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力促各方即刻达成无条件的长久停火协议,释放全部被扣押人员。同时,要求解除针对加沙地带人道物资进入与分发的所有限制,以缓解当地严峻局势。
当地时间2025年9月18日,于联合国安理会的会议桌上,一场备受瞩目的表决拉开帷幕。
此次表决吸引了全球的密切关注,其结果将直接影响到加沙地带能否走向和平,因此备受瞩目 。
为了力促各方即刻达成无条件的长久停火协议,释放全部被扣押人员。同时,要求解除针对加沙地带人道物资进入与分发的所有限制,以缓解当地严峻局势。
然而,表决结果在意料之中。令人遗憾的是,美国身为常任理事国却行使否决权,使得本应顺利推进的决议最终折戟,未能如愿通过。
中国代表对此次结果深感失望,掷地有声地发出三点质问。
这一天的联合国安理会投票现场,氛围庄重而凝重。
14个国家代表毅然举手,表达对加沙停火决议的支持。然而,美国却特立独行,举起反对之牌,与多数国家意愿背道而驰。
自巴以冲突愈演愈烈,美国的立场始终备受瞩目。截至目前,这已然是美国第七次否决与之相关的类似决议。
会场之中,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掷地有声地发出“三问”:“究竟还要有多少无辜生命消逝,加沙方能实现停火?究竟还需上演多少幕惨剧,承载着人道关怀的物资,方能顺畅无阻?安理会究竟要等到何时,方能恪尽职守?“
当天,10个非常任理事国,提出决议草案,要求加沙立即无条件实现永久停火、释放所有被扣押人员,并解除对加沙的人道主义援助限制。
联合国安理会此次投票结果着实令人瞠目,以14比1的悬殊差距落定,如此态势大大出乎众多人的意料。
中、俄、英、法四个常任理事国,加上所有非常任理事国,这回都站在了一起,投下赞成票。
但美国选择了独自反对,与绝大多数国家的立场截然不同。
美国代表在解释立场时,反复强调他们的理由:一是认为决议没有明确谴责哈马斯,二是觉得它忽视了以色列的自卫权。
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参赞奥尔塔格斯的说法更直接,她认为这份决议草案“错误地为哈马斯方面的虚假叙述提供了正当性”,并为这些说法能在安理会传播表示遗憾。
不过,这张否决票也让美国显得颇为孤立。
此次,美国长期盟友英国与法国不仅投下赞成票,还对美国态度提出批评。
这种局面也说明,美国在一些国际事务上的做法,甚至让传统伙伴也感到难以认同。
就在安理会争论不休的同时,加沙地带的平民正生活在人间地狱中。
据当地卫生部门数据披露,这场冲突的残酷阴影下,超6.5万名巴勒斯坦人不幸丧生,他们的生命在战火中消逝,令人痛心疾首。
数以万计的加沙家庭被迫逃离家园,沿着海岸线向南逃亡。许多人只带了少量行李和饮用水,惶惶不安地寻找根本不存在的安全之地。
扎哈尔·卡法尔纳一家的遭遇是加沙人道危机的一个缩影。没有交通工具,没有帐篷,他们一家徒步从加沙城走到加沙地带中部,整整走了四天。
“我们还有呼吸,但谈不上活着,”卡法尔纳绝望地说,“孩子们醒了,我想给他们烧壶茶,却没水,想给他们做顿早饭,但什么都没有。”
加沙地带的医疗系统几近崩溃,只有30%的医院能勉强运转,近一半儿童面临营养不良问题。
联合国警告称,如果不尽快停火并开放人道援助,饥荒很可能蔓延至整个加沙地区。
联合国安理会的投票结果,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国际政治的现实:一个国家的否决权能够阻挡全球多数国家的和平呼声。
加沙的悲剧每天都在上演,而安理会却因一票否决而束手无策。这不仅让人质疑:现行国际秩序是否已经失灵?大国一致原则是否已经成为维护和平的障碍而非保障?
中国的“三问”问出了国际社会的共同心声,也问出了每一个有良知的人的共同困惑。当政治算计凌驾于人的生命之上,当军事利益重于人道主义危机,我们离真正的和平究竟还有多远?
和平不应成为政治博弈的牺牲品,人的生命更不能被漠视。
国际社会需要更多的正义声音和实际行动,才能让和平的曙光早日照在加沙的土地上。
来源:探秘发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