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妻子布丽吉特,再次成为国际热点,不过这一次是因为一场看似离奇的“性别阴谋论”。2025年9月,美国媒体和网络热议,马克龙夫妇正被卷入一场跨国官司——总统不得不向美国法院证明第一夫人不是跨性别者。这样的剧情,放在法国总统身上,确实让不少网友
最近,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妻子布丽吉特,再次成为国际热点,不过这一次是因为一场看似离奇的“性别阴谋论”。2025年9月,美国媒体和网络热议,马克龙夫妇正被卷入一场跨国官司——总统不得不向美国法院证明第一夫人不是跨性别者。这样的剧情,放在法国总统身上,确实让不少网友直呼离谱。
事件起因并不复杂。早在2017年,法国博主娜塔莎·雷就在YouTube上爆料,称布丽吉特·马克龙其实是她的兄弟让·米歇尔·特罗尼厄变性后的新身份。
到了2021年,这一说法在通灵师阿曼丁·罗伊的节目中又被翻出来,并在2022年法国大选前夕引发轩然大波。娜塔莎·雷甚至晒出所谓“童年照片”作为证据,称布丽吉特和照片中的兄弟长相极其相似。
这一谣言,经过社交网络传播,很快就变成了国际性的话题。马克龙夫妇选择直接起诉娜塔莎·雷和阿曼丁·罗伊诽谤。2024年9月,法国法院判两人有罪。
但事情并未就此结束:2025年7月,巴黎上诉法院又以“善意提出指控且不构成诽谤”为由,推翻了原判。对于法国社会来说,这一判决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关于言论自由与个人权利界限的讨论。
2024年,美国极右翼网红坎迪斯·欧文斯再次在社交平台散播同样的性别指控。她不仅坚定声称布丽吉特是男性,还公开表示愿意用整个职业声誉作担保。据律师汤姆·克莱尔透露,马克龙准备提交妻子怀孕和抚养孩子的照片等科学证据,以反击诽谤。
有人可能质疑,法国总统为何要亲自卷入这样一场“看上去带有个人色彩”的诉讼?从另一个角度看,领导人在国际舞台上面对的不仅是政策考验,还有个人名誉与家庭隐私的双重挑战。对于马克龙夫妇来说,他们不仅要保护个人和家庭的名誉,更要守护国家元首的形象。
布丽吉特·马克龙的年龄和过往生活一直是法国乃至国际社会关注的话题。她与马克龙相识于高中,当时她已经是三位孩子的母亲、在校教师,而马克龙还是学生。
两人感情历经波折,最终于2007年结婚。这样的个人故事,本身就容易被放大与解读。2024年7月,一段布丽吉特疑似推搡马克龙的视频在网上疯传,再次引发网友热议。虽然马克龙本人后来解释只是一个玩笑,但网络舆论的放大效应,已经远远超出了事件本身。
有观点认为,法国社会对权力人物的私人生活总是充满好奇,这为谣言和阴谋论的传播提供了土壤。反过来看,国际上的极端声音也能借助社交媒体迅速进入法国本土舆论场,形成一种跨国“回音壁”效应。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甚至因欧文斯曾否认纳粹在二战集中营对犹太人进行医学实验,拒绝向她发放签证,进一步加剧了舆论的对立。
面对这样一场持续数年的跨国谣言战,或许有人会认为,类似指控本不值得总统夫妇如此较真。但从法律、社会心理和国际传播的多重维度分析,这场风波曝光出当今互联网时代名人隐私与个人权利保护的难题。一旦流言成风,即使通过法律途径维权,也难以真正彻底澄清。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次案件也再次提醒各国社会,网络时代谣言的传播速度与影响力远超传统媒体。即便是国际领袖,也难以完全避免被卷入类似风波。对于普通公众来说,理性判断与信息筛选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来源:素年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