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常会再部署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十四五”PM2.5浓度下降16.3%,要求降低高质量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十四五”成绩单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1 18:45 4

摘要:9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关于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工作情况的汇报等。会议提到,美丽中国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久久为功。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刘诗萌 北京报道

“十四五”期间,中国的环境保护方针实现了从重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向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跨越式转变。而未来的“十五五”时期,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期。

9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关于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工作情况的汇报等。会议提到,美丽中国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久久为功。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不断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迈上新台阶。

“2024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至29.3微克/立方米,比2020年下降16.3%,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7.2%、比2020年上升2.4个百分点;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90.4%,首次超过90%,长江、黄河全线干流水质连续多年保持Ⅱ类。”同一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向包括《华夏时报》记者在内的媒体表示。

“我们完全有信心实现‘十四五’生态环境改善目标,还要力争高质量收官,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好坚实基础。”他说。

“三大保卫战”取得新成效

黄润秋介绍,“十四五”以来,生态环境部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以更高标准打好几场标志性战役。

“三大保卫战”中,在蓝天保卫战方面,因地制宜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改造,累计完成散煤治理4100万户;“十四五”淘汰高排放车辆近2000万辆。聚焦重点区域开展攻坚行动,2024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细颗粒物(PM2.5)浓度分别比2020年下降了18%、10%和20%;在碧水保卫战方面,全面开展排污口的“查、测、溯、治”,共查出入河排污口36万余个、入海排污口6.3万余个,七大流域和重点海湾整治完成率分别达到90%和93.3%;全国3000多条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也超过90%;在净土保卫战方面,实施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基本完成132个重点县农用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溯源,累计完成10万余个行政村的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5%以上。

在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方面,高标准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部署开展非法倾倒处置固体废物、重金属环境安全隐患专项整治,组织实施新污染物治理行动,一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方面,过去五年,中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并稳定运行,覆盖了全国60%以上的碳排放量。截至9月18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配额累计成交量达到7.14亿吨,累计成交额达到489.61亿元。此外,中国还构建产品碳足迹的管理体系,发布了100多项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上线了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填补了国内数据空白。“联合国环境署生命周期倡议负责人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他没有看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快速地推动碳足迹工作。”黄润秋说。

不能为了“美丽”而“美丽”

自2024年初《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发布以来,美丽中国建设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实施体系和推进落实机制加快建立。一方面,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全面启动,将选取5个左右的省份、50个左右的城市、100个左右的县,开展先行区探索,到2027年取得一批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成果;另一方面,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建设加力提速,目前已推出94个美丽河湖优秀案例、31个美丽海湾优秀案例。

黄润秋指出,“十五五”期间将从四个方向加快形成美丽中国建设新格局:地域范围“全覆盖”,着力破解区域性、流域性生态环境问题,塑造各具特色、多姿多彩的美丽中国建设板块;环境要素“全打通”,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化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实现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发展方式“全转型”,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加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绿色生产力形成和发展;治理能力“全提升”,补齐环境基础设施和治理能力的短板,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等“组合拳”。

“建设美丽中国是‘口碑工程’,不是‘口号工程’,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坚决反对各种形式主义,不搞挂牌创建和层层评比。”他指出。

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未来五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时期,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时期,美丽中国的建设也要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保驾护航,因此要避免铺张浪费地去谋划新项目,搞一些为了“美丽”而“美丽”的面子工程,而是要在现有的存量基础上进行内涵式发展,更好地服务居民的高品质生活。

记者注意到,国常会也强调,要坚持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以高水平保护增强绿色发展动能,以高质量发展降低资源环境代价。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聚焦人民群众期盼加大工作力度,持之以恒巩固拓展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等成效。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来源:华夏时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