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福州苏宁广场的西贝门店里,中午十二点的太阳透过玻璃窗,晒在空荡荡的餐桌上。穿蓝围裙的服务员小张,手里的抹布擦了一遍又一遍,桌面亮得能照见人。后厨冷柜里,真空包装的西兰花立在那儿,袋上“保质期24个月”的字儿,老远就能看着。她哪儿知道,同一天全国几十家西贝门店的
福州苏宁广场的西贝门店里,中午十二点的太阳透过玻璃窗,晒在空荡荡的餐桌上。穿蓝围裙的服务员小张,手里的抹布擦了一遍又一遍,桌面亮得能照见人。后厨冷柜里,真空包装的西兰花立在那儿,袋上“保质期24个月”的字儿,老远就能看着。她哪儿知道,同一天全国几十家西贝门店的服务员都跟她一样,盯着桌上那两三桌客人发愣。有人凑过来问“你们这还能撑多久”,小张鼻子一酸,眼泪没忍住就红了眼眶。
贾国龙这会儿正在镜头前拍桌子。“从今天起,每天少赚两三百万!”他嗓门儿大得很,“但生意能不做,是非必须辩清楚!”画面里他瞪着眼,一口咬定罗永浩点的13道菜“一道预制菜都没有”。这话刚播出去,深圳那家西贝门店的厨师长,正拿着袋冷冻羊杂跟记者掰扯:“这是中央厨房送的,不算预制菜。”冰柜里,8月15号生产的西兰花,还安安静静待着,等着端上儿童套餐的桌。
事儿闹大全因罗永浩一条朋友圈。五个大老爷们儿凑一块儿,点了15个菜花了800多块,吃饱喝足随手发了条圈:“几乎全是预制菜,还卖这么贵”。谁能想到,这句随口吐槽跟捅了马蜂窝似的。贾国龙立马找来了记者,让当天接待的女服务员,把罗永浩从进门吃饭到走的过程,从头到尾演了一遍。转头就推出“罗永浩套餐”,哪怕对方说侵犯姓名权,他也不管不顾接着干。
更逗的还在后面。西贝高调说要开放370家门店后厨,让大家随便看。结果网友跟着记者一进后厨就傻了眼:儿童餐的南瓜粥,用的是冷冻南瓜化冻做的;羊肉串不是现切现串,是冻好的半成品;就连鸡汤豆腐里的青菜,袋上都标着“保质期一年”。没几天工夫,西贝又突然通知全国门店“停止后厨参观”,这前后打脸的速度,比翻书都快。
成都餐饮大会的视频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二十多个餐饮老板排着队喊“我们都在,我们还在”,本来想给行业打气,结果被网友改成“我们都在宰,我们还在宰”。罗永浩不得不出来澄清:“这视频八月就录好了,跟我没关系”。可没几个人信,大家只记得新辣道创始人李剑跳出来,说罗永浩“践踏消费者利益”,转头就被网友扒出来——他之前还悬赏20万找没有预制菜的饭店。
人民日报下场说话那天,不少人等着看后续。“跳出意气之争,推动预制菜健康发展”的评论一出来,明眼人都知道说的是谁。国家六部门今年三月早就明确定义了预制菜,要求餐饮企业必须明明白白标出来。老乡鸡早就这么干了,用绿、橙、红三色圆点标清楚每道菜的加工方式:绿的是现做,橙的是半预制,红的是复热,食客一看就懂。
罗永浩在微博上连着发了几条澄清。“我没反对预制菜!”他说自己就是想让餐厅把预制等级公开,“别让大家花现炒的钱,吃复热的菜”。这话戳中了不少人的心。有网友算过账:西贝之前21块一个的戗面馒头,降到3块9还是没人买;隔壁老乡鸡用绿色圆点标的现做鸡汤,饭点的时候排着老长的队。
9月15号西贝发了封致歉信,说要在10月前把中央厨房的菜,改成门店现场加工。结果记者去门店一瞅,鸡汤豆腐悄悄换成了鸡汤山药,服务员说“这是时令调整,跟致歉没关系”。冷冻的西蓝花照样摆在冷柜里,只是再也不允许客人进后厨参观了。
有个心理咨询师跳出来劝罗永浩:“别盯着预制菜,多关注学生餐”,结果被网友怼得没脾气,转头就把帖子删了。大家看得门儿清,这事根本不是预制菜好不好的问题。就像深圳食客王先生说的:“我们不是不能吃预制菜,是不想花现做的钱,吃不知道放了多久的菜”。国家卫健委正在制定的预制菜新国标里,也明确要求商家必须在菜单上标注预制信息。
傍晚的福州苏宁广场热闹起来,其他餐厅门口都排起了队,西贝店里还是冷冷清清。小张把“部分菜品转为现做”的公告贴在玻璃门上,冷柜里的预制菜还在,只是标签旁边多了张手写的“中央厨房供应”字条。她想起贾国龙说“宁可关店也要辩是非”的视频,突然觉得有点好笑。
马路对面的老乡鸡里,食客正对着菜单上的三色圆点指指点点。穿白大褂的厨师在透明厨房里现切现炒,香味飘到西贝这边都能闻见。小张摸出手机刷微博,正好刷到罗永浩的新动态:“国标马上要出来了,透明化是迟早的事”。她低头看了看自己还没擦干眼泪的手背,把抹布叠好放进兜里。今晚不用加班了,店里的客人比服务员还少,跟中午那阵儿一模一样。
来源:沙漠勇敢穿风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