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香港歌手苏永康大陆演唱会被取消的消息引发热议。原本票务销售情况良好,却因遭到举报投诉而被迫中止。原因直指他23年前的涉毒经历。这位曾经以《爱一个人好难》红极一时的歌手,如今却因陈年旧事重返舆论风口浪尖。
近日,香港歌手苏永康大陆演唱会被取消的消息引发热议。原本票务销售情况良好,却因遭到举报投诉而被迫中止。原因直指他23年前的涉毒经历。这位曾经以《爱一个人好难》红极一时的歌手,如今却因陈年旧事重返舆论风口浪尖。
事件发生后,苏永康的反应令人玩味——破防拉黑网友,关闭评论功能,删除不利留言。这种防御姿态与前段时间黄奕面对质疑时的反应如出一辙。当时网友指出其女儿作为涉毒人员子女不宜进入娱乐圈,黄奕在直播中表现得不耐烦,认为大家“小题大做”,结果引发更多反感,甚至波及她参演的新剧。
无独有偶,导演赖声川也因启用涉毒演员屈中恒而遭到观众当场质疑。赖声川以“这个没什么好谈的”回应,活动不欢而散,他离场时还怒指提问观众。这些名人的一致态度似乎暗示着:他们认为过去的事就该过去,公众的抵制是在“找茬”。
然而,公众对涉毒艺人的零容忍真的只是“小题大做”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毒品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的创伤太深,从鸦片战争到现代禁毒斗争,中国人对毒品的痛恨已经融入民族记忆。那些认为“事过境迁,应该原谅”的人,或许忽略了涉毒行为的特殊性质——这不仅仅是个人的“错误”,更是对社会价值观的公然挑战。
缉毒警察的付出与牺牲远超常人想象。他们隐姓埋名,卧底毒窝,每天面对生命危险。有统计显示,中国每年有数百名缉毒警察牺牲在工作岗位上,他们的平均寿命仅为41岁。这些英雄为了保护社会免受毒品侵害,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的代价。网友那句“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呼唤。
娱乐圈作为公众领域,艺人享受着高曝光率和社会影响力,自然应当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当他们涉毒后又想重返舞台,传递的信息可能是“即使吸毒也能被原谅,继续赚大钱”。这种示范效应对于青少年粉丝群体尤其危险。
涉毒艺人并非没有出路——转至幕后、从事其他行业都是选择。但若一定要重返荧屏前,接受公众审视是不可避免的。删除评论、拉黑网友、指责公众“不宽容”,这些行为只能证明他们尚未真正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缺乏应有的悔意。
社会宽容固然重要,但宽容不等于失忆。对毒品保持零容忍态度,不仅是对缉毒英雄的尊重,也是对下一代的责任。艺人们应当明白:有些错误一旦犯下,就需要用一生来承担后果。这不是苛责,而是维护社会底线的基本要求。
毒品摧毁的不仅是个人健康,更是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应该也不能妥协。
来源:小园娱乐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