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后半生》剧中的四位女性,代表了男人最期待的四种妻子类型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18 07:15 1

摘要:电视剧《我的后半生》在央视播出后,遭到很多观众不理解,骂声不断。但也有不少观众表示对该剧里的故事和表现的主题很有共鸣,很真实,很现实。

“老年人谈恋爱,都是倒计时”

再不疯狂我们就死了

电视剧《我的后半生》在央视播出后,遭到很多观众不理解,骂声不断。但也有不少观众表示对该剧里的故事和表现的主题很有共鸣,很真实,很现实。


“老年人谈恋爱,都是倒计时”,这是剧中老苟的一句台词,让人不由得想起一句歌词: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对于老年人来说,很多事情再不做就真的来不及了。

最大的问题是孤独。

如何面对孤独?


最大的问题是孤独。如何面对孤独?——这个问题,不只是孤寡老人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所有成年人时不时就要面对的灵魂拷问。


很多小说里都在解决“如何面对孤独”的问题,比如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比如刘震云的《一句顶万句》。人活在现实生活的层面,也活在孤独的精神层面。

看到一段很经典的话,大意是说:男人在年轻时需要的是身体上的伴侣;成熟一些后需要的是三观相合、性格契合的伴侣;步入中年就会需要一个能给彼此空间、相敬如宾的伴侣,而进入老年通透期可能需要的是一种真正的灵魂伴侣。


你有没有发现,其实一个人从年轻到老,他对于伴侣的需要会经历从身体,到思想,到灵魂,最终转变为他只需弄清楚自己是谁、自己想要什么这么一个过程。


人终其一生,最终还是要独自面对自我,从性伴侣到灵魂伴侣,他最终应该明白,自己要找的东西不在外面,不在别人身上,他要找的就是他自己。

灵魂伴侣,可遇不可求

我最喜欢剧中的聂娟娟与沈卓然的相遇相知、相惜相守,他们以书信与电话的方式交流,不谈生活琐碎,也不聊世俗感情,他们陶醉于一段桃花源式的精神依恋,他们属于真正的灵魂伴侣。


他们之间在灵魂层面达到了共振,彼此各自体会到了生命至真至诚之时那种无比珍贵的精神满足。所以,我还想再说一遍:整部剧中我最喜欢的桥段就是沈卓然遇到聂娟娟这一段,可敬,可亲,令人羡慕!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不来人间,怎知人间值得。”人生达不到一定的境界,是体会不到人间值得的。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达到这个境界需要经历很长、很多的人生故事。


灵魂伴侣可遇不可求。如果我是沈教授,回过头忆起自己晚年遇到的四位不同个性与风采的中老年女性,他会最牵挂谁?我想,我最牵挂的还是聂娟娟,因为灵魂伴侣最深入人心,最刻骨铭心,最妙不可言,最意犹未尽,也最深情深意。说到底,还是一种境界。

老年婚恋市场,女性和男性各有所需

很多人说看不惯一个70岁的老头被4、5个中老年妇女围着转,骂编剧脑残、编得非常离谱。其实这些观众都没有看懂这部剧的剧情安排。

一部文艺作品,要表现一个主题,需要不同的案例来从不同的侧面与层面来充实作品。剧中的五位女性,代表的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五种类型的女性。她们在剧中表现出来的晚年婚恋情感方面的心态与需求,当然也具有一定的现实代表意义。


连亦怜找的是后半生的物质依靠(房子)。聂娟娟找的是灵魂伴侣,或者她什么也不想找。吕原找的是存在感和掌控感。乐水珊找的是一个把她捧在手掌心的亲密爱人。还有一个局外人彭玉兰,她最终决定不再找老头,把自己的余生继续奉献给儿女孙子。


如果站在男人的角度看这四位女性:连亦怜是一个保姆型的生活伴侣,聂娟娟则是柏拉图式的灵魂伴侣,而吕原是一个管家式的老妈子伴侣,最后出现的乐水珊则是一个女儿式的小妻子形象。剧中每一个女性的出现都不是随机随意的,而是代表了男人一生中可能会期待并遇到的四种妻子类型。


我们看一部剧,不能粗浅地把这部剧的所有剧情当成是发生在主人公一个人身上的离奇故事,而是要分开来一段一段地去欣赏和体会剧情想表达的内涵与主题。

我就是用欣赏的心态去看这部剧的,我觉得《我的后半生》这部剧,很有点意思。今天我又二刷了,后面还会有剧评更文,敬请期待!

— End —

来源:常州焦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