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出现怪现象:老同事退休立即退群,领导交接工作发现微信被删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17 03:03 1

摘要:单位老林是位jun转干部,优点是作风硬朗,干活从不叫苦喊累;缺点是心高气傲,瞧不起地方出身的领导,动不动就说自己不转业早就是师职了。永远不服气,直到退休也没当上领导。

单位老林是位jun转干部,优点是作风硬朗,干活从不叫苦喊累;缺点是心高气傲,瞧不起地方出身的领导,动不动就说自己不转业早就是师职了。永远不服气,直到退休也没当上领导。

老林爱岗敬业,人缘也不错,跟群众能打成一片,临近退休仍激情不减,满天迈着矫健的步伐上班,一天不落。书柜上摆满了荣誉证书和奖牌,给人感觉他要在这里“战斗”一辈子。

前不久,老林上午办完退休手续,中午趁大家午休悄然离开了,谁也没打招呼,就这么悄无声息地走了。单位领导想张罗同事给他送行,发现他已经悄悄退出了所有工作群,让办公室主任发微信才发现他把微信也删除了。

单位领导和办公室主任来到老林办公室,当场愣住了!只见老林的办公室虽然打扫得干干净净,但什么东西也没带走,就拿走了他那个用了十年的水杯。书柜里的荣誉证书、奖杯还摆在那里,单位发的工装都不要了,私人物品就扔在垃圾桶里。

领导纳闷:退休前一天他还天天标榜热爱工作、热爱单位,怎么办完退休手续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呢?自言自语道:最近退休的这几位老同志怎么都这样?退休就退群删微信,好歹共事一场,怎么如此绝情呢?

有人觉得这些退休老同志闹情绪、耍脾气、有点不近人情,也有人觉得他们活通透了,该拿起就端着,该放下就松手,既然退休了就要断舍离。以前,老同志退休还把那些荣誉证书带回家留作纪念,现在觉得这些身外之物毫无价值,没必要在乎别人的眼光了。

其实,老同事退休心态的变化有一个分水岭:单位有位老中层,一心一意想提拔进班子,全身心扑在工作上,抛家舍业,加班加点。结果呢,奋斗二十年,没空管孩子,两个孩子都没考上大学,让他在亲友面前抬不起头。到了退休,竹篮打水一场空,职级落空了,身体出问题了,孩子没工作在家里“啃老”。

反观这位老中层的副手,一直坐冷板凳,早就躺平了,一心一意过自己的小日子,把孩子培养得进了名校、找到了高薪职业,老两口的身体很硬朗,退休之后到处旅游。追求提拔,无非是要面子,收入增加不了多少。算人生的大账,这位副手远远跑赢老中层。老中层退休后拒绝欢送会,说自己后悔得肠子都青了。

PS:这两年,1963年至1965年那一批“婴儿潮”到了“退休潮”,每年退休的老同志真不少。以前单位很重视退休,开欢送会,吃告别宴,送纪念册。这两年出现了怪现象:不管是职工还是领导,办完退休手续就退出工作群,不打招呼就悄悄走了。

大家有几点感悟:

第一,口罩之后,大家更注重身体健康和生命质量,觉得能平安健康退休实属不易,过好自己的日子才是王道,没必要在意虚情假意的欢送形式。退休就是一道分水岭,养老金都差不多,多活一天就是多赚一天,把下半生的日子过好过长才能笑到最后。

第二,单位的退休职能早在“社会化改革”中被取消了,大家一旦退休立即就移交给社区了,变成社会人了,跟单位没有牵连了,单位工会也不管这个群体了。既然如此,大家退休了就自行散去,对单位也没啥留恋了。

第三,单位这几年环境越来越压抑,尤其是强推年轻化以后,人到中年就被淘汰出局。哀莫过于心死,职业生涯被判了“死缓”,谁还会再拼工作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利益之争变得越来越理性、人情变得越来越淡薄,不如隐退江湖,消失在人海。

第四,退休既是一场告别,也是一场谢幕,更是一次断舍离。杨绛曾说:“退休后才发现,真正的自由,不是不用上班,而是不再被别人的评价束缚。”曲终人散,这是江湖规矩!人走茶凉,这是职场规矩!退休之后,华丽转身,默默告辞,不必留下背影。

第五,江湖水很深,人情薄如纸。《欢乐颂》安迪的职场法则:把同事当朋友,最后受伤的总是自己。在职时能帮人处且帮人,该提携下属就提携,这就是你的职责。退休之后就要放下,不要期望别人感恩,再大的恩情也会云消雾散。期望值越高,失望值越大。不如放低期望,一别两宽。

第六,同事一场,未必成朋友。《我的前半生》唐晶说:职场里能遇到一两个值得交心的人,已经是上天的恩赐。贺函说:职场不是交朋友的地方,能交到朋友是幸运,交不到才是正常。不要高估自己在同事心中的分量,有人可共事但不能深交。我们要允许任何一段关系分道扬镳,世上哪有那么多的感同身受,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写在最后】

世界是自己的,与任何人无关。王志文在《青瓷》中说:同事就像同乘一辆公交车的乘客,到站了自然就散了。我们活在世上不容易,完全没必要把所有人都留在生命里,有些人不值得记住,有些人不配留在心底。《都挺好》苏明玉的领悟:离职时没删你微信的同事,不是感情深,是觉得你还有利用价值。退休之后,你会退出工作群、删掉同事微信吗?

来源:职场火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