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世界顶级创意大师细田高广在《概念力》里提到,别再死磕传统3C理论了,新增一个“C”形成的4C思维,才是让好产品被市场认可的关键。
相信现在有不少老板都有过这样的困惑,自己的产品明明不管是质量还是用料上都很好,为什么就是没人买呢?
看着别人的普通产品卖爆,自己只能干着急,其实问题不一定出在产品本身,而是你没找对打开市场的思路。
世界顶级创意大师细田高广在《概念力》里提到,别再死磕传统3C理论了,新增一个“C”形成的4C思维,才是让好产品被市场认可的关键。
先说说大家熟悉的3C,就是顾客、竞争对手、自己公司这三样。
很多人做产品时会挨个考虑这三点,比如想“顾客需要什么”“对手有什么短板”“我们能做什么”,可最后还是没效果,问题就出在没把这三点串起来。
细田高广说,得在3C基础上加个“概念(Concept)”,形成4C框架,本质就是给顾客讲一个“拯救他”的故事。
就拿星巴克举例,要是只用3C,可能只会想到“顾客累了要休息”“对手没提供舒适空间”“我们能做个咖啡店”,但这样太零散。
用4C框架重新梳理就不一样了,先找顾客的困境,城市里的人每天在家庭和职场之间奔波,累得不行却没地方歇脚。
再看对手的空白,没有哪家店专门为这群人提供放松的空间,接着亮自己的优势,星巴克能打造有舒服沙发、好听音乐、香咖啡的环境。
最后提炼概念,这就是“家庭与职场之外的第三空间”,你看,这么一串联,顾客立马能get到“这家店能解决我的累”,自然愿意进去消费。
再举个简单的例子,要是你做一款母婴背带,用4C思考就是,顾客困境是妈妈们带娃出门,手抱得酸还腾不出手做别的。
对手可能只做了“能承重”的背带,没解决“省力+方便”的问题。
你的优势是背带设计了减压肩带和储物口袋,概念就是“让妈妈带娃出门像没带娃一样轻松”,这样的故事一讲,妈妈们能不心动吗?
很多人做市场调研,把顾客说的话当圣旨,结果产品做出来还是卖不动。
不是顾客故意骗你,而是他们自己都没搞懂自己的真实需求,哈佛商学院教授杰拉尔德・扎特曼说过,人能意识到的想法只有5%,剩下95%都藏在无意识里。
之前有个快餐连锁店,调研时很多人说“想吃富含蔬菜的沙拉”,他们赶紧推出沙拉套餐,结果销量惨到不行。
后来才明白,顾客嘴上说要沙拉,实际是想“健康”,但吃快餐的时候,更想要的是“满足感”。
沙拉看着健康,却没什么饱腹感,所以大家不买账,后来这家店推出厚切肉片套餐,虽然和沙拉完全相反,却成了爆款。
因为它既满足了顾客对“吃肉的满足感”的隐性需求,又通过搭配蔬菜兼顾了健康,这才摸准了顾客的真实想法。
日本制药公司爱利纳明也踩过类似的坑,之前市面上的营养口服液,都主打“让你工作时不犯困”,但销量一直一般。
他们后来发现,顾客真正在意的不是下午不困,而是早上醒来能不能“神清气爽”。
很多人晚上睡不好,早上起来昏昏沉沉,这才是他们想解决的问题。
于是推出夜间营养口服液,主打“清晨焕然一新”,一下子卖爆了,年销量冲到1250万瓶。
还有日本生鲜电商爱宜食的“KitOisix”套餐,也很有意思,疫情期间大家在家做饭变多,很多商家都推出“10分钟搞定一餐”的速食。
可爱宜食偏不,做了个“20分钟做两菜”的套餐,反而卖得更好,累计销量突破7500万份。
他们发现顾客的矛盾心理,既不想花太多时间做饭,又怕“太省事”显得对家人不用心,有愧疚感。
所以这个套餐故意留了点动手时间,让顾客觉得“这是我亲手做的”,又不会太累,正好解决了这种矛盾。
很多人分析竞争对手,只盯着同品类的品牌,比如卖奶茶的只看其他奶茶店,卖手机的只比其他手机品牌,这样很容易陷入内卷,找不到新机会。
其实你得拓宽视野,从“类别”“任务”“时间”三个维度找真正的对手。
就拿亚马逊的Kindle来说,要是只看类别,对手就是其他电子阅读器,比来比去无非是书多不多、续航久不久。
但换个角度看“任务”,Kindle的任务是“帮人买书”和“帮人读书”,帮人买书的时候,对手就是实体书店。
帮人读书的时候,对手就是纸质书,实体书店虽然能让人“偶遇好书”,但找专业书籍很费时间。
纸质书虽然能折角、记笔记,却太沉,带几本书出门就累得不行。
Kindle正好抓住这些弱点,用“找书快”“轻便”的优势吸引顾客。
再看“时间”维度,Kindle的目标用户是通勤的商务人士,他们在地铁上的时间有限,Kindle的对手就成了手机新闻、播客、视频软件。
这些都是在抢商务人士的通勤时间,Kindle怎么应对?他们盯着热门视频的原著,比如某部剧火了,就推原著电子书,还引导用户“看完原著再看剧更有意思”,这样就把看视频的人吸引过来了。
还有做早餐店的,别只看其他早餐店,从“任务”看,顾客吃早餐是为了“填饱肚子、节省时间”,对手可能是便利店的饭团、超市的速冻包子。
从“时间”看,顾客早上时间紧张,对手可能是“多睡10分钟”,很多人宁愿不吃早餐也要多睡会儿。
所以有的早餐店推出“提前预订、到店即取”的服务,还把早餐做成便携包装,让顾客能边走边吃,就是找对了这些隐藏的对手。
最后再回到自己公司的优势,你得把优势转化成顾客能感知到的好处。
比如Kindle基础款重158克,这是事实,能装很多本书,这是优势,对商务人士来说,“能把整个书房装进口袋”,这才是好处。
你得把事实变成优势,再把优势变成针对目标用户的好处,这样顾客才会觉得“这产品跟我有关系”。
其实好产品卖不动,往往不是产品的问题,而是你没找到和市场对接的点。
4C思维的核心,就是让你从顾客的角度出发,把产品变成能解决他问题的方案,再用故事讲给他听。
下次做产品或推新品前,照着这三个维度捋一捋,说不定就能打开新局面。
来源:易霄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