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去年知酒就曾在《总额翻5.5倍,占比增长204%,T家族映照中国白酒的13年巨变》一文中表明,白酒T系列会议的加入门槛已经达到200亿。“茅五洋汾泸古习郎剑”为代表的T9企业总营收超过行业50%。
最新一届中国白酒T9峰会已经结束7天,至今仍有媒体、行业人士津津乐道。
去年知酒就曾在《总额翻5.5倍,占比增长204%,T家族映照中国白酒的13年巨变》一文中表明,白酒T系列会议的加入门槛已经达到200亿。“茅五洋汾泸古习郎剑”为代表的T9企业总营收超过行业50%。
一句话总结,这9家企业思考的产业、商业发展方向,就是行业趋势所在。特别是9家企业思考的共同点,无疑代表着中国白酒的新路径。
基于此,知酒再读峰会上9家企业负责人和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的思考,总结了200亿以上酒企正在思考的六大新路径,希望这些关键点,能为酒业人提供新的助益。
AI硬刚需:既可酿酒,也可做场景
今年年初,DeepSeek爆火引发全面关注,多家国企和科技公司宣布接入,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已经处于领先优势。
今年的白酒T9峰会,让我们看到酒业对此积极的思考和拥抱。
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明确提出以“智改数转网联”为切入点,推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新技术赋能传统产业,AI立新,推动酒业现代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流通效率。同时,中酒协首次在行业层面提出启动“中国白酒AI计划”。
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德芹提到,AI大模型的飞速发展,将极大助力中国白酒的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化实践,这是转变消费者对中国白酒传统认知的时代契机。
技术派剑南春总工程师徐占成提出拥抱AI的紧迫性。他说,中国已迈进AI发展的新时代。对于“非遗”的传统名优酒企来讲,利用数字化技术、人工智能(AI)实现产业价值的高端攀升,推动传统产业现代化升级是必须要面对的课题。
安徽古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梁金辉则举例,应推动人工智能在行业的应用,让“AI”不仅会作诗,还会“做酒”。并提出企业要从科研创新、数字化转型、AI人工智能等多维度协同推进,构建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联东的思考更加积极,提出了向AI智能的新路径转型。
张联东认为,使用AI可以聚焦“品质控制的智能化升级”、聚焦“基础管理的智能化转型”、聚焦“品牌赋能的智能化应用”和聚焦“市场营销的智能化革新”,实现酿造、管理、品牌与营销四个方面的升级。
知酒君认为,利用技术改造生活,已成白酒用户的日常刚需消费。利用AI使得白酒产业从酿酒到打造场景更好地触达消费者,正在催生白酒走向更多可能性。这就要求头部企业率先加大投入,打造AI为核心的生产与营销新体系。
白酒出海:找到自己的公约数
意料之中,多个头部企业都在积极思考白酒出海的话题,并带来了基于实践的深度思考。
曾从钦表示,年轻化、国际化已经成为行业的增量,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双重机遇,也是产业突围的双向坐标。“名酒企业要带头围绕年轻消费者培育和国际市场拓展,打造双轮驱动的新发展格局。”
具体建议有两条:一是共同制定中国白酒国际标准,二是引领做好国际化的外向驱动。在中酒协领导下,在国际上合力推广“中国白酒”品类,并积极争取将白酒品评纳入国际权威认证和赛事,提升品类认可度。
汾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清茂则带来了新的思辨,如“中国白酒”整体走出去,还是首先某个或者某几个品牌走出去。苏格兰威士忌、法国白兰地、日本酒都有整体统一的形象,“中国白酒”也需要找到自己的公约数,找到个性非常强烈而且能够代表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形象”。
张德芹的思考也很积极,表示要以更大的勇气开辟全球市场,着力提升中国白酒标准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要以更强的自信传播中华文化,创新做好国际化表达,既要讲好企业的品牌故事,更要讲好中国的文化故事。
习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汪地强直言应该把握“双循环”趋势,合力“出海”拓展“新空间”。
张联东则认为,必须加速扬帆出海的新征程,做好克服“语境位差”、克服“情感温差”、克服“创新落差”,让“中国风味”更好的对上“世界味蕾”。
整体来看,头部企业都有出海的共同意识,并且都有合作推动中国白酒形象的意愿。
长期主义:品质与价值并重
每到周期调整时,“长期主义”都会被频频提及。相较于多数场合只是作为信心与信念的体现,在头部企业聚会的“内部会议”中,这传递的更是行业领袖对白酒产业价值的认同。
所谓长期主义,主要体现在品质主义和价值主义。
茅台是品质主义的典型代表,张德芹表示,要聚焦长期主义,坚持用时间酿美酒、用时间树品牌,不做产业的投机者和概念的偷换者,始终以时间法则树牢产业的品质标准。
五粮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曾从钦表示,品质强基筑牢经典产业的核心壁垒,是穿越周期的硬通货。
郎酒股份公司总经理汪博炜认为,坚守品质主义的郎酒,是在不确定性中做确定的事。在《郎酒酱香产品企业内控准则》指导下,郎酒坚持将“品质第一”贯穿始终。
换个角度看,这也是白酒行业在穿越周期的同时还能完成数次产业升级的关键。
泸州老窖则从产业价值角度,提出了长期主义的另一个维度的解释。
泸州老窖集团(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淼从历史角度表示,中国白酒经历了数千年的技术发展与文化积淀,白酒依旧具有其它商品无法替代的特性,是一个长期传承、长期发展、也在长期调整的行业。
只有秉持长期主义,才能持续优化白酒产业结构;才能持续推动行业良性健康发展;才能持续提升产业风险防御能力。一句话道出长期主义理念的重要性。
习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汪地强表示,习酒生长于大山之中,受益于坚守“长期主义”,有信心共赴“百年之约”。
宋书玉直接定义酒业的长期主义:美酒被比喻为“时间的味道”,美酒产业是“时间产业”, “长期主义”重在“长期”。并提到白酒企业应该进行五方面的重构。
围绕产区、风味、文化、性价比构建极致化价值体系;
聚焦核心产品线,避免全产品线透支品牌;
多品牌独立运营,防止市场混乱与主品牌下行;
厂商构建命运、事业、利益共同体,更好服务消费者;
● 融合线上线下资源重构渠道,“拆掉旧酒巷子,创造新酒巷子”,提升体验与服务。所以长期主义代表的不是口号,而是一种酒业人的信仰,是因为信仰愿意为之付出行动的价值认同。
绿色担当:白酒形象接轨国际
张联东也提到了坚持“长期主义”的重要性,他认为唯有对未来的无限执着与长期坚守,才能破除急功近利和短线思维带来的焦虑。
此外还提到坚持“利他主义”和“价值主义”,以此履行酒企的社会责任。
2024年是中国白酒ESG元年,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头部企业对此颇为重视。
事实上,站在白酒出海的必然趋势下,头部企业加大ESG投入更是展示企业形象的契机。这在今年T9峰会上,也有多位行业领袖提及。
张德芹说,要呵护生态环境,做好酿造生态和产区生态的一体保护,实现绿色产品和绿色产区的一体打造,呵护好中国白酒不可复制的酿造基因和生态密码。
徐占成也表示,剑南春持续聚焦生态酿造、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可循环等系统创新和实践,将生态沉淀为企业重要的品质和品牌基因,“让每一滴酒都承载着对消费者、对社会的郑重承诺。”
虽然专门提到绿色发展的企业不多,但各个企业关于品质篇章的演讲,无一不涉及原粮研究、产区环境保护等话题,这已经是行业的共识和共同实践。
文化新故事:产品与营销有机统一
T9峰会上的企业,基本上都讲到了文化的重要性。
事实上,这9家企业都有着璀璨且充满个性的文化特征:茅台坚守《茅台玖章》、五粮液的“和美文化”、杏花村的牧童短笛、洋河的“梦想文化”、泸州老窖的“活态双国宝”、古井贡的“贡献文化”、习酒的“君品文化”、剑南春的“皇家御酒”、郎酒的“庄园文化”……各自成为品牌与消费者互动的独特载体。
但如何讲好文化新故事?企业领袖也各有表态。
曾从钦认为文化首先带来的是价值认同,白酒的文化载体特性、情感表达属性、精神寄托属性始终没有改变。
梁金辉强调文化已然成为区别于其他的核心标识,和抵御市场风浪的“深层免疫力”,是连接新消费群体的“桥梁”和抵御同质化竞争的“护城河”。
张德芹表示,文化赋能不是简单的文化嫁接,而是酒体品质、产品定位、消费场景和文化元素的有机统一,真正将文化融入产品内核,创新产品的文化表达,满足消费者更高的文化追求。
文化与产品创新有着紧密关系,张德芹认为应该主动拥抱年轻消费者更加个性化、多样化、低度化的潮饮方式。
打造出封藏大典、窖主节等IP的泸州老窖,也谈到了文化实践的方法论。刘淼表示,“以文化共鸣激活情绪消费,以产品创新重构需求图谱,以文明对话打开全球市场,成为白酒行业实现产业价值重构的重要环节。一是升级消费场景,激发情绪价值;二是顺应消费需求,提升产品价值;三是重塑全球表达,彰显文化价值。”
整体来看,头部企业更关注文化的重要张力,并依托此打造品牌的个性内涵,进而推动企业在营销上的自如和长期发展上竞争力的确立。
体验经济:酒业消费场景异军突起
明确提出“体验经济”的是五粮液,曾从钦直言,名酒需引领做好服务价值表达,携手探索白酒“体验经济”经营理念和发展模式,以新业态新模式新生态引领白酒消费新需求。
这也是人口结构变迁带来的必然进程:面对白酒主力消费群体代际更迭、中产扩容的结构性变迁,产业正在迎来“品质升级驱动高端扩容、体验经济催生场景升级、偏好转变孕育新型消费”三大增长极。
张德芹也提出名酒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思考,给足消费理由,并围绕当前消费者自由、个性、品质的生活追求,不断创新拓展“友饮”“亲饮”等消费场景。这是茅台当前正在做的营销和场景转型。
但中国白酒的“体验经济”大师,非郎酒不可。
郎酒打造了以“白酒爱好者”为目标人群,以“品质+文化+体验”为底层逻辑,以“风土禀赋和独特风味”为基准,全方位展现中国白酒魅力的酿造、贮存、体验综合体,白酒遗产、历史、文化、艺术、建筑、园林综合体的郎酒庄园。
用这样一座庄园,郎酒将“生长养藏”的独特酿造贮存法则立体串联,对“品质、品牌、品味”的极致追求生动展现,汇聚起中国白酒的文化自信和对消费者的热爱。
很显然,无场景不消费的新趋势正在被企业认同,头部企业正在推动场景升级,并完成产品、服务与消费者研究等多项工作。
站在当下看周期,中国白酒可能面临诸多挑战,但9家200亿以上规模酒企的积极思考,也正在打开行业的新未来。
上述六大新路径,值得关注。
来源:XN知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