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候选人!双流胡光俊上榜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7 23:19 1

摘要:四川省峨眉山市双福镇人,出生于1949年7月19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蜀锦织造技艺省级传承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成都古蜀蜀锦研究所所长、四川省织锦工艺大师、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四川省道德模范、成都大学东盟艺术学院客座教授、蜀锦蜀绣研究所研究员、“一

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业务指导

光明日报社、光明网联合主办的

2024“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宣传活动

正式确定100位候选人名单并向社会公示

四川共有7人入围

其中来自双流的成都古蜀蜀锦研究所所长胡光俊在列

一起来看看

胡光俊

四川省峨眉山市双福镇人,出生于1949年7月19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蜀锦织造技艺省级传承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成都古蜀蜀锦研究所所长、四川省织锦工艺大师、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四川省道德模范、成都大学东盟艺术学院客座教授、蜀锦蜀绣研究所研究员、“一带一路”国际教育联盟非遗文创专家委员会专家。

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不舍初心得始终。胡光俊2008年在双流九江成立了成都古蜀蜀锦研究所,从事蜀锦织造技艺的传承、研究、创新发展和技术改良。他曾多次携蜀锦产品参加国际国内展销、展评,个人获省市奖项10余次,作品获奖20余次,带领团队研发蜀锦类作品60余种。

“从事蜀锦织造工艺50余年,胡光俊用精湛的手工技艺展现蜀锦的独特魅力。他投身于蜀锦织造技艺的保护、传承和发展,长期坚持宣传、讲授蜀锦的历史文化和织造技艺,用坚韧的意志和执着的追求,守护着这一古老工艺。”这是第八届四川省道德模范发布盛典给予胡光俊的颁奖词。

在成都古蜀蜀锦研究所,胡光俊坦言,自己能够在蜀锦织造这行坚守是因为蜀锦承载了相当厚重的历史文化,从栽桑养蚕、缫丝印染到织绸织锦、服装服饰,它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承载着浓浓的乡愁记忆。“如果蜀锦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消失了,真的是一大损失!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蜀锦织造技艺是民族的、国家的,也是世界的。”

这些年,为了和年轻人交流并传授蜀锦这门技艺,年过七旬的胡光俊依然和同事们挤在狭窄的工人宿舍里,同吃同住,只为心中那份坚守、那份传承。通过他们数年如一日的研发、改良和创新,现在的蜀锦可以做小到鼠标垫、皮带扣面,大到床上用品、服装面料、桌布和披肩、围巾、抱枕等工艺品;更重要的是现在通过电子纹枕提花等技改,实现了花纹控制的电子化。

据了解,文化类视频创作者、四川非遗宣传推广大使李子柒复出后首秀——在“多彩非遗 共生共享”2024焕新非遗·天府之夜活动身着蜀锦裙亮相,裙子的布料正是出自双流区的成都古蜀蜀锦研究所。

李子柒如何与蜀锦产生了交集?据新华社报道,在停更的三年里,李子柒走访了20多个省市,拜访了100多位非遗传承人和文化工作者,胡光俊,正是其中之一。在成都古蜀蜀锦研究所,李子柒向胡光俊学习蜀锦技艺,花了大半年时间。

成都古蜀蜀锦研究所从成立至今,胡光俊一直艰难而又坚定地带着这个仅有22人的团队披荆斩棘前进着。为了实现蜀锦的“自我造血”功能,他带领着团队不断在蜀锦产品开发上进行新的探索、创新。他对记者说:“除了传统的服饰与锦画,我们还相继开发出了对接当下生活的新产品,比如书签、鼠标垫和手机壳等,并承接了2023年成都大学生运动会奖牌绶带设计、制作的业务,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回馈。”

近些年来,胡光俊除了在研究所带徒弟做好传承工作外,还积极走出去讲课。通过走进学校课堂和参加各类公益讲座,他正在努力把蜀锦的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像种子一样播撒进了人们的心里,他希望有更多年轻人来学习和传承蜀锦艺术。

如今,胡光俊身兼四川师范大学服装学院客座教授、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世界丝路艺术史课程授课组专家组主讲专家等职。面对这些不同的身份,他对记者讲:“我所做的一切努力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我国这项优秀的传统织造技艺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同时,我也希望未来通过我们的技术革新,生产出更多物美价廉的蜀锦,让蜀锦走进千家万户。”

来源:升学帮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