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金融加快赋能全面乡村振兴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17 23:12 2

摘要:202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提出:提升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水平。数字金融既是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重要内容,也是其他四篇大文章的支撑和底座。提升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水平,重要着力点是大力发展数字金融,推动金融科技赋能全面乡村

202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提出:提升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水平。数字金融既是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重要内容,也是其他四篇大文章的支撑和底座。提升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水平,重要着力点是大力发展数字金融,推动金融科技赋能全面乡村振兴。

目前应用在数字金融领域的数字技术主要有“ABCDT”,即:人工智能(AI)、区块链(Blockchain)、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大数据(Big Data)及物联网(IOT)。2021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联合相关部门,启动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从多个方面提升金融科技赋对乡村振兴的支持与服务。

一是加快金融数字化转型,服务“三农”发展。金融机构大力发展数字金融,提升产品和服务数字化水平,大大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质效。如部分银行针对农村市场特点开发数字信贷产品,实现涉农信贷流程线上化与业务自动化,较好地满足了农村地区经营主体“短、小、频、急”服务需求。部分银行将新技术嵌入农产品生产、交易、加工、物流、仓储等环节,与农业供应链物流、商流、资金流深度融合,实现金融服务对农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精准滴灌”。

二是加快场景与渠道融合,增强农村金融普惠化。农村地区由于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金融服务有时难以触达,出现金融抑制现象。而金融科技运用,打通生产生活各类场景、渠道,有助于全方位满足农村地区多样化的金融需求,使各类主体以合理的价格享受更多金融服务。如部分银行融入乡村卫生、社保、交通、缴费等公共服务领域,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民生与政务服务,推出“惠农版”等智慧金融APP,提升农村居民金融服务普惠水平。

三是加快农村“数实融合”,优化农村信用环境。部分金融机构主动对接工商、税务、公安、医保、水利、农业等部门,加强数据共享,打通涉农数据融合应用通道,着力解决政府、金融、企业、农户等多方信息不对称、数据共享难等问题,从源头上降低金融服务成本、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如武汉众邦银行利用人工智能、联邦学习等技术深入分析企业客户各类数据,在确保涉农用户隐私安全前提下,与征信公司联合共建信贷模型,精准匹配多种涉农业务场景。

总之,数字金融在赋能全面乡村振兴方面具有的突出优势,其重要原因在于深度运用与发展金融科技,大大提升金融服务可得性,降低服务成本,增强风控能力。

首先,金融科技提升农村金融服务可得性。我国现有信用报告范围覆盖不足,农村地区部分人群因为缺乏信用数据,无法享受正规的金融服务。借助数字技术,搭建开放平台,获得更多维度信息,一方面链接到乡村振兴场景和用户,一方面链接到各类金融机构,降低信息不对称,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和覆盖面。如部分互联网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通过自身的科技能力搭建起一条条通往小微企业和个人“信用白户”的毛细血管,打通农村金融服务 “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其次,金融科技降低农村金融服务成本。目前农村地区的移动信号已实现全覆盖。随着智能手机广泛普及,手机银行等业务得到快速发展。数据显示,我国手机银行业务成本是面对面处理业务所需成本的1/5左右,是网点和代理点成本的1/35。随着移动数字技术的发展,基于手机端金融服务可得性大大提升。如浦发银行开发“浦惠来了”APP,实现全程在线为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服务,无需再付担保、评估、“过桥”周转等附加费用,有助于降低“三农”和小微企业信贷成本。

最后,金融科技增强农村金融服务风控能力。近年来在农村地区,出现一些非法集资、高利借贷等现象。借助数字技术进行风险监测、预警以及反欺诈,一定程度上提升金融机构风控能力。如多家银行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出一系列智能信贷产品,主要为无抵押无担保的个人短期小额信用贷款。该模式下,主要流程都在线上完成,从风控、授信到贷后管理均由系统自动完成,一般情况下人工不干预信贷流程,有助于在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提升风控效能。

与此同时,部分金融机构在发展数字金融的同时,还积极促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如一些农商银行,在提供农村金融服务时,注重培养和提高农村和农民信用意识,将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有机结合,如部分银行通过信用村评定和整村授信,信誉良好的村民可以免抵押、免担保直接获得信用贷款,体现金融信用惠农支农的实效,用金融的力量来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2024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了数字金融发展的“施工图”。下一步,应继续采取措施,在农村地区推动数字金融与普惠金融深度融合,探索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新模式、新路径,更好地发挥金融对全面乡村振兴的积极作用。

一是要充分应用金融科技推动数字金融产品和服务良性创新,增强高质量的数字金融服务供给,更好地满足农村地区产业兴旺和居民投资理财的金融需求。如鼓励商业银行、保险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以“三农”需求为导向优化服务,使正规金融服务更容易触达农村地区各类主体。

二是要加快夯实农村基础设施,补齐信用体系建设短板。如加快建立健全乡村振兴领域数字一体化平台,通过向各类机构提供更加高效、低成本的金融基础设施,显著地降低它们的运营成本,提高服务效率。

三是要加强宣传教育,持续增强农村地区金融消费者的基础金融知识和风险防控能力。农村地区广大消费者应坚持正确金融观、消费观,善用数字金融产品,增强识别和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原载2025年4月13日《经济日报》,发表时有修改)

来源:董希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