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高材生,却抢着去优衣库叠衣服,暴露当代中国年轻人的新困境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16 19:39 1

摘要:某连锁咖啡店招聘储备店长的页面跳出时,她条件反射般点开,却在“岗位要求”一栏愣住了——全日制本科、三年团队管理经验、流利英语口语。

文|碧落千山

编辑|可口枫达

凌晨三点,在就业大门挣扎的一位毕业生盯着手机屏幕上的招聘软件,手指机械地滑动。

某连锁咖啡店招聘储备店长的页面跳出时,她条件反射般点开,却在“岗位要求”一栏愣住了——全日制本科、三年团队管理经验、流利英语口语。

她突然想起上周在商场试衣间,听见两位优衣库店员用英文帮外国顾客搭配衣服,那一刻的恍惚涌上心头:“现在连叠衣服都要海归硕士了?”

对于当代年轻人而言,这不是段子,而是日日发生在眼前的现实。

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正观新闻】【东方网】【天眼新闻】【Vista看天下】【中工网】【央视网】(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2025年开春,某二线城市商场的优衣库管培生岗位收到2000份简历,其中985高校毕业生占比37%,海外留学生占15%。

一位面试落选者在社交平台自嘲:“我输给了一个会用法语介绍棉质面料的前奢侈品柜姐。”

曾经被视作“过渡性工作”的服务业,如今成了年轻人厮杀的红海。

这些在门店里叠衣服、擦展台的年轻人,起薪高达1.48万,六险一金和带薪年假让格子间的“体面白领”都眼红。

况且所谓的叠衣服当服务员,对于管培生们来说只是事业的开端,在门店“历练”几个月后,他们大多数就能回到总店坐办公室,过上自己梦寐以求的白领生活。

可惜绝大多数求职者连叠衣服的入场券都摸不到,蓦然回首只能发现原来自己曾经瞧不起的大牌门店服务员,阅历早就在自己之上。

这场学历贬值风暴,意外重塑了年轻人对“底层工作”的认知。

25岁的岱岱在被媒体采访时表示,逛无印良品时,会职业病般观察店员叠毛巾的手法,因为半年前她倒在该品牌管培生终面,同场竞争者里站着哥大供应链管理硕士。

“现在看见穿工服的就想鞠躬,谁知道是不是哪家巨头的嫡系管培?”再次进入商场,她只能苦笑着扫码支付,收银员胸前的“UMC”标识刺得她手指一颤。

有人坐在工位摸鱼发博,吐槽公司的无情压榨,但也有人连找个班上都成了奢望,于是“假装上班”应运而生,成了收割年轻人的新镰刀。

当真实的职场大门紧闭,年轻人开始用荒诞对抗荒诞。北京的玻璃墙办公楼里,宫正则的“假装上班公司”成了失业者的临时避难所。

名校建筑系毕业的四个小伙子每天准时打卡,对着CAD图纸发呆,尽管他们的公司早已没有新项目。

这种黑色幽默不止发生在北京,上海静安区的“摸鱼有限公司”打出广告:“9.9元买8小时体面”,提供免费WiFi和“怒怼老板体验”。

沈阳某创业园区出租工位,月付999元就能在招聘软件定位“某科技公司总监”。

更有人将行为艺术玩到极致:在共享办公室组团模拟开会,用ChatGPT生成假周报,甚至网购工牌套上塑封膜,只为发朋友圈时无需屏蔽好面子的父母。

无锡的一家“假装上班”公司

网友戏称这是“职场元宇宙”,但背后的苦涩清晰可见。

一位豆瓣用户写道:“每天花30块买工位,就像给破碎的自尊心贴创可贴。至少走进CBD大楼时,电梯里的香水味能骗过自己三秒钟。”

但找个工作,真的有那么难吗?

这场大型角色扮演游戏催生了畸形的商机,二手平台上,“在职证明PS服务”标价50元/份,“代缴社保灰色套餐”月付800元。

某培训机构推出《假装上班话术课》,教人用“战略复盘”“闭环思维”等黑话应付家庭聚餐时,七大姑八大姨的盘问。

更魔幻的是,真正的企业开始利用这种焦虑:某电商公司招聘“氛围组员工”,工作内容是在办公区假装敲键盘,时薪15元。

专家批评这是“用消费主义包装失业”,但也有年轻人反问:“如果连假装的机会都没有,我们该怎么面对催婚的父母、攀比的同学,还有那个不甘心的自己?”

好在年轻人终究是分裂成了两个极端,一部分人在“假装体面”中逐渐麻木,但另一部分人却脱下了幻想中的长衫,抛弃所谓的学历包袱,收获了另一种人生。

年轻人新职业:宠物托管师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支持新就业形态”,各地陆续推出灵活就业社保补贴、职业伤害保障等政策。

曾经被父辈视为“不务正业”的赛道,也正在被年轻人跑成黄金赛道。上海的武康路上,能够熟练双语沟通的私人导游刘礼超,蹬着复古自行车带外国游客穿梭在梧桐树影里。

在此之前,刘礼超其实有一份父母眼中稳定的职业——银行职员,但兼职导游带来的成就感和收入,渐渐让他找到了人生的新方向。

利好外国游客感受中华文化的免签政策,更是为刘礼超的事业添砖加瓦。

在3月3日的央视网采访中,刘礼超展示了自己带着外国游客骑行的vlog,视频里的他满面笑容,老外游客们也看着繁华的上海啧啧称奇。

年轻人新职业无人机飞手

他们从小被教育“考上好大学就能改变命运”,却在毕业时发现,就业从来都不是一道选择题。

“优衣库尴尬”不仅让当代人意识到了就业之难,也让不少年轻人重拾了对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尊重。

或许这才是学历祛魅的真谛:社会本就不该有所谓的“学历歧视”,每一个自食其力好好生活的人,都应该得到尊重。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来源:老牧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