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挺为军中清华毕业生着急的

B站影视 2024-12-05 14:06 10

摘要:作为业界从业者,回顾这么多年的技术经历,我最后悔的就是没有在大学本科时好好打下基础。然而,现在再回过头来看军中清华们的学习状态,却发现他们正在重蹈前辈的覆辙。

前几天和军中清华本科们聊技术,说点真心话吧,挺为他们着急的。

别的方面不谈,这里只谈技术,或者说,只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作为业界从业者,回顾这么多年的技术经历,我最后悔的就是没有在大学本科时好好打下基础。然而,现在再回过头来看军中清华们的学习状态,却发现他们正在重蹈前辈的覆辙。

认识的第一个军中清华学员,已经大一下半年,到现在为止,居然还不会用github。

github是全世界最大的程序员开源平台,也是程序员分工合作的全球主流范式。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如果连git都不会用,,甚至连git都不知道,那真的是一种悲哀。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第一件事不是去学高数学物理,而是立即登陆github,注册自己的账号,熟悉git流程,完成一次push。

第二个军中清华学员,目前已经大三,尚无能力独立完成项目,技术栈里只有C和python。别的不说,在地方大学,大三这个阶段,基本都已经完成一次科研实习、一次企业实习,优秀的人甚至都已经有了自己项目,搭设了自己的网站、博客和AI工具。技术栈C只是基础,python只是脚本工具,有兴趣的基本都开始登录golang、rust,typescript等语言。而这位军中清华学员,还挣扎在C的泥潭里。

当然,能把C用熟并完成一些leetcode的学员,已属优秀之流。更多的军中清华学员,把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和技术本职无关的事情上,甚至到了毕业的时候,还无法形成技术栈,做不出自己的小产品,完全没有互联网思维,完成毕设尚需老师指导。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刷题能力尚可,动手能力不足,还不如美国的社区大学毕业生。

我和MIT、stanford和CMU的同学有过交流,在美国,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没有动手能力是不可想象的。上到professor下到学生,所有人都必须善于动手编程。而我们的高校里,相当一部分计算机科学的教授和导师,连最基本的代码都不会写。他们的主要工作是觥筹交错勾兑资源,把一些边角料项目包给学生去做,自己从中赚钱。

而这些学生在项目中也没有获得提升,因为这些项目的质量都很差,代码基本靠抄袭,根本没有人进行正确的指导。

在计算机工业界一直有一个观点:企业培养出来的人比学校培养的人优秀。因为企业是要实战的,东西做不好,就赚不到钱。而学校和研究所本身不在生产一线,体制内氛围浓厚的地方,拿项目主要靠关系和资历,对技术本身没有太多的要求。在这里面呆久的人,自然而然也就没有什么技术水平。

本科四年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也是学习能力最强的年龄段。美国很多企业家,都是在MIT、stanford本科阶段就走上了创新之路。可我们的军中清华(包括真清华)学员们,却把大部分时间浪费在了和创新创造无关的时期了。有的人为了所谓的分配去干一些对成长无益的事情,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分配的再好,又有什么意义,失去的是自己改变赛道的能力。

你本是出类拔萃之人,却因眼前的苟且而放弃了正道,落下的注定只有后悔的一生。

来源:星空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