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历史名人 八百五十七 富弼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18 02:08 1

摘要:宋真宗景德元年,富弼出生于西京洛阳 。据说,其母韩氏身怀有孕时,曾梦见旌旗、鹤、大雁降落在庭院中,说是上天赦免,不久便生下富弼。富弼年轻时坚持学习,气量大度,范仲淹见到他后十分惊奇,说道:“这是王佐之才。”将他所写的文章拿给王曾、晏殊看,晏殊更将女儿嫁了给他。

富弼(1004年-1083年),字彦国,河南(今河南省洛阳市)人,北宋时期宰相、政治家、文学家。

网络图片,侵权联删

宋真宗景德元年,富弼出生于西京洛阳 。据说,其母韩氏身怀有孕时,曾梦见旌旗、鹤、大雁降落在庭院中,说是上天赦免,不久便生下富弼。富弼年轻时坚持学习,气量大度,范仲淹见到他后十分惊奇,说道:“这是王佐之才。”将他所写的文章拿给王曾、晏殊看,晏殊更将女儿嫁了给他。

北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宋仁宗赵祯恢复制科,范仲淹对富弼道:“你应当通过这种途径进入仕途。”富弼遂以布衣身份应茂才异等科考试,对策入第四次等。七月,富弼被授为将作监丞、知河南府长水县(今河南洛宁)。一个月后,应知河阳军李迪邀请,任签书河阳军节度判官厅公事。

北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年)九月,其父富言去世,富弼离职为父守制。

北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范仲淹因废除郭皇后之事而被贬出朝,富弼恰服完父丧,回到开封富弼便上书道:“这是一举而二失,即使不能恢复皇后之位,也应该将职位归还给范仲淹。”建议未被赵祯采纳。不久,富弼出为将作监丞、通判绛州(今山西新绛)军州事。

北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年),富弼通判绛州任满三年,被召试馆职,拜为太子中允、直集贤院、通判郓州。

北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年),党项西平王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政权。四月,李元昊派人使宋,要求宋朝承认西夏国地位,并册封帝号,赵祯与朝中大臣久议未决。六月,赵祯决定削去宋封李元昊的官爵,备兵征讨西夏。

十二月,富弼上《论西夏八事奏》,说西夏来使部从仪物隆盛,言辞傲慢,必是李元昊心腹大臣,请求朝廷立斩西夏使者,以示朝廷抗御决心。赵祯览奏后,召其入朝任开封府推官,赐绯服、银鱼袋,不久后改授知谏院,赐银绯。

北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正月,出现日食后,富弼请求撤销宴会和舞乐,在别馆中赐予西夏使者酒饭。参知政事宋庠认为不可,富弼说:“万一辽国这样做了,则是朝廷的羞辱。” 后来,听说辽国果然撤除了宴会,赵祯深感后悔。当时,禁止大臣越级上书言事,富弼遂极力声明应付天象变化还不如使下情畅通,赵祯遂废除了此项禁令。

不久,李元昊进攻鄜延路,攻占金明寨。钤辖卢守钺未进行救援,而大将刘平战死,内侍黄德和带兵逃走。事后,黄德和却诬陷刘平向敌人投降,富弼请求巡按审理此案,最后朝廷命文彦博主持审理,终为刘平昭雪,并将黄德和腰斩。

不久,赵祯用夏守赟为陕西都部署,又授入内都知王守忠为钤辖。富弼上言道:“任用夏守赟就已经被天下人讥笑,又对王守忠加以任用,大概与唐朝监军没有什么差异了。卢守勤、黄德和之事,还能重复吗?”赵祯遂诏令罢免了王守忠。其后,富弼又请求让宰相兼领枢密院。

当时,西夏有二位部族首领前来归降,朝廷对他们只是补借奉职。富弼则说应当给他们丰厚的赏赐,以便规劝人前来降服。事情传到中书门下,宰相起初却不知此事。富弼叹息道:“这难道是一件小事吗?而宰相却不知道!”遂更加极力论说此事,最终采纳了富弼的建议。八月,朝廷授富弼为太常丞、三司盐铁判官、史馆修撰、“差契丹主正旦使”,赐银绯,让他出使辽国。

北宋仁宗康定二年(1041年),富弼迁为右正言、知制诰、纠察在京刑狱公事、赐金紫,后加同判太常寺兼礼仪事。 当时,辽国有人假扮僧侣刺探情报,其后被发觉,牵扯到政事堂官员,开封府缉拿了其他要犯,但政事堂官员因有人庇护仍逍遥法外。富弼遂上告宰相吕夷简,要他即刻交出官员,并予以法办,且此案不查个水落石出决不罢休,吕夷简自此对富弼怀恨在心。

澶渊之盟以后,辽宋双方互派使节,礼尚往来,保持和平局面。但由于宋军在对西夏的好水川之战中再次大败,西边战事吃紧,北部边防空虚。辽国遂决定趁火打劫,以武力相要挟。

北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正月,辽兴宗耶律宗真派南院宣徽使萧英、刘六符为使者向宋朝索要关南土地,同时以大军压境,宋廷上下一片惊惶失措。赵祯在选出任赴辽交涉的“国信使”时,举朝大臣皆不敢应命,吕夷简遂向赵祯推荐了富弼。

欧阳修引用中唐大臣颜真卿晓谕淮宁节度使李希烈出使最终遇害之事,请求将富弼留在开封,吕夷简却没有将此奏上报赵祯。富弼遂挺身接受举荐,在入朝向赵祯辞行时,说道:“主忧臣辱,臣下不敢爱惜生命贪生怕死。”赵祯为此深受感动,先让富弼接待辽使。

二月,富弼到雄州(今河北雄县)迎接辽使,萧英声称有脚疾,拒绝行拜见礼。富弼说:“我从前出使北方,病卧在车中,听到命令便起来了。如今中使到来而你不拜谢,是什么原因呢?”萧英慌忙起来拜谢。

富弼与萧英敞开胸怀尽情而谈,萧英为此十分感动、喜悦,也不再掩饰自己南行的真正目的,将耶律宗真的要求都告诉了富弼,并建议道:“能顺从,便顺从他;不能顺从,便用一件其他事情搪塞他便足够了。”富弼遂将此汇报给赵祯,赵祯便只答应增加岁币,或将宗室女子嫁给辽国皇子。

四月,富弼出使辽国,临行前赵祯欲任命他为礼部员外郎、枢密直学士,富弼辞谢道:“国家有难,按理应不害怕烦劳,为什么反而用官爵来授人呢?”遂以权资政殿学士、尚书户部侍郎充任“回谢契丹国信使”。到辽国后,刘六符到别馆设宴招待。

随后,富弼觐见耶律宗真问好,耶律宗真问道:“南朝违背盟约,堵塞雁门,增加塘水,修治城隍,让百姓成为士兵,想要干什么?群臣请求兴兵南下,我对他们说不如派遣使者索要土地,索求而没有获得,兴兵也不为晚。”

富弼答道:“北朝忘记了章圣皇帝(宋真宗)的大恩大德吗?澶渊战役,章圣皇帝如果听从各位将领的建议,北朝军队将一个也不能脱逃,且北朝与中原互通友好,这样作为人主独享其好处,但臣下一无所有。如果要发动战争,利益便会全部归于臣下,而人主就要承担祸患。因此奉劝发动战争的人都只是替自己考虑罢了。”

耶律宗真惊讶道:“这是什么意思呢?”富弼道:“后晋高祖欺骗上天背叛君主,而末帝昏乱,土地疆域狭小,上下离心叛乱,因此契丹能保全军队而战胜他们,但壮士健马物资也失去一大半。如今中国疆域万里,精兵百万,法令严明,上下一心,北朝打算发动战争,能一定能获胜吗?即使获胜,损失的军队马匹,是群臣负责,还是人主负责呢?如果互通友好不断绝,岁币全部归人主,群臣又能享有什么利益呢?” 耶律宗真不由得不断地点头。

富弼接着道:“堵塞雁门,是为了防备李元昊。塘水始于何承矩,此事在互通友好之前便有了。城隍都是修理好的,让百姓当兵也是为了补充军队的缺额,并不是违背盟约。”耶律宗真说道:“没有你的话,我不知其中的详情,但我所要求的土地,却是祖宗过去的地盘。”富弼答道:“后晋将卢龙军送给契丹,后周世宗又攻取了关南,都是不同时代的事情。宋朝兴起已有九十年,若宋朝也想求前朝旧地,难道对北朝有利吗?”

耶律宗真一时无言以对,好半晌才道:“李元昊是寡人的藩属亲戚,南朝伐之,不先告我,是什么道理?”富弼道:“北朝过去伐高丽、黑水,告诉南朝了吗?我朝天子命我致意陛下:‘以往不知元昊与弟(指辽兴宗)结亲,因他扰边而伐之。如今击之则伤兄弟之情,不击则不忍坐视吏民之死,不知弟以为怎样合适?’”耶律宗真遂扭头用契丹语和旁边大臣交流后,答道:“元昊为寇,岂能使南朝不击呢?”富弼出色的外交辞令,竟使耶律宗真由兴师问罪到赞同北宋讨伐西夏。

富弼离开宫中后,刘六符说道:“我们的君主感到接受金帛是耻辱,坚决要求十县,怎么办?”富弼道:“本朝皇帝说朕替祖宗坚守国土,怎能随便将土地送给别人呢。北朝要求的,不过是租赋而已。朕不忍心多杀死两朝赤心之臣,因此委屈自己增加岁币来代替。若一定要索取土地的话,便是一定要破坏盟约,假借此事为托词罢了。澶渊之盟,天地鬼神都看到了。如今北朝先发兵挑起事端,过错不在我们。天地鬼神,难道能欺骗吗?”

次日,不死心的耶律宗真召富弼一同打猎,让富弼的马靠近自己,又说获得土地便可以长久欢乐友好。富弼再次陈述不能如此,且说道:“南朝皇帝曾令我转达:‘北朝欲得祖宗故地,南朝又岂肯失祖宗故地?既然北朝以得地为荣,南朝便不以失地为辱?兄弟之国岂可使一荣一辱?朕没忘燕蓟故地,却也没求得此地,正是基于这种考虑。’”耶律宗真无言以对。打猎完后,刘六符说道:“我主听到您所说的荣辱的话甚有感悟,如今只有结成婚姻才能够商议了。”

富弼道:“婚姻容易产生埋怨隔阂。本朝长公主出嫁,所送聘礼不超过十万缗,哪里有像岁币那样无穷的利益呢?”耶律宗真遂告诉富弼让他回去,说道:“等你再来时,应当选择一项能接受的条件,你便将盟誓书约带来吧!”

七月,富弼回到朝廷后,赵祯得知辽国愿接受“增币”或“和亲”的条件,非常满意。八月,富弼便再次出使辽国,带去了二封国书、三封誓书,条件是若议婚则无金帛;若能令西夏向宋朝纳款,则增岁币二十万,否则十万。

富弼在乐寿驻扎时,对副使张茂实说:“我作为使者而不看国书,假如国书言词与口传之词不同,我的事情就失败了。”便打开了国书,果然发现文本与口传之词不同,当即骑马回到开封,在晚上请求觐见,改换了国书才继续前行。

到达时,辽国已不再商议结婚之事,一心要增加岁币。耶律宗真道:“南朝将东西给我们时言辞应当说‘献’,否则就说‘纳’。”富弼为此据以力争,耶律宗真道:“南朝既然害怕我们,对这两个字又有什么关系呢?如果我们率领军队南下,不会后悔吗?”富弼道:“本朝兼爱南北,因此惮烦于更改和约,又怎能叫作害怕呢?即使不得已要动用武力,那么应以有理和无理来作为胜负,这不是出使的臣下所能知道的。”

耶律宗真又道:“你不要固执,古代也有过这种事情。”富弼道:“自古以来只有唐高祖向突厥借用军队,当时赠送物品,有人称作献纳。后来,颉利可汗被唐太宗擒拿,难道还有这样的礼节吗?”富弼的言辞,让耶律宗真感到无法改变他的想法,便道:“我自会派遣人商议此事。”遂又派刘六符前来。

富弼退出帐外后,指着帐前的高山对刘六符道:“此山尚可踰越,如果想要得到‘献’‘纳’的说辞,就像不能登天一样。使臣头可断,此议决不敢答应!” 回朝后,富弼上奏道:“臣下用死来拒绝他们,他们的气焰已受到遏制,可以不允许。”

九月,耶律宗真派耶律仁先、刘六符再度使宋,交换“增币”二十万誓书时,北宋朝廷竟然以“纳”字赠与辽国。完命而归后,富弼被授为枢密直学士、翰林学士,他诚恳地辞谢,说道:“增加岁币不是臣下本来的愿望,只是因为正在讨伐元昊,没有时间与契丹较量,因此不敢以死争执,怎敢接受呢!”

北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三月,赵祯升富弼为枢密副使,因其再次坚辞,遂授为资政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知审官院。八月,富弼升任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进言道:“契丹已与中原互通友好,议者便说平安无事了,万一契丹破坏盟约,臣下即使死了都还有罪。希望陛下考虑契丹轻视侮辱我们的耻辱,卧薪尝胆,不忘修治朝政。”遂将制诰交纳赵祯罢职,一个月后,赵祯又重申以前的任命,让宰相告诉他道:“这是朝廷特地任用,不是由于出使辽朝的缘故。”富弼才接受任命。

当时,赵祯急切地用天下太平来督责宰相辅臣们,多次下诏督责富弼与范仲淹等人,又打开天章阁,给予笔和纸,让他们写下要办的事情;且任命范仲淹主管西部边境之事,富弼主管北部边境之事。富弼上奏当世的事务十余条和安定边防的策略十三条,以进纳贤才斥退无能、阻止侥幸之徒、革除过去的弊端为根本,打算逐步更换监司中没有才能的人,让监司裁减所属各部的官吏。

后来,富弼等人还多次单独上奏,赵祯采纳了大部分意见,陆续颁布几道诏令,由范仲淹主持、富弼等人积极参与的“庆历新政”开始实施,但因变法触动了许多人的利益,遂使一些人开始不高兴了”。

九月,赵祯命史馆检讨王洙、集贤校理余靖、欧阳修等人,将先朝典故及诸司所行可用的条例文字汇编成册,以为法典纲纪,最后成书《祖宗故实》二十卷。

十月,赵祯采纳范仲淹、富弼通选转运使的建议。范仲淹在提名时,对庸碌无才者一笔勾去,富弼有些犹豫,对他道:“你勾得容易,可被勾去的一家人都要哭了。”范仲淹则道:“一家哭,总比一路哭好啊!”其他一些“新政”措施也在赵祯支持下陆续颁行。

不久,李元昊派遣使者带来书信时,却称男不称臣。富弼说道:“李元昊臣服契丹,而不向我们称臣,这样契丹便是天下无敌了,绝不能允许。”遂斥退其使者,西夏最终还是向宋朝称臣。

北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辽国在云中受礼,且出兵与西夏一起讨伐呆儿族,当地离河东很近,赵祯遂怀疑是二国共同谋划。

富弼道:“没有理由出兵,契丹是不会干的。元昊本与契丹相约互为左右,今契丹单独享有大量的岁币,元昊有怨言,遂在威塞筑城加以防备。呆儿族多次进犯威塞,契丹怀疑是元昊指使的,才造成了这场战争,怎会联合起来进犯我们呢?”

范仲淹仍担心辽国西征,意在宋朝,请求朝廷增派几万军队守备河东。富弼上奏道:“如此正好中了他的计,臣下请求任其如此。”赵祯遂停止发兵,辽国最后也没有进犯宋朝。

“新政”改革初见成效,却遭到朝中守旧势力的激烈反对,他们诋毁说新政官僚结成“朋党”,欺罔擅权。大臣夏竦更是施展诡计,令其女奴伪造石介为富弼撰废立草诏,诬蔑他要行伊、霍之事。范仲淹因此不能自安,遂以“防秋”为名,宣抚陕西、河东。八月,富弼继范仲淹之后,也自请外出,以资政殿学士出任河北宣抚使。

北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三月,枢密副使韩琦上疏为富弼辩护,自己却也被贬为知扬州,至此新政主要官僚全部被贬出朝。 在宣抚河北的使命结束后,富弼又带资政殿学士出知郓州兼京东西路安抚使。十一月,富弼因遭流言诬陷,罢京东西路安抚使。

北宋仁宗庆历七年(1047年)五月,因此前的“谗言不验”,赵祯加授富弼为给事中,命其移知青州,兼任京东路安抚使。

河北发生严重水灾,数以万计的人民流离失所,尤以京东路为严重,流民有六七十万。富弼到任后,规劝所部官民拿出粮食,加上官粮,得到公私庐舍共十余万栋,将流民各地安排,以供给柴水。五天便派人拿着酒肉饭菜进行慰问,因此人人都尽力而为。山泽森林池塘之出产有利于老百姓生活的,都听任流民自取。这次救灾行动,富弼共救活了五十余万人,并招募流民为兵者多达万人。

当时,富弼日夜操劳,有人劝说他,你自己尚被飞语中伤,祸福难保,何必如此勤政爱民。富弼却说道:“吾岂以一身易此六七十万人之命哉!”赵祯听说后,在次年三月派使者嘉奖慰问,升富弼为给事中、礼部侍郎,富弼却推辞道:“这是守臣的职责。”并不予接受。 富弼在青州时,曾训练马步军,加强军队战斗力。到滕元发知青州后,秉承其强军方略,后来各路兵马在历次征战中损失众多,唯有“青州兵至今为盛”。

自河北士兵王则发动叛乱,齐州禁兵打算响应,有人到富弼处进行禀告。齐州禁兵不归富弼统领,担心事情泄露发生变乱,刚好宦官张从训受命来到青州,富弼考虑他可以任用,便暗中将此事交付给他,让他发动士卒攻取齐州,结果却兵败,遂自己弹劾所犯专擅的过失,赵祯更加欣赏他,又让他任礼部侍郎,富弼又辞谢不接受。

北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七月,富弼由资政殿学士升为资政殿大学士。

北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年)九月,富弼因明堂礼毕,进秩礼部侍郎。十一月,移知郑州。次年,富弼改户部侍郎、知蔡州。

北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富弼改观文殿学士、知河阳府军事。

北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二月,富弼调任宣徽南院使、检校太保、判并州兼河东路经略安抚使,爵位为河南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实封四百户)。

六月,赵祯下诏授富弼为推忠协谋佐理功臣、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进爵河南郡开国公,与文彦博同时拜相,中富弼为次相。宣制时士大夫在朝廷互相庆贺,赵祯得知此事后,对欧阳修说:“古人看命观相,有的从梦中和占卜中得知,难道像如今人情这样吗?”欧阳修叩头致贺。

北宋仁宗至和三年(1056年)正月,赵祯在上朝时突发风眩之疾,被内侍扶入宫中诊治,大臣不能得见,中外为此忧虑害怕。富弼、文彦博入朝询问病情,又假借祭祀之事住宿到晚上。 后来,富弼还与朝中大臣一道,劝赵祯早立皇嗣,以安定人心。

北宋仁宗嘉祐三年(1058年)六月,富弼进礼部尚书、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兼译经润文使。 次年,首相文彦博遭人弹劾,罢判河南府,富弼遂与韩琦共相,同主朝政。富弼为相期间,遵守礼仪,顺从公议,史称其时为“百官尽职,天下无事”。

北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三月,富弼由于母亲去世而离职服丧,赵祯诏令为此免除春宴。服丧结束后,依惯例宰相遇丧事都起复原职,赵祯空着职位五次起复他,甚至抬出了“以义断恩”的理由,富弼却坚持说在太平之世不能施行此法 ,终不听从任命。

北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宋英宗赵曙即位,召富弼为枢密使、检校太师、行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次年闰五月,富弼进户部尚书。

北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富弼因足疾而请求解职,赵曙极力挽留,但富弼接连上陈二十余道请辞奏疏。七月,赵曙只得授他为镇海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河阳军,仍带检校太师、户部尚书,进封为祁国公。

北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宋神宗赵顼即位后,富弼移任武宁军节度使,进封郑国公。富弼又上奏请求罢去自己使相职位,赵顼遂授他为尚书左仆射、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并召其入朝。富弼再次以足疾为由推辞,又出判河阳府。

北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正月,富弼以观文殿大学士调判汝州(今河南临汝)。 赵祯诏令患病的富弼入朝觐见,允许他坐轿到殿门。赵顼从容地向富弼询问治国之道,富弼知道神宗锐意进取,便答道:“人主的喜好和厌恶,不能让人窥测到;能窥测,那奸人便会逢迎。应当像天监视人一样,善恶都自取,然后进行惩罚奖赏,这样功劳和罪恶都各得其实情。”

赵顼又询问边疆之事,富弼道:“陛下即位不久,应当广布恩德施行恩惠,希望二十年不提用兵之事。”赵顼却沉默不语,到日影西移,富弼才告退。赵顼本想让富弼以集禧观使留在开封,但他极力推辞,仍回到了汝州。

北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赵顼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开始了熙宁变法。二月,富弼被授为司空兼侍中,并获赐上等府第,他尽辞恩荣,遂改拜为左仆射、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兼译经润文使等,再度成为首相。

当时,有人向赵顼说灾异都是天数,不是人事得失所导致的。富弼听后叹息道:“人君害怕的只有天,如果不畏惧苍天,又有什么事不能干呢?定是奸人想进邪说,来动摇皇帝的意志,让辅佐谏争的大臣,没有地方施展他们的才能。这是治乱的关键,不能不尽快救治。”遂上书数千言,极力论说此事。

不久,富弼又上奏说:“君子小人的进退,关系到皇帝治道的消退与增长,希望仔细辨察,不要以相同为喜相异为怒、以喜怒决定任用取舍。陛下喜欢派人侦察外边的事情,因此奸邪险恶之人得志。如今朝廷内外的事务逐步有所变化,大抵是小人喜欢制造事端,希望陛下仔细观察,不要有后悔的地方。”]

面对王安石的变法,富弼认为不能违背祖制,议论与王安石多不和;富弼又见赵顼重用王安石,知道自己不可与之争,遂称病求退,上章几十次才被准许。临行前,他上疏赵顼,说现在人情未安,新近进用的多小人,不少地方地震,有水旱灾,国家很需要安定。赵顼又问富弼道:“你告退了,谁能够代替你?”富弼遂推荐文彦博,赵顼却沉默不语,很久了才说道:“王安石怎么样?”富弼亦沉默不语。八月,富弼被授为武宁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河南府。十月,经富弼请求,改判亳州。

青苗法颁布后,遭到韩琦、文彦博等人极力反对,富弼也认为这样虽会使财利聚集于朝廷,而人心却分散了,坚持不执行。提举官赵济弹劾富弼不执行圣旨,侍御史邓绾又乞求将其交付有司处置。

北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六月,富弼被罢去使相之职,以左仆射改判汝州。王安石说:“富弼虽受责罚,还不失于富贵。从前鲧由于违命被诛杀,共工由于貌似恭敬而内心傲狠被流放,富弼同时犯有这两条罪行,只夺去使相之位,又怎能阻止奸邪呢?”赵顼却不回答。富弼上奏说:“新法臣下不知晓,不能治郡,愿回洛阳养病。”赵顼同意。

北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三月,因富弼上疏请求告老回乡,赵顼遂恢复其武宁军节度使及同平章事之职,命其以司空、韩国公之衔致仕。宋朝大臣带使相致仕,便是自富弼开始的。

富弼虽退居洛阳,与文彦博、司马光等十三人组成“洛阳耆英会”,每日在自己府第置酒赋诗相乐,却仍关心朝政,每遇国家大事,必畅所欲言。

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郭逵奉命征讨安南时,富弼曾乞请诏令,让郭逵选择有利地位以便进退,来保全军队;辽国遣使来争河东地边界时,富弼认为朝廷不能答应给地,又指出要把有关战备的措施一律废罢,然后才可将辽方挑起的“衅端”消除;有星象发生变化时,他请求广开言路,尽快更改新法,解除百姓倒悬之急。赵顼虽没有全部采用他的建议,但对其眷念礼待亦没有减少,曾因王安石要推行某种新措施,赵顼曾推辞道:“富弼亲手书写上疏称‘老臣无所告诉,只望着屋顶私下叹息’的那种情形,便很快会出现了。”

北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赵顼推行“元丰改制”,富弼的使相被改为寄禄阶开府仪同三司。

北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闰六月,富弼在洛阳家中去世,时年八十岁。他亲封遗奏,让其子富绍庭献给朝廷。赵顼览奏后,感到颇为震惊哀痛,为其辍朝三日,亲撰祭文祭奠,追赠其为太尉,谥号为“文忠”。

富弼生性十分孝顺,为人恭敬勤俭,喜欢修行道德,与人说话一定毕恭毕敬,即使是微官及布衣谒见,都一样隆礼相待,表情十分庄重严肃,看不出喜怒之情。富弼喜善嫉恶,常说:“君子和小人相处,一定不能得胜。君子不能得胜,便洁身而退,乐于正道没有怨恨。小人不能得胜,便互相勾结千方百计,一定要获胜才罢休。等到小人得志时,便放肆毒害善良之人,希望天下不乱,是不可能的。”

宋仁宗嘉祐年间,富弼为相、欧阳修任翰林学士、包拯任御史中丞、胡瑗在太学任侍讲,集天下之望。当时,士大夫互相传道:“富公真宰相,欧阳永叔真翰林学士,包老真中丞,胡公真先生。”遂有四真之名。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文章如果还看得过眼,就请赏小可一个赞,然后关注一下吧!大恩大德,没齿难忘!

来源:龙城史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