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调拨单是拿到手了,但怎么把器材拉回来又是个头疼的事。按这次拨给的数字,最少四辆车才能拉得下。我到后勤处要车子,运输助理说一下子要这么多的车子,要经过处长同意,而且还要去马街留守处调。找到处长后,处长说还要请示分管的副团长。
作者:南榔日尧
整理:旱地雪狼
这是一篇由参战老兵日记改编的传记,如果你觉得这个故事真,就把它当做历史记住;如果你觉得这个故事假,就当小说看吧!
接上期:79年作战的一条重要教训这次并没有吸取,在老山战场又重蹈覆辙了
一九八五年XX月X日 阴
调拨单是拿到手了,但怎么把器材拉回来又是个头疼的事。按这次拨给的数字,最少四辆车才能拉得下。我到后勤处要车子,运输助理说一下子要这么多的车子,要经过处长同意,而且还要去马街留守处调。找到处长后,处长说还要请示分管的副团长。
好不容易拿到了派车命令,可赶第二天早上到马街,差点没被留守处那边人气得吐血。
战斗分队进入阵地后,马街留守的大部分是后勤分队。后勤兵本来就稀拉,再加上远离部队,既没有战斗任务又没有训练任务,就更是放羊了。偏偏他们又是以参战的名义从各部队抽调来的,不仅稀拉,而且常常以参战者自居,动不动就摆出一副很牛逼的样子。
在马街那条不长的街道上,到处都可以看到留守处的闲散军人,不多的几张台球桌旁,几乎都围满了捣台球的战士。
我找到了汽车排长,他从当天的值班车中给我派了四辆车。但落实到驾驶员时,他们却屌得很,不是这个车子坏了,就是那个没有油了。后来,排长又从台球桌上拉来了四个并给他们下了死命令,命令他们不管有什么理由都必须得出车。好不容易从停车场把车开了出来刚上路,就有人问我是什么任务。我说是往阵地上送工事材料。听说要上阵地,问的人又说自己肚子不好,要去方便一下。又来了一个说他的车水箱漏水,跑不了几公里就要加水。还有一个说,他那个车上的火花塞老是打不着火,要找几个火花塞换一下。这把我的肠子都快气的炸了。难道这些司机平时就是这样保养车子的吗?看着他们这副德性,真想把他们送到前沿阵地让他们尝尝什么是苦,什么是累,什么叫打仗,什么叫生死。
可惜我没有这个权力!
为了请他们帮我完成运送工事材料的任务,我还得讨好他们,就好像是我个人要求他们办事一样。真不明白,同样都是当兵的,同样都是奉命来参战的,为什么就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战争对于每个参战者是不均衡的。
命令对于没有执行命令意识的人,无异于对牛弹琴,这恐怕不仅仅是个军人素质的问题。
时间磨去不少,如果上午不能装车,他们天黑前就不能赶回马街,我还得考虑他们途中的安全,毕竟这里多是山路,途中还要经过炮击区。
不就是水箱和火花塞嘛,我拍了拍身上背的挎包对他们说,有什么问题你们尽管说,我这里有的是钱,先上路,需要什么买什么。这么一说,他们觉得难不住我了,只好极不情愿地上了路。
当车队出了马街路过第一个集镇的时候,车子又停下了。说水箱坏了的司机说,要加水了。我说行。他说到前面的山上没水加了怎么办。我说给你买个大水桶,装上一桶水随时加水怎么样。他说行,并嘀咕了一句今天出车还可以,还能捞个水桶。刚准备出发,那个说火花塞有问题的又来了,说有个火花塞不打火,重载上山马力不够。我说买。一条街转遍了,火花塞挑了一大堆,硬是说没有一个行的。最后打了个招呼,开了车子就回马街了,怎么喊也停不住,眼睁睁地看着车子消失在扬起的尘土里。
到了磨山,已到了吃中饭的时间。先请他们下饭店搓一顿,什么都管,就是不管酒。然后再去仓库装器材,还好我自己从阵地上带了一台车下来,要不然这满满四车的器材是无论如何拉不回来的。
一九八X年XX月X日 星期日 阴
从正式接过指挥权到今天,阵地上的情况一直比较紧张。先是炮击骤然增多,我方的,敌方的,都很猛烈。一线阵地上的工事、交通壕破坏比较严重。由于炮击的突然增多和部队初上阵地缺乏经验,几乎每天都有人受伤。最近两天,越军偷袭又十分频繁,人数从小组到两个班不定,从负2到负99号阵地几乎全线都有。据上级通报,目前越军的偷袭规模和次数仅次于5.31的团进攻和7.19的营进攻情况。
因此,我必须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工程器材的保障上,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作战值班,对作战方面的情况知道的也很少。
一九八X年XX月XX日 星期五 雨
很长时间没下雨了,可下起来就没完,今天已是第四天了。
为了了解接防后阵地上的工事构筑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合理分配构工物资,从昨天开始,我与参谋长只好冒雨亲自上阵地勘察情况。
雨天上阵地的好处是雾大,敌人活动少,便于我们行动,同时能了解到阵地上的实际困难,还可以到达距敌最近晴天不能到达的阵地上。当然雨大路滑,要比平时上阵地又要辛苦许多许多,可苦了两条腿。
早上8点,我们乘小车到达662.6高地。在交通壕里往敌方一看,雨大雾更大,真的是烟雨茫茫。前几次能看到的敌前沿阵地全部锁在了烟雨中。我看不到你,你肯定也看不到我。这么好的天气条件,我们当即决定先到最远的、距敌最近、阵地条件最艰苦的三连阵地上去。
由于前一段时间的炮击和最近的连续阴雨,交通壕和堑壕许多处塌方,壕内不少地方积水很深,泥泞难行。有的地段壕边的毛草长得很高,封住了壕顶,边走边要小心谨慎地用手拨开,生怕碰到地雷或预先设置的手榴弹。沿途若干的电话线乱七八糟的沿着壕沟四处八下的延伸,想想平时训练那么多的要求,真正到了打仗,也就没了那么多讲究了。
到了松毛岭山包,交通壕折向东南。在松毛岭山包和634高地之间的鞍部,交通壕分为两道,向左通向左9号阵地,向右到634高地。我们走左边的交通壕,经过左9号阵地再拐向143号阵地。在143号阵地前岔路口向右,沿着一条很浅的交通壕几乎是滑下山坡,到底后这里已没有交通壕,到处是裸露的石头,原有的小路也被雨水洗刷的模糊不清,我们只有缘着电话线走。虽然有点盲目,但这样至少不会跑到敌人阵地上去。
小雨还在下着,雾还是那么浓密,走过的小山头很快消失了,冷不丁地前面又会冒出一个。在这样的气候里我们根本就不怕敌人打炮,也不怕敌人的狙击步枪。唯一担心的,就是越南的特工和脚下的地雷了。越南特工如果在这个地方埋伏几个人,就可以轻松的、不声不响把我们解决了。为防止意外,我跟参谋长的警卫员进行了分工,我走在前面负责脚下,确保不踩着地雷。他走在最后,负责观察和断后,保证不让敌特工偷袭。参谋长走在中间,踩着我的脚印,警卫员再踩着参谋长的脚印。
左8是座比左1稍低一点的尖尖的小山峰,上面有个仅可一人上下的垂直洞,后经人工爆破,在垂直洞的向敌面修了个了望孔,在这里可以观察到正面的敌情。而左8下面,则是敌人的阵地。由于左8的这个小尖尖实在太小了,已经上去了四个人,两个人进了洞,两个人占满了小尖尖,我无法再上去。
返回左1后,连排干部和坚守阵地的战士碰了碰情况,接着返回连部,在这里吃午饭。
雨一直下着,始终没停。
来源:半盏流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