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生死簿:29家车企出局,蔚来、哪吒命悬一线?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17 23:35 1

摘要:2025年的新能源赛道,已从“蓝海狂奔”演变为“血海厮杀”。当行业榜单上的玩家数量锐减,谁在狂飙?谁在坠落?而那些仍在牌桌上的幸存者,又能撑多久?

2025年的新能源赛道,已从“蓝海狂奔”演变为“血海厮杀”。当行业榜单上的玩家数量锐减,谁在狂飙?谁在坠落?而那些仍在牌桌上的幸存者,又能撑多久?

1. 触目惊心的“死亡名单”

短短十年间,29家新能源车企黯然退场,平均每年3家“暴雷”。从威马、高合到极越、合创,这些曾高举“颠覆传统”大旗的新势力,如今只剩空荡厂房、断缴的社保和车主无处维修的车辆。

- 魔幻现实:拜腾烧光84亿未造出一辆车,威马3年亏180亿破产,高合创始人套现离场……资本狂欢后的残局,让行业蒙上阴影。

- 传统油车陪葬:新能源的崛起不仅绞杀新势力,更将燃油车产业拖入深渊。东风裕隆、广汽菲克等老牌车企接连退市,4S店门可罗雀,产业链员工大规模失业。

作为2025年最危险的品牌,哪吒汽车正经历“至暗时刻”:

- 资金链断裂:拖欠供应商超20亿元,桐乡工厂停产,北京门店停摆,车主车机断网,售后无保障。

- 资本弃子:原CEO张勇卸任后滞留英国,股东360周鸿祎“闭口不提”,港股IPO搁浅,估值从400亿暴跌至60亿。

- 债转股续命:向供应商提出“70%债权转股权”方案,但市场对其能否活过2025年普遍悲观。

1. 头部玩家的“马太效应”

- 比亚迪、特斯拉双寡头:比亚迪凭借垂直整合能力,硬件成本比对手低30%;特斯拉4680电池将成本压至78美元/kWh,技术护城河难以逾越。

- 理想、华为的差异化生存:理想靠增程式路线年销50万辆,华为鸿蒙智行以“车路云协同”构建生态壁垒。

2. 新势力的“生死线”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5年新能源车企生存门槛已升至年销15万辆,而蔚来、小鹏仍在亏损泥潭挣扎:

- 蔚来的“换电困局”:单座换电站成本超300万,2024年净亏200亿,销量增速放缓。

- 小米的“鲶鱼冲击”:SU7 Ultra上市10分钟订单破6900台,智能化+生态链模式直接挤压二线品牌空间。

1. 伪创新陷阱

部分车企以“堆配置”掩盖技术短板。例如极越01号称“汽车机器人”,但智驾芯片算力仅96TOPS,被比亚迪天神之眼、华为ADS碾压。

2. 资本泡沫陷阱

威马、高合的崩盘揭示真相:资本市场从“为梦想窒息”转向“为现金流窒息”。2024年新势力融资额同比下降40%,未上市品牌估值腰斩。

3. 场景失焦陷阱

盲目对标头部却无差异化定位。极石01模仿理想但月销仅650台;创维EV6定位模糊,被嘲“电视企业智商税”。

余承东预言“未来活不过5家”正在应验。当行业从“补贴哺育”转向“硬核厮杀”,唯有掌握核心技术(如比亚迪e平台)、构建生态(如华为鸿蒙)、精准定位(如理想增程式)的企业,才有资格留在牌桌。而对于蔚来、哪吒们,2025年或许将是最后的救赎窗口。

互动话题:您认为下一个倒下的新能源品牌会是谁?评论区留下预言,我们年底揭晓答案!

来源:极速车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