与共”,为中国酒业找到在深度调整期“生生不息”的新生机。
来源:小花食味菜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