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国家如何迫使欧洲支持巴勒斯坦?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1 16:12 1

摘要:此前不久,西班牙首相佩德罗・桑切斯(Педро Санчес)曾呼吁国际奥委会效仿对俄罗斯的做法,因加沙冲突将以色列排除在体育赛事之外,并对特拉维夫实施了一揽子限制性制裁;欧盟委员会也决定重新审查与以色列的《联系与合作协议》,以阻止欧洲对以色列的任何投资流入。

英国 “老妪” 能否联合布鲁塞尔,迫使以色列从加沙地带撤军?

近日,英国媒体报道称,英国计划在近期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

具体而言,《泰晤士报》(The Times)指出,首相基尔・斯塔默(Кир Стармер)将在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结束对英访问后,立即推动此事落地。

此前不久,西班牙首相佩德罗・桑切斯(Педро Санчес)曾呼吁国际奥委会效仿对俄罗斯的做法,因加沙冲突将以色列排除在体育赛事之外,并对特拉维夫实施了一揽子限制性制裁;欧盟委员会也决定重新审查与以色列的《联系与合作协议》,以阻止欧洲对以色列的任何投资流入。由此引发疑问:是什么促使欧洲如此积极地支持巴勒斯坦?以色列究竟哪里得罪了欧洲?

更核心的问题在于:如今在地缘政治中处于边缘地位的 “旧大陆”(欧洲),是否有足够的政治意志和切实有效的手段,迫使以色列放弃其军事计划?

“首先,欧洲在当前巴以军事冲突中选择支持巴勒斯坦,首要原因是美国总统一再无法为‘旧大陆’提供方向指引。” 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МГИМО)欧洲法教研室副教授、欧洲政治专家尼古拉・托波尔宁在接受《自由报》(«СП»)采访时表示。

“欧洲人对特朗普的态度充满批判。甚至可以说,他们只是被迫容忍他 —— 更准确地说,是被迫容忍他的政策。美国的逻辑是:‘无论如何,我们都是世界头号强国;若想与我们合作、开展贸易、获取利益,就必须遵守我们的规则。’欧洲人只能咬紧牙关忍受。而当特朗普明确站队以色列时,欧洲选择支持巴勒斯坦,其实是在自己相对自由的领域,向特朗普表达‘反对’。”

“其次,多年前 —— 当时欧盟尚未成立,仅为‘欧洲共同体’—— 联合国曾通过决议,反对以色列占领约旦河西岸和戈兰高地。欧洲当时就表态,这一占领原则上违背了联合国‘建立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两个国家’的总体路线,也违反了联合国在该问题上的所有规定。”

“也就是说,欧洲人其实早就感到困惑:‘我们不是早就达成共识了吗?’需要指出的是,最初提议在中东地区划分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领土的,是英国而非苏联。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巴勒斯坦领土当时长期处于英国保护之下。彼时的英国影响力巨大,因此许多欧洲国家都愿意听取伦敦的意见。”

“当然,不能说英国对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为反抗以色列、争取解放而采取的纯粹恐怖主义手段感到满意。但总体而言,英国认为阿拉伯人在本质上是正义的 —— 他们是在反抗对自己领土的占领。”

“同一时期,非洲正经历去殖民化进程。法国和英国在撤离非洲时宣称:‘新时代已然到来,殖民统治不复存在,你们将获得自由。’但当话题转向巴勒斯坦时,英国的态度却变为:‘阿拉伯人希望建立自己的国家,然而以色列实际上阻止了这一进程;阿拉伯人认为中东不应存在任何犹太国家,这在原则上是合理的。’正是从那时起,巴以冲突爆发,并持续至今。”

“第三,如今欧洲国家主要从哪些国家进口能源,以替代俄罗斯的供应?答案是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卡塔尔、巴林 —— 全都是中东的阿拉伯国家。在这种格局下,欧洲怎能不与这些国家搞好关系?而以色列近期对卡塔尔首都多哈发动了袭击,欧洲自然无法对此表示支持,因为其中涉及自身的经济利益。”

“出于同样的原因,欧洲也明确反对以色列:对阿拉伯世界而言,无论逊尼派与什叶派之间存在何种分歧,以色列都是头号敌人。”

“欧洲能从以色列那里获得什么经济利益?以色列没有任何矿产资源,欧洲对其只有投入 —— 提供武器、分享技术、给予援助、输送资金。反观阿拉伯国家,石油和天然气储备丰富。而整个阿拉伯世界都站在巴勒斯坦一边,显然会向欧洲施压:‘既然你从我们这里进口能源,就请支持巴勒斯坦 —— 他们是我们的兄弟。’”

“美国的情况则不同:一方面,美国与犹太群体的联系历来紧密;另一方面,美国自身拥有充足的矿产资源,因此其站队以色列的立场早已注定。但欧洲别无选择 —— 欧洲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已大不如前,因此在这一问题上,阿拉伯国家完全迫使欧洲做出了让步。”

当被问及这一问题时,尼古拉・托波尔宁表示怀疑。

“我认为,即便欧洲联合整个阿拉伯世界,也没有足够的力量做到这一点。” 他就当前局势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首先,本雅明・内塔尼亚胡(Биньямин Нетаньяху)已明确表态,欧洲对其加沙行动的反应早已在以色列的预料和考量之中,因此欧盟不应抱有幻想。‘我们会坚持到底 —— 清除加沙地带的哈马斯,摧毁所有地下通道,即便这意味着要彻底摧毁加沙。’以色列的态度很明确,欧洲的施压不会奏效。”

“诚然,华盛顿已向特拉维夫暗示,以色列最终必须重建加沙,以便阿拉伯人能够重返家园。但特拉维夫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条件来推进重建 —— 更何况,华盛顿始终完全站在以色列一边。”

“其次,从军事角度看,以色列的实力超过整个阿拉伯世界的总和。以色列所有公民从幼年起就接受军事训练,随时准备拿起武器,用武力捍卫自身利益 —— 他们已无退路。而阿拉伯国家的军事水平远非如此,因此总体而言,他们只能开展一些恐怖主义或游击战式的行动,无法在正面战场与背后有美国全部军事力量支持的以色列抗衡。”

尼古拉・托波尔宁认为,这一问题不能简单用 “是” 或 “否” 来回答。

“这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问题,背后的原因更复杂,也更具多面性。” 他指出。

“当然,欧洲各国首都都存在以色列游说集团,尽管其影响力不如在美国那般强大。因此,这些游说集团的持续运作迟早会见效,欧洲最终会重新转向特拉维夫 —— 但这仅仅是因为‘好死不如赖活着’(意为‘再糟糕的和平也比战争强’)。”

“与此同时,若以色列最终实现其在加沙的所有目标,并继续占领周边部分领土,欧洲将很难挽回颜面。一方面是这样的现实,另一方面,巴以冲突要实现‘糟糕的和平’,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坦白说,我个人看不到任何能实现中东和平的途径 —— 毕竟这场冲突已持续了 70 年,而以色列领导层甚至不愿讨论从加沙地带、戈兰高地或约旦河西岸撤军的问题。如今,以色列军队甚至进入了叙利亚领土,以防止来自叙利亚的袭击。”

“以色列的理由是:无法保证在其撤离被占领土后,第二天那里不会出现‘哈马斯式’的重型迫击炮,再次对犹太人发动袭击。这种担忧确实有一定道理。”

“因此,在我看来,当前的冲突将持续很长时间,甚至可能永无止境。欧洲可以长期坚持其‘反以色列’立场,而不会因此遭受实质性损失。”

“当然,若欧洲右翼势力大规模掌权,局势可能会发生急剧变化。但平心而论,目前‘旧大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右翼政党支持率超过 25% 至 30%,因此这种情况目前只能在梦里想象。欧洲的中间派政权(无论略微偏左还是偏右)仍将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而这些政权多属于传统政治阵营 —— 无论是西班牙社会民主党、德国保守党,还是意大利的‘执政党’,它们都无法对欧盟的整体政策产生重大影响。”

来源:俄罗斯观察家学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