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在重庆某科技园区内,一箱箱高纯度新型金属功能材料正装车发往下游企业。重庆某科技公司负责人指着生产线感慨地说:“多亏检察机关尽心引导和解,我们和合作伙伴多年的诉讼纠纷才得以成功化解,生产经营也重回正轨!”
近日,在重庆某科技园区内,一箱箱高纯度新型金属功能材料正装车发往下游企业。重庆某科技公司负责人指着生产线感慨地说:“多亏检察机关尽心引导和解,我们和合作伙伴多年的诉讼纠纷才得以成功化解,生产经营也重回正轨!”
退换货引发纠纷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重庆某科技公司(下称“科技公司”)与西南电解锰企业四川某新材料公司(下称“新材料公司”)在有色金属产业链上是合作了十余年的“黄金搭档”。2021年9月,双方签订了384吨电解锰的购销合同。之后,科技公司对新材料公司交付的188吨电解锰提出质量异议并要求退换。然而,此时电解锰的市场价格已从合同订立初期的2.9万元/吨暴涨至4万元/吨,双方的争端也由此产生。
“这批货物有一半都存在硫含量严重超标的情况,根本无法使用。”科技公司要求新材料公司换货。而新材料公司也面临难题:“退换货需要额外承担近200万元的成本,我们实在难以承受啊。”
这是合作以来,新材料公司首次拒绝对方的退换货要求,双方合作陷入僵局。
三年诉讼未能息诉
2022年1月,科技公司起诉至法院,请求判决解除双方购销合同中188吨货物的买卖关系,由新材料公司返还定金及货款并赔偿其损失共计710余万元,双方由此开始了长达三年的诉讼拉锯战。
“科技公司未能提交司法鉴定报告,缺乏证据证明案涉电解锰存在质量问题,故其诉讼请求不能得到支持。”一审、二审法院一致认为。
2023年4月,科技公司不服,向重庆市高级法院申请再审。
“科技公司针对案涉货物出具的质量检测报告符合双方合同关于‘质量以货到科技公司工厂检验合格为准’的约定,能够认定新材料公司交付的电解锰存在质量问题。”再审法院遂判决撤销原一审、二审判决,支持了科技公司有关返还定金及货款并赔偿损失共计710余万元的诉讼请求。
2024年3月20日,新材料公司不服,向重庆市检察院申请监督。
“一揽子”化解纠纷助企纾困
重庆市检察院受理新材料公司的监督申请后,适用一体化办案机制,交由重庆市检察院一分院初步办理和调解,在全面审查案件及充分掌握纠纷背景等情况的基础上,以“权益平衡+发展评估”双轨机制积极开展检察监督工作。
承办检察官叶庭华首先实地走访两家公司,深入一线了解行业发展的前景和困境,调研两家公司具体生产经营现状。此时,案件已衍生出多起关联纠纷,双方深陷诉讼泥潭。而科技公司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正处于上市申报的关键阶段,此时若公司存在未决诉讼甚至出现新的诉讼,很可能影响上市进程。
监督不是目的,定分止争、解决问题才是关键。在案件办理过程中,检察机关始终坚持监督办案和矛盾化解同步推进。叶庭华通过查阅诉讼卷宗、多次询问双方当事人、邀请专家进行公开听证后认为,两家企业都深受讼累之苦,此前又有十余年友好合作的基础,“一揽子”解决双方多个纠纷才是本案的最优解。
征得双方同意后,检察机关先后组织两家企业开展了三轮和谈。在前两轮和谈中,双方对赔偿数额存在较大分歧。叶庭华从双方现实困境出发,一步步耐心劝导,逐渐缩小双方在赔偿金额上的差距,但由于参加谈判的人员权限不足,导致和解失败。在第三轮和谈中,叶庭华通过研判,积极调整策略,采取“背靠背测算+面对面协商”“抓住双方关键人”的方式,带着实质性化解纠纷的决心,邀请双方企业负责人到场。
“对于科技公司的未退还货物及法院查封你司货物的执行行为,虽说可以通过诉讼和执行异议来救济,但先不论最终结果怎样,这必然会在原先投入的基础上,持续耗费你们更多的人力、财力及时间成本……”叶庭华对新材料公司负责人说道。
随后,叶庭华又积极劝说科技公司:“考虑到对方公司的实际状况,目前法院执行存在困难,而且对方还在起诉要求你方归还未退货物,并对法院的查封提出异议,如果任由纠纷发展下去,双方的正常经营都会面临诸多不利影响。鉴于此前十余年的良好合作基础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希望大家一起来解决问题……”
通过叶庭华多次开展释法说理工作,事情终于迎来转机。
2024年11月下旬的一个工作日傍晚,初冬的窗外阴雨绵绵,暮色低垂,而重庆市检察院的办公室内灯火通明,还不时传来阵阵掌声。在检察机关的主持下,两家企业通过面对面磋商,最终达成“360万元和解+双向撤诉(一方撤回原物返还之诉、另一方撤回强制执行申请)”的和解协议。双方负责人摆脱了之前被纠纷困扰的阴霾,当场握手言和,展露欢颜。
和解后不久,被查封货物即被解封并投入正常生产,科技公司的上市申报流程也得以正常推进。案件尘埃落定后,双方企业都对和解结果表示满意,先后送来锦旗,感谢检察机关护航民营企业轻装前行。
“近年来,涉企案件占重庆民事检察监督办案量的50%以上,民事检察与民营企业联系十分紧密。检察机关不仅要充分履行法定监督职责,更要用心用情满足企业的真正需要,从而提升企业的司法体验感和获得感。”重庆市检察院民事检察部负责人表示。
来源:兰州铁路运输检察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