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麦种植过程中,扬花期是一个极为关键的时期。农户们常常会纠结于这个阶段是否该给小麦浇水,事实上,扬花小麦禁止浇水这一农业生产准则有着深厚的科学依据,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接下来,我们在有关专家的荐引下,将深入探讨扬花小麦禁止浇水的原因及相关知
在小麦种植过程中,扬花期是一个极为关键的时期。农户们常常会纠结于这个阶段是否该给小麦浇水,事实上,扬花小麦禁止浇水这一农业生产准则有着深厚的科学依据,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接下来,我们在有关专家的荐引下,将深入探讨扬花小麦禁止浇水的原因及相关知识。
小麦扬花期的生长特征
1. 生长阶段的关键转变
小麦扬花期是小麦生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标志着小麦由营养生长完全转化为生殖生长 。在此之前,小麦主要进行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生长,积累足够的物质和能量。进入扬花期后,生长重心转移到生殖器官的发育上,开始进行授粉、受精,形成籽粒,这个过程直接决定了麦穗籽粒的多少和最终的产量 。
2. 具体生长表现
从外观上看,小麦全田50%分蘖旗叶叶片全部抽出叶鞘,旗叶叶鞘包着的幼穗明显膨大时为孕穗期,之后便进入抽穗扬花期。一般来说,小麦抽穗后,如果气温正常,3天左右就会开花;若遇到高温,抽穗后1天就可能开花,甚至边抽穗边开花;若出穗后遇到低温,则可能需要七八天,甚至十几天才开花 。扬花通常从麦穗的中间开始,然后向上半部分发展,最后是下半部分。具体的开花时间多在上午9点到11点,下午也有部分开花,清晨和傍晚一般不开花,一朵花的开花时间大概为15到20分钟,一个麦穗从开花到结束大约需要2到3天 。第一天大多是黄花,此时小麦壳张开,进行授粉;第二天黄花和白花相间;第三天大多是白花,意味着授粉基本结束。
扬花小麦浇水影响授粉
1. 花粉易被冲掉
在小麦扬花期浇水,不管是采用大水漫灌还是喷灌等方式,水流都可能直接冲击小麦植株。由于此时小麦的花粉处于散出状态,较为脆弱,水流的冲击力很容易将花粉冲落 。花粉大量掉落会导致小麦无法正常完成授粉过程,许多小花不能受精,进而影响籽粒的形成,造成麦穗空瘪,降低小麦的结实率,最终导致产量下降 。例如,在一些采用喷灌浇水的麦田,扬花期浇水后,麦穗上的花粉明显减少,后期收获时,空粒、瘪粒的情况较为严重。
2. 湿度增加影响授粉
浇水会使田间湿度迅速提高。当田间湿度过大时,一方面,花粉容易吸水膨胀,甚至胀裂,失去活性,无法正常完成授粉;另一方面,湿度过大的环境不利于花粉的传播 。小麦授粉需要借助风力等自然因素将花粉传播到其他小花上,而高湿度的空气会使花粉变得沉重,难以在空气中飘散,阻碍了授粉的顺利进行 。比如在连续阴雨天气后,田间湿度长时间居高不下,小麦的授粉情况往往不理想,产量也会受到较大影响。
扬花小麦浇水增加染病风险
1. 赤霉病的威胁
小麦扬花期是赤霉病最容易发生的高峰期,而浇水会加大这种风险。赤霉病是由多种镰刀菌侵染所引起的病害,对小麦的危害极大。当在扬花期浇水后,田间湿度增大,就如同小麦扬花期遇到了连续阴雨天气,为赤霉病菌的滋生和传播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小麦感染赤霉病之后,不仅籽粒干瘪,出粉率严重降低,而且当小麦粒感染赤霉病达到4%以上,就失去了食用价值,不能作为商品粮出售,人畜食用之后还容易出现中毒等副作用 。在一些地区,由于农户在扬花期浇水,导致赤霉病爆发,整片麦田出现大量枯白穗,减产幅度达到30% - 50%,给农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 其他病害的发生
除了赤霉病,浇水导致的田间湿度过大还容易引发白粉病、锈病等其他病害 。白粉病会在叶片表面形成白色粉霉层,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锈病则会在叶片、茎秆等部位产生铁锈色的病斑,严重时导致植株早衰、枯死 。这些病害的发生不仅会降低小麦的产量,还会影响小麦的品质,使小麦的商品价值大打折扣。例如,在湿度较大的麦田中,白粉病和锈病常常混合发生,导致小麦叶片枯黄,提前死亡,麦粒不饱满。
特殊情况及应对措施
1. 极度干旱时的考量
虽然扬花小麦禁止浇水是一般原则,但在实际生产中,也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当麦田出现极度干旱的情况,如土壤干裂,中午小麦叶片严重打卷,此时如果不浇水,小麦可能会因为缺水而无法正常生长,甚至死亡,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要浇水 。因为此时不浇水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可能比浇水带来的风险更大。不过,在浇水时需要格外注意,应采用小水浇的方式,避免大水漫灌,以减少对小麦的不利影响 。
2. 浇水后的补救措施
如果在扬花期不得不浇水,为了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可在浇水前后,结合“一喷三防”,各打药一次进行预防 。“一喷三防”是将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等混配后一次性喷施,达到防病虫害、防干热风、防早衰,增加粒重的目的 。通过提前喷施药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菌的滋生,降低病害发生的几率 。例如,可以使用甲基托布津800倍液 + 嘧菌酯1000倍液 + 芸苔素内酯3000 - 4000倍液 + 螯合硼1000倍液 + 0.2%磷酸二氢钾水溶液进行喷雾防治 。
正确的浇水时间与管理建议
1. 浇水时间的选择
为了避免在扬花期浇水带来的风险,农户应合理安排浇水时间。一般来说,在小麦开花前,可根据土壤墒情和小麦生长情况进行浇水,确保小麦在生长关键时期有足够的水分供应 。例如,在小麦孕穗期,可结合施肥进行灌溉,保持土壤湿度在60% - 70%,满足小麦生长对水分的需求 。在扬花期结束后,小麦进入灌浆期,此时也是需水的关键时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时浇水,促进籽粒灌浆,增加粒重 。但在灌浆后期,要适当控制浇水,避免小麦头沉遇风倒伏,同时防止氮素的淋溶,影响籽粒光泽度、角质率和加工品质 。
2. 田间管理的综合措施
除了合理浇水外,小麦扬花期的田间管理还包括病虫害防治、根外喷肥等重要措施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要密切关注麦田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做到早发现、早防治 。对于蚜虫、麦蜘蛛等虫害,可选用合适的杀虫剂进行喷雾防治;对于赤霉病、白粉病、锈病等病害,要根据病害的发生规律和天气情况,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在根外喷肥方面,在小麦籽粒形成和灌浆期间,可进行根外喷肥,如每亩用200克磷酸二氢钾 + 500克尿素,加水50公斤进行叶面喷洒,可增强小麦的抗逆性,促进小麦灌浆,延缓衰老,提高粒重 。
扬花小麦禁止浇水是基于对小麦授粉、病害防治以及产量品质保障等多方面因素的科学考量。农户们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应充分了解这一知识,严格遵循农业生产准则,合理进行田间管理。在特殊情况下需要灵活应对,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降低风险,确保小麦的高产、稳产,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来源:欢快暖阳V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