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知青因病住院,却发现自己的护工,是当年下乡插队时失踪的女儿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2 03:18 5

摘要:医院的消毒水味道充斥着整个走廊,刺鼻而冰冷。赵明躺在病床上,双眼无神地望着天花板。六十八岁的他,此刻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和无助。半个月前,他在家附近的小河边散步时不慎跌入水中,虽然及时被路人救起,但由于长时间泡在冰冷的河水里,导致他患上了严重的肺炎,加上年纪大了

"王丽,你脖子上的胎记……"赵明颤抖着伸出手,指向年轻护工的脖颈。

王丽惊讶地转身,露出那片叶子形状的痕迹。

"这是我从小就有的,养父母说这可能是找到我亲生父母的唯一线索。"她轻声回答。

赵明眼中泛起泪光,心跳加速。

难道命运真的如此奇妙?他深吸一口气,决定揭开尘封多年的往事……

01

医院的消毒水味道充斥着整个走廊,刺鼻而冰冷。赵明躺在病床上,双眼无神地望着天花板。六十八岁的他,此刻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和无助。半个月前,他在家附近的小河边散步时不慎跌入水中,虽然及时被路人救起,但由于长时间泡在冰冷的河水里,导致他患上了严重的肺炎,加上年纪大了,身体抵抗力下降,竟然引发了暂时性的半身不遂。

赵明从未想过自己会落到如此境地。作为一名退休多年的老知青,他一直过着平静而独立的生活。可如今,连最基本的生活自理都成了问题。医生告诉他,需要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同时建议他雇一位护工来照顾日常起居。

"赵先生,您考虑得怎么样了?"主治医生李医生走进病房,和蔼地问道。

赵明叹了口气,"李医生,我想我别无选择。我在北京没有亲人,总不能一直麻烦医院的护士。"

李医生点点头,"您放心,我们医院有合作的护工中介,可以帮您找一位合适的护工。"

就这样,在医院的安排下,一位名叫王丽的年轻女护工来到了赵明的病房。王丽看起来二十出头,身材瘦小,但眼神清亮,举止利落。她走进病房时,脸上挂着温暖的笑容。

"赵爷爷,您好,我是王丽。从今天开始,我就是您的专职护工了。"王丽轻声说道,语气中充满了善意。

赵明打量着眼前这个年轻姑娘,不知为何,他感到一丝莫名的亲切。"好,好。麻烦你了,小王。"

随着时间的推移,赵明逐渐适应了有王丽在身边的生活。这个年轻姑娘不仅照顾得周到细致,而且性格开朗,总能给沉闷的病房带来一丝活力。每天,她都会帮赵明按时用药、翻身、擦洗,还时不时和他聊天解闷。

一天下午,王丽正在帮赵明擦拭身体,突然问道:"赵爷爷,我看您好像一直都是一个人,没有家人来看望您吗?"

赵明愣了一下,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我啊,一直没有成家。"他顿了顿,"倒是有个女儿,只是……"说到这里,他的声音低了下去,仿佛陷入了某种回忆。

王丽敏锐地察觉到赵明情绪的变化,连忙岔开话题,"赵爷爷,您年轻的时候一定经历过很多有趣的事情吧?能不能给我讲讲?"

赵明的目光变得深邃,仿佛穿越了时空。"有趣的事情?呵呵,倒是有不少。你知道知青下乡吗?"

王丽摇摇头,"在书上看到过一些,但不是很了解。"

赵明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怀念,"那是在1968年,我和许多同龄人一样,响应国家号召,从北京来到了甘肃省的宁安乡插队落户……"

02

随着赵明的讲述,往事如潮水般涌来。那一年,他刚满18岁,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农村生活的好奇,踏上了知青的征程。离开北京时,赵明的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一方面,他为能够为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而感到自豪;另一方面,他又不免对即将面对的未知生活感到忐忑。

当火车缓缓驶出北京站时,赵明透过车窗,看着熟悉的街道渐渐远去,心中涌起一阵莫名的失落。他紧紧攥着手中的行李,仿佛这样就能抓住过去的生活。车厢里挤满了和他一样的年轻人,有人在低声啜泣,有人在热烈讨论,还有人沉默不语。赵明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要坚强,要勇敢面对即将到来的新生活。

可是,现实很快就给了他当头一棒。当赵明踏上宁安乡的土地时,艰苦的生活条件立刻让他感受到了巨大的落差。蜷缩在昏暗潮湿的土坯房里,听着窗外呼啸的风声,赵明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叫做举目无亲。白天,繁重的体力劳动让他每晚都筋疲力尽;夜晚,思乡之情又常常让他辗转难眠。

赵明还记得自己第一次下地干活的情景。烈日当头,他笨拙地握着锄头,汗水不停地从额头滑落,模糊了视线。周围的村民时不时投来好奇或嘲笑的目光,让他感到既尴尬又沮丧。那一刻,赵明真切地意识到,自己不再是那个在城市里无忧无虑的少年了。

艰苦的生活条件更是让赵明一度感到绝望。冬天的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单薄的棉衣根本无法抵御严寒。夏天的蚊虫肆虐,让人整夜难眠。最让赵明难以适应的是食物,粗糙的杂粮饼干常饼让他的胃部不适,而清淡得近乎寡淡的菜汤更是让他常常饥肠辘辘。

就在赵明觉得自己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命运给他安排了一场意外的相遇。那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赵明被派去村口的小溪边挑水。就在他吃力地提着水桶,踉踉跄跄往回走的时候,一个清脆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小伙子,要不要我帮你啊?"

赵明回头一看,只见一个年轻女子正冲他微笑。她的脸上虽然带着岁月的痕迹,但眼神却格外明亮,仿佛能照进人心。这个女子就是李红,一个比赵明大两岁的年轻寡妇。她的丈夫在一次意外中去世,留下她一个人艰难度日。

李红主动接过赵明手中的一个水桶,轻松地提起来就走。赵明有些惊讶地看着她,不由自主地跟在她身后。一路上,李红热情地向赵明介绍着村子里的情况,还教他一些干农活的小技巧。赵明听得入神,不知不觉间,沉重的劳动似乎也变得轻松了许多。

从那天起,李红成了赵明在宁安乡的引路人。她教赵明如何干农活,如何和村民相处,甚至在赵明生病时悉心照顾他。李红的坚强和乐观深深打动了赵明。尽管生活艰难,李红总是笑对人生,用自己的方式帮助村里的知青们适应农村生活。

赵明还记得有一次,他因为劳动过度而高烧不退。李红二话不说,连夜赶到县城的诊所,为他买来了退烧药。那一晚,李红守在赵明的床前,用湿毛巾不停地为他擦拭额头。当赵明在半梦半醒间睁开眼睛时,看到的是李红担忧而温柔的目光。那一刻,赵明心中泛起一丝异样的感觉。

在朝夕相处中,赵明和李红渐生情愫。他们的感情,如同干涸的土地上悄然绽放的野花,在那个物资匮乏、精神压抑的年代,显得格外珍贵。他们常常在劳动之余,偷偷溜到村后的小山坡上。坐在高高的草丛中,眺望远处起伏的山峦,诉说着各自的心事和对未来的憧憬。

"那时候,我们都很年轻,有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赵明的眼中闪烁着回忆的光芒,"虽然生活艰苦,但有了李红,我觉得一切都变得美好起来。"

03

1970年的春天,李红怀孕了。这个消息既让两人欣喜若狂,又充满了担忧。那个年代,知青和当地姑娘结合并不被鼓励,更何况李红还是个寡妇。赵明和李红不得不小心翼翼地隐藏着他们的关系和李红的孕事。

每当夜深人静时,赵明都会偷偷溜到李红的房子里。他们俩坐在昏暗的油灯下,轻声细语地讨论着孩子的未来。赵明常常将耳朵贴在李红微微隆起的腹部,仿佛要听到里面新生命的心跳声。那些时刻,尽管充满了不确定和焦虑,却也是赵明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光。

同年冬天,李红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婴。小生命的降临给赵明和李红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欢乐。赵明清楚地记得,当他第一次抱起女儿时,那种幸福和责任感几乎要将他淹没。看着女儿粉嫩的小脸和紧握的小拳头,赵明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满足和幸福。

"我的女儿,她有一个独特的记号。"赵明轻声说道,眼中泛起泪光,"在她的脖子左侧,有一个天生的胎记,形状像一片小叶子。我记得当时还觉得,这个胎记就像是上天赐予她的护身符。"

王丽听得入神,不由自主地摸了摸自己的脖子。赵明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继续沉浸在回忆中。

但是,命运总是喜欢和人开玩笑。1973年,国家政策发生变化,部分知青开始返城。赵明面临着艰难的选择:是留在农村与李红和女儿在一起,还是回到北京继续自己的学业和事业?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在李红的支持下,赵明决定先回北京。他们约定,等赵明在城里站稳脚跟后,就想办法把李红和女儿接到北京团聚。

"那是我一生中最痛苦的决定。"赵明的声音哽咽了,"我以为我们很快就能团聚,可是……"

就在赵明准备启程的前一天晚上,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袭击了宁安乡。河水暴涨,村子面临着被洪水吞没的危险。在混乱中,为了不暴露他们的关系,影响赵明顺利返城,李红决定将熟睡的女儿暂时藏在河边的一处高地的芦苇丛中。

"我们本想等水势稍退就去接她,谁知道……"赵明说到这里,声音已经带着哭腔,"等我们赶到那里时,芦苇丛已经被大水冲走了,我的女儿,就这样消失了……"

王丽听到这里,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眼中也噙满了泪水。她无法想象,失去孩子对一个父亲来说是多么巨大的打击。

赵明和李红疯了似的沿着河岸寻找,但最终一无所获。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几乎痛不欲生。赵明推迟了返城的计划,和李红一起日夜寻找女儿的踪迹,但始终没有任何线索。

最终,在村里人的劝说下,心力交瘁的赵明不得不启程返回北京。临走前,他向李红承诺,一定会继续寻找女儿,永远不会放弃希望。

"从那以后,我的生活就像是被抽走了灵魂。"赵明叹息道,"我回到北京,努力学习,工作,但心里始终有一个无法愈合的伤口。"

回到北京后,赵明倾尽全力寻找女儿的下落。他多次回到宁安乡,在当地报纸上登寻人启事,甚至求助于警察。但是,在信息闭塞的年代,这些努力都如同石沉大海。

与此同时,赵明和李红的联系也渐渐疏远。起初,他们还会通信,互相安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每次通信都会勾起痛苦回忆,两人的书信往来逐渐减少。最终,他们似乎达成了一种默契,不再提起那段痛苦的往事。

"我一直没有成家。"赵明轻声说,"总觉得对不起李红,对不起我的女儿。这么多年来,我的生活里只有工作,好像只有这样,才能稍稍减轻心中的愧疚。"

王丽静静地听着,心中充满了同情和敬佩。她不由自主地握住了赵明的手,轻声说道:"赵爷爷,您是个好人。您的女儿,她一定也在某个地方思念着您。"

赵明勉强笑了笑,"但愿如此吧。只是不知道,这辈子还有没有机会见到她。"

04

就在这时,护士推门进来,准备给赵明做例行检查。王丽起身让开,而赵明的目光却依然停留在远方,仿佛还沉浸在往事的漩涡中。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赵明的身体状况逐渐好转。在王丽的精心照顾下,他不仅恢复了一些行动能力,心情也变得开朗了许多。每天,王丽都会陪他做康复训练,鼓励他坚持锻炼。

有一天,当王丽正在帮赵明做腿部按摩时,赵明突然问道:"小王,你有家人吗?"

王丽的手顿了一下,随即继续动作,"我有养父母,他们从小把我抚养长大。"

赵明察觉到王丽语气中的一丝异样,好奇地问:"养父母?那你的亲生父母呢?"

王丽轻轻叹了口气,"说来话长。其实,我也不知道我的亲生父母是谁。"

看到赵明疑惑的眼神,王丽继续说道:"我是被人从河边捡到的。养父母说,那天他们在河边散步,听到芦苇丛中传来婴儿的啼哭声。他们循声找去,发现了被裹在襁褓里的我。"

赵明听到这里,心头猛地一跳。他强压下内心的激动,尽量平静地问:"那是什么时候的事?你知道具体日期吗?"

王丽思索了一下,"具体日期我不清楚,不过养父母说那是1973年的夏天,好像是在一场大暴雨之后。"

赵明的心跳加速,呼吸变得急促。1973年的夏天,暴雨,河边,这些信息如同碎片般在他脑海中拼凑。难道……难道真的有这么巧合吗?

王丽注意到赵明的异常,关切地问:"赵爷爷,您怎么了?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赵明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自己的情绪。"没事,可能是有点累了。小王,你能和我多说说你的事吗?"

于是,王丽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她说自己从小就知道自己是被收养的,养父母从未向她隐瞒这个事实。他们是一对善良的夫妇,无儿无女,把全部的爱都给了王丽。

"虽然我知道自己是被收养的,但我从来没有感觉自己是个弃儿。"王丽微笑着说,"养父母给了我满满的爱,他们是世界上最好的父母。"

赵明听着,心中五味杂陈。一方面,他为王丽能遇到如此好的养父母而感到欣慰;另一方面,他又忍不住想,如果这个女孩真的是自己的女儿,那么这些年来,他错过了多少本该属于他的父女时光啊。

王丽继续说道:"虽然养父母对我很好,但我心里始终有个疑问:我的亲生父母是谁?为什么要把我遗弃?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

赵明听到这里,心如刀绞。他多么想告诉眼前这个女孩:不,你没有做错任何事,是我们辜负了你。但他不能,至少现在不能。他需要更多的证据,需要确定眼前这个女孩就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女儿。

"小王,"赵明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问道,"你有没有什么特殊的记号?比如说,胎记之类的?"

王丽有些惊讶地看了赵明一眼,"赵爷爷,您怎么知道我有胎记?"

赵明的心跳骤然加快,他强作镇定地说:"哦,我只是随口一问。很多人不都有胎记吗?"

王丽点点头,"是的,我确实有个胎记。在脖子左侧,形状有点像一片小叶子。养父母说,这可能是找到我亲生父母的唯一线索。"

赵明听到这里,几乎要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他的手微微颤抖,眼中泛起泪光。多么熟悉的描述啊,那片叶子形状的胎记,不正是他朝思暮想的女儿身上的记号吗?

05

就在这时,护士推门进来,打断了他们的谈话。"王丽,该给赵先生量血压了。"

王丽应了一声,转身去拿血压计。赵明则闭上眼睛,深深地呼吸着,试图平复内心的激动。他知道,他离真相越来越近了。

接下来的几天里,赵明的情绪明显变得不稳定。他时而沉默不语,时而又变得异常健谈。王丽察觉到了这种变化,以为是赵明的病情出现了波动,更加细心地照顾着他。

有一天晚上,赵明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他的脑海中不断回放着这些天来的种种细节:王丽的年龄、她被发现的时间和地点、那个叶子形状的胎记……所有的一切都指向一个他既期待又害怕的真相。

终于,赵明下定决心,他必须弄清楚真相。第二天一早,趁着王丽还没来,他拜托护士帮忙联系了一家私人侦探公司。

"我需要你们帮我调查一个人的身世。"赵明对电话那头的侦探说,"她叫王丽,今年应该27岁左右。我需要知道她的养父母的信息,以及她被收养的具体时间和地点。"

侦探答应会尽快展开调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赵明一边配合治疗,一边焦急地等待着调查结果。每当王丽在身边时,他都要强忍着不去盯着她的脖子看,生怕自己的异常举动会引起她的怀疑。

终于,在一个星期后,侦探带来了初步的调查结果。根据报告,王丽确实是在1973年的夏天被一对姓王的夫妇在甘肃省宁安乡附近的河边捡到的。当时,那里刚刚经历了一场特大暴雨,河水暴涨。王丽被发现时,正裹在一条农村常见的粗布襁褓里,脖子上戴着一个简单的平安符。

看到这份报告,赵明再也无法保持冷静。所有的细节都对上了,时间、地点、甚至那条粗布襁褓,都与他记忆中的那个夜晚完全吻合。他几乎可以确定,王丽就是他失散多年的女儿。

可是,该如何告诉王丽这个真相呢?赵明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一方面,他迫不及待地想要相认,想要拥抱自己的女儿;另一方面,他又担心这个突如其来的真相会对王丽造成巨大的冲击。

就在赵明犹豫不决的时候,命运再一次推动了事情的发展。那天下午,当王丽正在帮赵明整理床铺时,她不小心被床脚绊了一下,整个人向前倾倒。赵明下意识地伸手去扶她,却不小心碰到了她的脖子。

"啊!"王丽惊呼一声,下意识地捂住了脖子。

赵明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连忙道歉:"对不起,小王,我不是故意的。你没事吧?"

王丽摇摇头,"没事,赵爷爷。只是您的手有点凉,碰到我的胎记,让我吓了一跳。"

赵明的心猛地一跳,脱口而出:"王丽,你脖子上的胎记……"

王丽惊讶地转过身,看着赵明。赵明深吸一口气,颤抖着伸出手,指向王丽的脖颈,"能让我看看吗?"

王丽虽然有些疑惑,但还是点了点头,轻轻拨开了自己的头发。在她白皙的脖颈左侧,赫然呈现出一个淡褐色的叶子形状胎记。

赵明看到这个胎记,眼泪立刻夺眶而出。他颤抖着伸出手,轻轻抚摸着那个胎记,喃喃自语:"真的是你,真的是你啊……"

王丽被赵明的反应吓到了,连忙后退一步,"赵爷爷,您这是怎么了?"

06

赵明努力平复着自己的情绪,看着眼前这个困惑不解的年轻女子,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是时候揭开真相了。

"王丽,"赵明深吸一口气,"有件事,我必须告诉你。这可能会让你感到震惊,甚至难以置信。但我希望你能冷静地听我说完。"

王丽看着赵明严肃的表情,点了点头,"赵爷爷,您说吧。"

赵明缓缓开口,将自己的往事,从认识李红到失去女儿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王丽。当他说到那个暴雨的夜晚,女儿被藏在芦苇丛中,最后不幸被洪水冲走时,王丽的脸色变得苍白。

"王丽,我有理由相信,你就是我失散多年的女儿。"赵明看着王丽的眼睛,声音中充满了期待和不安,"你的年龄,你被发现的时间和地点,还有你脖子上的胎记,所有的一切都吻合。"

王丽呆立在原地,大脑一片空白。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寻找了这么多年的身世之谜,答案竟然就在眼前。而这个自己一直当作普通病人照顾的老人,竟然可能是自己的亲生父亲。

"这……这怎么可能?"王丽喃喃自语,"赵爷爷,您是说,我可能是您的女儿?那我的母亲呢?她还在吗?"

赵明点点头,"你母亲叫李红,她应该还在甘肃的宁安乡。这些年来,我一直和她保持着联系,虽然不多。"

王丽只觉得天旋地转,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反应。她踉跄着后退几步,跌坐在旁边的椅子上。

赵明看着王丽的反应,心中既喜悦又担忧。他多么想马上拥抱自己的女儿啊,可是他知道,王丽需要时间来消化这个惊人的消息。

"王丽,"赵明轻声说道,"我知道这个消息对你来说太突然了。如果你需要时间思考,或者想要进行亲子鉴定,我完全理解。无论结果如何,我都会尊重你的选择。"

王丽抬起头,泪水已经模糊了她的视线。她看着眼前这个满脸皱纹却目光慈祥的老人,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亲切感。也许,冥冥之中真有天意,让她在这里遇到了自己的亲生父亲。

"赵爷爷,不,爸……"王丽哽咽着说,"我想我不需要亲子鉴定。我的心告诉我,您就是我的父亲。"

赵明听到这声"爸",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泪如雨下。他张开双臂,王丽扑进了他的怀抱。父女俩相拥而泣,多年的思念和期盼在这一刻得到了释放。

就在这时,病房的门被推开,护士走了进来。看到这感人的一幕,护士愣在了原地,不知所措。

赵明抬起头,脸上挂着泪水,却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护士,麻烦您帮我们叫一下主治医生。我想,我的病很快就会好了。"

护士虽然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但还是点点头,匆匆出去叫医生。

接下来的日子里,赵明的病情以惊人的速度好转。医生们都说,这简直就是个奇迹。但赵明和王丽都知道,这不是奇迹,而是亲情的力量。

在王丽的陪伴下,赵明很快就恢复了行动能力。他们决定一起回到北京,开始新的生活。临出院前,赵明郑重地对王丽说:"丽丽,等我们回到北京安顿下来,我们就去甘肃,去见你的母亲。"

王丽激动地点点头,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她知道,一个全新的人生正等待着她。

07

回到北京后,赵明将自己的一切都告诉了王丽。他带着王丽参观了自己的老房子,给她看自己年轻时的照片,讲述那些令人心酸又温暖的往事。

王丽也向赵明介绍了自己的养父母。当赵明见到这对抚养了王丽多年的善良夫妇时,心中充满了感激。他郑重地向他们鞠躬,感谢他们这些年来对王丽的养育之恩。

"您太客气了。"王丽的养父握着赵明的手说,"丽丽是个好孩子,能收养她是我们的福气。现在她终于找到了亲生父母,我们也替她高兴。"

王丽的养母则抱着王丽,轻声说:"丽丽,虽然你找到了亲生父母,但我们永远都是你的爸爸妈妈。你要经常回来看看我们啊。"

王丽泪流满面,紧紧抱住养母,"妈,您和爸永远都是我最亲的人。我不会忘记你们的。"

看着这温馨的一幕,赵明心中充满了感慨。他庆幸自己的女儿遇到了如此好的养父母,同时也为错过了女儿成长的这些年而感到遗憾。

一个月后,赵明和王丽踏上了前往甘肃的火车。一路上,赵明不停地给王丽讲述着关于李红的事情。

"你母亲是个坚强的女人。"赵明说,"这些年来,她一个人在村里生活,靠着种地和做点小生意维持生计。虽然生活不易,但她从未向命运低头。"

王丽听着,心中既感动又愧疚。她多么希望能早一点找到父母,能早一点分担母亲的艰辛。

当火车缓缓驶入宁安乡火车站时,赵明的心情变得异常激动。他拉着王丽的手,颤抖着指向远处的山峦,"丽丽,看,那就是你出生的地方。"

王丽顺着父亲的手指望去,看到远处起伏的山峦和绿油油的田野,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亲切感。这里的一草一木,似乎都在向她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他们按照赵明记忆中的路线,来到了李红所在的村子。多年未归,赵明还是轻易地认出了那条熟悉的小路。当他们走近李红的家时,赵明的脚步不由自主地放慢了。

"爸,您怎么了?"王丽关切地问道。

赵明深吸一口气,"没事,只是有些紧张。丽丽,等会见到你母亲时,让我先跟她说几句话,好吗?"

王丽点点头,心中也不免忐忑起来。

他们来到一座朴素的土坯房前,赵明颤抖着敲了敲门。"咚咚咚"的声音在寂静的院子里回荡。

过了一会儿,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个头发花白的妇人出现在门口,看到赵明时,她愣住了。

"李红,"赵明哽咽着说,"我回来了。"

李红呆呆地看着赵明,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赵明?真的是你吗?"她伸出手,轻轻触碰赵明的脸,确认这不是一场梦。

赵明握住李红的手,眼中噙满泪水,"是我,李红。我找到她了,我们的女儿,我找到她了!"

李红猛地抬头,这才注意到站在赵明身后的王丽。她颤抖着伸出手,想要触碰王丽,却又害怕这只是一场幻觉。

王丽看着眼前这个饱经风霜却依然美丽的女人,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情感。她轻声唤道:"妈……"

这一声"妈",仿佛打开了李红心中的闸门。她猛地将王丽拥入怀中,泪如雨下。"孩子,我的孩子!"李红哭喊着,紧紧抱住王丽,生怕一松手,女儿又会消失。

赵明看着这对失而复得的母女,心中五味杂陈。他轻轻抚摸着李红的后背,安慰道:"李红,别哭了。我们的女儿回来了,一切都好了。"

李红抬起头,泪眼婆娑地看着赵明和王丽,"你们快进来,快进来坐。"她拉着两人的手,将他们带进屋里。

简陋的房间里,三人围坐在一张旧木桌前。李红端来家里仅有的一些点心和水果,手忙脚乱地招待着。她的眼睛始终没有离开过王丽,仿佛要把这些年错过的时光都补回来。

"丽丽,"李红颤抖着抚摸王丽的脸,"让妈好好看看你。你长得真漂亮,比我年轻时还要漂亮。"

王丽握住母亲粗糙的手,心疼地说:"妈,这些年您受苦了。"

李红摇摇头,眼中闪烁着幸福的泪光,"不苦,不苦。只要能再见到你,什么苦都值得。"

赵明看着眼前温馨的一幕,心中既高兴又愧疚。他轻声说:"李红,对不起,这些年让你一个人在这里受苦了。"

李红转头看向赵明,眼中没有半点责怪,只有理解和宽慰。"赵明,别这么说。我们都是为了孩子好。现在丽丽找到了,这就是最好的结果。"

三人相对而坐,诉说着这些年来的经历。王丽得知,在她失踪后,李红曾经疯了似的四处寻找,几乎走遍了附近的每一个村庄。即使在最绝望的时候,李红也从未放弃希望,始终相信有朝一日能够与女儿重逢。

来源:高冷铅笔11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