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为何跌跌不休?双节前还有反转机会吗?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2 00:01 1

摘要:“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秋分节气即将到来,天气转凉,传统的猪肉消费旺季也要来了。加上月初学生开学,月末迎来中秋国庆双节,原本大家都觉得9月份猪价会迎来一波上涨行情。可现实呢?生猪价格不仅没涨,反而一路往下走,甚至有些地方的标猪价格已经跌破了12元/公斤大关

“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秋分节气即将到来,天气转凉,传统的猪肉消费旺季也要来了。加上月初学生开学,月末迎来中秋国庆双节,原本大家都觉得9月份猪价会迎来一波上涨行情。可现实呢?生猪价格不仅没涨,反而一路往下走,甚至有些地方的标猪价格已经跌破了12元/公斤大关。这和7月初的高点相比,足足下降了16.6%!

生猪市场风云突变,原本期待满满的“金九”旺季,如今却陷入“跌声一片”的尴尬境地。到底发生了什么?

1.产能过剩成主要原因!

7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高达4042万头,远远超过了3900万头的正常保有量。母猪存栏量会影响10个月后的标猪供应,这意味着到2026年二季度前,国内适重猪源供应都会持续过剩。

从具体数字来看,按照10个月前母猪存栏4080万头来预测,9月份生猪供应水平逐月增加,增幅还创下了阶段性新高!规模以上猪企9月份出栏计划达到1331.95万头,环比增加了1.29%。部分猪企因为8月出栏计划完成得不好,趁着双节前集中出栏,导致市场供应量更加充足。

2.调控的影响!

今年以来,官方已经召开了三次有关生猪行业的座谈会。大家都知道,最近两年国内CPI持续萎靡,市场面临一定的“通缩”压力。

猪肉作为CPI中权重较高的单一商品,对提振CPI数据至关重要。由于集团猪企持续扩张产能,国内母猪存栏长期维持高位,产能过剩压力显著增加。

本周,官方召开了生猪产能企业调控座谈会,重点明确了母猪存栏去化100万头,并严打“二育”现象,控制养殖出栏均重在120公斤。这一政策信号让主流散户猪场认为,集团猪企会加快去产能,市场短期内供应可能会显著增加,于是卖猪的心态更强了,这进一步加剧了阶段性供应过剩的局面。

3.消费需求不及预期!

在需求方面,目前消费确实没有实质性的利好。学生返校已经常态化,屠宰场开工率虽然回升到31%以上,但最近几天,由于标猪降价幅度较大,下游商贩担心白条价格也会下调,变得更加谨慎。

屠宰场订单量减少,临近双节,屠宰场开工率竟然“不涨反降”!截至目前,国内屠宰场开工率只有31.54%,这确实不太符合往年同期的常态。

专业人士分析认为,最近标猪均价降幅较大,下游贸易商避险心态加强,对白条采购更加谨慎,屠宰场出货难度加大,不得不减少收购量。

4.卖猪扎堆旺盛!

一方面,因为大家普遍看好“金九”行情,10个月前养殖端母猪存栏增幅较大。去年11月末,全国母猪存栏高达4080万头,这直接支撑了本月适重标猪供应增加的基本面。

另一方面,受政策性调控影响,国内主流头部猪企8月份出栏减重至120公斤基本完成。但母猪存栏去化计划规模达到100万头,加上官方政策调控,集团猪企产能去化积极性很高。

社会面猪场对后市看涨信心不足,担心接下来供应过剩,于是各种养殖主体都竞争性出栏,导致供应出现了一定的踩踏现象。

再加上官方明确不鼓励二次育肥,并将制定严打二育的细则,这又抑制了二育入场表现,进一步加剧了标猪供应过剩的局面。

双节前还有反转机会吗?

随着猪价持续下跌,生猪育肥亏损压力加大,市场已经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昨天,北方部分头部猪企开始缩量涨价出栏,市场情绪有所缓和,一些规模猪企出现了一定惜售现象。看来这波猪价下跌的后劲可能已经不足,短期内市场可能会趋于稳定甚至小幅回暖。双节即将到来,下游市场备货周期临近,屠宰场需求可能会逐步回升。这意味着,猪价还是有止跌上涨的机会的。咱们拭目以待吧!

来源:壬用说畜牧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