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古代历史上,皇位的继承通常是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但是也有一些皇帝是通过非常手段坐上皇位的,有些皇帝甚至是通过政变登上大位,这样的皇帝,有些在位期间是胡作非为,有些则是创立了贤明盛世,堪称是一代明君。本文就跟大家唠唠历史上那些通过政变坐上皇位的贤明之君。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皇位的继承通常是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但是也有一些皇帝是通过非常手段坐上皇位的,有些皇帝甚至是通过政变登上大位,这样的皇帝,有些在位期间是胡作非为,有些则是创立了贤明盛世,堪称是一代明君。本文就跟大家唠唠历史上那些通过政变坐上皇位的贤明之君。
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子,起初被封为代王,到代地就藩。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后,吕产、吕禄等人想要取而代之,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朝臣联合刘氏宗亲朱虚侯刘章等人一起铲除吕氏外戚势力,并废黜了吕后所立的少帝。因刘恒母家薄氏谨慎低调,且本人以仁孝闻名,受到大臣推举,被迎请入长安继承帝位。
汉文帝刘恒影视形象
刘恒初期谨慎应对,派遣舅父薄昭先行入京探查情势,确认无误后方才动身,于公元前180年即位,是为汉文帝。在位期间,刘恒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多次减免田租赋税,减轻百姓负担;厉行节俭,削减宫廷用度,缓和社会矛盾;废除苛刑,下令废止肉刑,改以徒刑替代;重视农业生产,诏令鼓励垦荒积粮。他善于纳谏,曾采纳贾谊、晁错等人的建议,稳固国家治理。对外采取和亲与防御相结合的策略,维持与匈奴的相对和平,同时增强边境守备。刘恒以宽厚慎刑、务实稳重的统治,延续了汉初的稳定与发展。为后来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来的历代帝王大多以他为榜样,因而刘恒也有“百帝之师”的称号。就连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都以刘恒为榜样。
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的次子,在晋阳起兵和唐朝建立过程中战功卓著,被封为秦王。在唐统一天下的过程中,李世民功劳甚大,以致于封无可封,李渊为此创造了一个“天策上将”的名号给他,天策府的权利很大,以致于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最终双方矛盾逐渐激化。公元626年,李世民在长安城玄武门附近设伏,趁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入朝时发动袭击,亲手射杀李建成,其部将尉迟恭杀死李元吉,随后控制宫禁。事发后,李世民派尉迟恭入宫向父亲李渊汇报情况,李渊被迫承认既成事实,改立李世民为太子。不久之后,李渊退位,李世民登基,是为唐太宗。
李世民影视形象
李世民在位期间,他吸取隋亡教训,虚心纳谏,任用房玄龄、杜如晦等贤臣,推行均田制与租庸调制促进经济恢复;大力完善科举制度,扩宽选官途径;下令修订《贞观律》,宽简刑罚;注重吏治,命官员考核地方行政效能。对外方面,他派军击败东突厥,被西域诸国尊为“天可汗”;同时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中原与周边各族的交流融合。其统治时期社会安定,国力强盛,史称“贞观之治”。其文治武功在历史上的诸多皇帝中一直都是前三的存在。
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子,起初被封为临淄王。公元710年,韦皇后毒死唐中宗李显企图效仿武则天称制,李隆基当即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率禁军诛杀韦后及其党羽,拥立其父李旦复位。李旦登基后,李隆基因功被立为太子。其后,他与势力庞大的太平公主矛盾渐深。公元712年,唐睿宗李旦禅位,李隆基即位,但太平公主仍掌握大权。次年,李隆基先发制人,发动先天政变,铲除太平公主集团,彻底掌握皇权。
李隆基影视形象
李隆基在位前期,励精图治。他任用姚崇、宋璟等贤能为相,整顿吏治,精简机构,严格考核官吏;注重经济发展,兴修水利,改革漕运;在军事上改革府兵制,推行募兵制,并设立节度使以巩固边疆防御;组织大规模编修典籍,倡导文教。其统治下,唐朝国力达到极盛,人口显著增长,社会繁荣安定,史称“开元盛世”。但是在执政的后期,李隆基也变得骄傲自满起来,最终引发了安史之乱,大唐迅速由盛转衰,李隆基把自己亲手缔造的大唐盛世一下子拉到了深渊。所以不能单纯的说李隆基是一代明君,但至少在他执政的前期算是一代明君的。
宇文邕是北周文帝宇文泰的第四子,其长兄宇文觉建立北周后不久便被权臣宇文护废杀,随后另一兄长宇文毓被立为皇帝,但亦遭宇文毒害。公元560年,宇文护拥立十七岁的宇文邕为帝,是为北周武帝。宇文邕即位后深刻吸取两位兄长的教训,面对势力极大的堂兄宇文护,他选择隐忍蛰伏,表面上对其极度尊崇,不予违逆,使宇文护放松警惕。经过十二年的准备与等待,公元572年,宇文邕趁宇文护入宫之机,在太后宫中亲手用玉笏将其击倒,随后令宦官何泉斩杀了这位权臣,成功夺回朝政大权。
宇文邕影视形象
亲政后,宇文邕励精图治,大力发展府兵制,增强军事力量;推行均田制,招揽流民垦荒,扩大国家赋税基础;发起声势浩大的灭佛运动,下令摧毁大量寺院,强制僧尼还俗,将其人口和财富纳入国家体系。经过充分准备,他于公元577年发兵东征,一举攻灭宿敌北齐,统一了中国北方。然而就在宇文邕正要一举大展宏图之时却猝然离世,时年36岁。可惜宇文邕所选非人,他的继承者宇文赟在位期间只知道吃喝玩乐,最终大权被杨坚所夺,在宇文邕去世三年后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完颜雍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之孙,其父为金朝宗室完颜宗辅。金朝第四位皇帝海陵王完颜亮执政后期,大举调兵南征宋朝,导致国内防务空虚,社会矛盾激化。公元1161年,时任东京辽阳府留守的完颜雍,在部分女真贵族的拥戴下,于辽阳宣布即位,改元大定,是为金世宗。此时完颜亮正率大军与宋军交战于长江沿岸,其后不久即因兵变被杀。完颜雍迅速进入中都燕京,稳定了政权。
完颜雍在位期间,停止了对南宋的大规模战争,于1165年与南宋达成“隆兴和议”,奠定了此后四十余年的和平局面。对内,他广泛任用各族人才,健全科举制度;注重农桑,颁布免税诏令,减轻百姓负担;提倡节俭,削减宫廷开支;整顿吏治,严惩贪污;在法律上颁行《大定重修制条》,使法令更为明晰。他一方面积极学习汉文化,另一方面也力图保持女真旧俗和尚武精神,推行“女真为本”的政策,如创立女真进士科,提倡使用女真文字。其统治时期,金朝国库充盈,社会较为稳定,史称“大定之治”。
明成祖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原被封为燕王,镇守北平。朱元璋去世后,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即建文帝。建文帝一即位,就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人筹划削藩,先后废黜多位亲王。朱棣面临被削的威胁,于公元1399年起兵,以“清君侧,靖国难”为名,发动“靖难之役”。经过四年的战争,朱棣于公元1402年率军南下攻破都城应天,宫中起火,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随后登基,改元永乐。
朱棣影视形象
朱棣在位期间,强化君主集权,设立内阁雏形,重用阁臣协助处理政务;派遣郑和率领庞大船队七次远航西洋,扩大明朝的国际影响力;下令编纂《永乐大典》,这是一部规模空前的类书;于1421年将都城从应天迁至北京,并修建紫禁城;五次亲征蒙古,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巩固北方边防;在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西南平定安南,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其统治时期,明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有所发展,创下了历史上有名的永乐盛世。
小结:
汉文帝刘恒在周勃诛吕后以“仁孝”之名被拥立,开创文景之治先河,减赋废肉刑、和亲匈奴,树“百帝之师”典范;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门射杀建成元吉,逼父禅位后铸贞观盛世,任贤纳谏、灭东突厥成“天可汗”;唐玄宗李隆基唐隆政变诛韦后,先天政变除太平,前期开元盛世任姚宋、修漕运、设节度使,缔造盛唐巅峰;北周武帝宇文邕隐忍十二载玉笏诛权臣宇文护,灭佛强军、均田兴农,终灭北齐统一北方;金世宗完颜雍趁海陵王南征自立辽阳,缔大定之治,隆兴和议息宋金战火,创女真进士科守旧俗;明成祖朱棣靖难之役夺侄位,迁都北京、七下西洋、五征蒙古,修《永乐大典》开内阁雏形,拓疆域至东北奴儿干。
六君皆以非常手段践祚——或受拥于功臣、或喋血于宫门、或夺权于征途、或起兵于藩镇,却共谱逆袭明君传奇:从李世民纳谏如流到宇文邕灭佛充国,从李隆基开元吏治到朱棣永乐远航,证明权力来源的“非正统性”与治国成就的“正统性”可并存共生,在“得位不正”与“治国有方”的历史悖论中,书写了“政变夺权-励精图治-盛世留名”的独特帝王叙事链。
来源:历史影视小迷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