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剑河:南哨十八家木行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8 02:46 1

摘要:本文选自1985年5月第1期《剑河县志通讯》第42页《 南哨十八家木行》。文中提到的南哨和返排两个地方都是民国以前木材的重要集散地。南哨位处太拥河、朗洞河、乌密河汇流的地方,地理位置是比较好的,是剑河的南大门,向来就以木业驰名省内外。在清朝中叶末期,木业特别兴

编者按:本文选自1985年5月第1期《剑河县志通讯》第42页《 南哨十八家木行》。文中提到的南哨和返排两个地方都是民国以前木材的重要集散地。 南哨位处太拥河、朗洞河、乌密河汇流的地方,地理位置是比较好的,是剑河的南大门,向来就以木业驰名省内外。在清朝中叶末期,木业特别兴盛,不仅黔东、湘西的木商聚集南哨,连上海、南京、江西、福建、湖北等地的木商也不远万里来南哨采购木材,可说是风集云涌。这些从外省外地来的木商习称“下河客”,而榕江、台江、雷山以及南哨以上的剑河属地的“山客”称为“上河客”。 清水江放排情形(钟涛 摄) 上河客是由产地放木材来南哨出售的人。流放下来的木材大部分产于榕江县的两汪、旁洞,台江县的交密、交下,剑河县的太雍、展模、白道一带的森林区。划排工人叫作“木夫佬”。清代中叶,“木行”是设在苗族聚居的乌沙。下河客是汉人,在生活和语言方面有许多不习惯,所以很早就流连于南哨、返排两地,以至成为土著。 “木行”虽设在乌沙,但南哨仍为木材的储放地,上河客流放来的木材,由于无缆绳无坞桩而被洪水流失和偷盗的数量是无可估量的。在客商成交方面也往往为价钱难达成协议而纠缠,致使双方不能及时出手和入手,给两家带来许多不必要的损失,在客观上就形成南哨必须设行的条件。 清代中叶在南哨设“木行”是经过一番波折的,由于乌沙与返排的人结亲时,将木行管理权随姑娘一道送给返排的屠姓和余姓两家,于是屠、余两姓取得设木行的权利,返排设行后木业逐日兴盛。这一来,南哨的陈、周、肖、罗、龙、杨、欧阳等姓,以南哨的条件优胜于返排,便联名向清江厅府呈案,并上诉到贵州省府,经过几番诉讼才取得省、厅同意,把木行权批给返排、南哨两地,以一年值江一次轮流开设。 南哨取得行权后,联名上诉的户数各立行号呈报厅、省备案,计有:陈义顺、龙义顺、周茂顺、罗洪顺、肖宏顺、陈洪顺、杨和顺、欧阳盈记,肖宏顺又分为肖宏兴、肖玉记和肖春记等18家。行户一开,林业面貌焕然一新,市场亦随之兴旺。行主们为了取信于上、下河客人,便在沿江广栽坞桩,上从乌别溪起下到白德坡脚的长沙坝止,延续十余里长,坞虽布满两岸,木排多了还是不够使用,所以木排常塞断河流,如果从鸟别溪口解缆下放的话,要挤出长沙坝最少得半个月。那时的上、下河客和流放工人都以南哨为终点,真算得万商云集。从洪江、锦屏运货物及银子来南哨的大小木船,每天都有几十号停泊在河岸边。马鞍形的银子一个重50两,一只木箱装10个。其货物是应有尽有,当时邻近地方买不到的东西,南哨有卖的;而别处卖不出去的东西,只要运到南哨来,不论多少,商户一概收购,那时的南哨,不论哪方来客,接近街头就能闻到各行户的菜香,因此曾有“小南京”的盛名。 当时的木行有个规则,无论上、下河客到南哨必先落行,行主对他们的成交持有“特权”,无论谁与谁协商的交易,非得由行主从中说合不可,否则是不生效用的。行主在两客成交的总金额中提取3%作为酬劳。因此,不论是上河客或下河客,行主都真诚款待他们,不敢有丝毫轻慢。行主对两客都负有保管木材和存放银两及保证人身安全的责任。山客的木材落行后,不论是雨季或旱季,行主都必须将木排加缆系桩、派专人看管,如有流失或被盗,行主负责追回木材,叫作“清江”,否则赔偿损失。下河客购进木材后要立即流放,如因故不能及时放走者,行主则继续看管,但不再收取费用。 材积和计价单位是以码子(两)来计算。行户都请有专职的“围量手”给客户检尺。“码子”分“大钱”“中钱”和“分码”(即小钱)几种,大钱材长要6丈6以上,这一等级叫“两码”,中钱材长要4丈以上,3丈6以下的叫分码。无论哪一种码子,按它的长度少一寸即打为“脚木”,以半价计算,这是下河客对山客的苛求,所以有的山客不愿接受这种不合理的降等降价,干脆把脚木送给朋友做人情。款项按银元付给,如付银子也要以每块银元7钱2分计算。 两客生意成交也要经行主从中说合。先由卖主开价,买主还价,这叫作“喊盘”。如系4、5、6的码子,材长5丈2以上,山客喊价120块银元一两码子,下河客只还给100元的话,行主即在两价的适中数以110元一两,一口确定下来,这叫作“落盘”。落盘后马上鸣炮为双方祝贺,并且高声宣播,某地某老板与某地某老板的一笔成交已落实,行主立即把下河客的银子或银元抬出来按数付与上河客,并从总金额中提取3%作为酬金。其在行的食宿费用则另行计收。 当时的政府在南哨设有“厘金局”收税,税率是5%。剑河人蒋铭腮和彭老一曾在这里做过税收工作。木材纳税后,由厘金局打一个红色的“验”字钢印,在长沙坝脚验印放行。 以每年的木材销售量来看,总数不下20000两码子,单以周茂顺和肖洪顺两家行计算,每年经手成交的木材都各在2000多两码子以上,价银都不下20000余元。 行主收入的“押口”虽只3%,但成交的数字大了,行户收入每年都不在1000元之下,加上食宿费收入,所以不到几年,大部分行主都发家致富了,南哨的“窨子”房就是在林业生意兴盛的时期建造起来的。可是好景不长,自从蒋介石背叛革命后,战火弥漫,人心惶惶,林业日益衰退,南哨的兴盛面貌也逐日萧条,18家木行随之倒闭,“小南京”的称誉已成了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南哨的林业在共产党领导下,又日益兴盛了,至今剑河的林业,仍是南哨居上。现在剑河又规划为林业县,将来还会有更好的发展,南哨将会复“小南京”的美称。

编审:彭文贵

来源:浪的随波逐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