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同济大学朱西产教授这句话,直接把新势力三兄弟送上热搜。直播间弹幕瞬间炸锅——有人骂他“砖家”,有人喊他“预言家”,评论区直接上演当代互联网魔幻现实主义。
作者 | 逍遥
“蔚小理三年后存活率为零!”
同济大学朱西产教授这句话,直接把新势力三兄弟送上热搜。直播间弹幕瞬间炸锅——有人骂他“砖家”,有人喊他“预言家”,评论区直接上演当代互联网魔幻现实主义。
教授的逻辑很直白:年销200万辆才能活。蔚小理三家去年总销量加起来刚过百万,理想单车盈利却被夸上天,零跑29万销量就敢说“转正”。按这标准,保时捷早该关门大吉——人家年销30万照样躺赚!更魔幻的是,特斯拉179万年销还在疯狂盈利。说好的200万生死线呢?难道中国新能源赛道自备玄学参数?
朱教授拍着桌子喊“年销不过200万等死”,直接把比亚迪捧上神坛。去年全球新能源销冠400万辆的数据确实亮眼,但转头看看理想:50万年销净赚80亿,单车毛利率超20%。零跑更绝,29万年销四季度就敢宣布盈利。这巴掌甩得啪啪响——规模不够,精细管理来凑!
教授的逻辑漏洞肉眼可见:用燃油车时代的规模经济学框死电动车。燃油车三大件成本占比超60%,自然要摊薄研发成本。但电动车三电系统成本占比超70%,电池价格三年暴跌40%,宁德时代都开始卷“每瓦时5毛钱”了。当供应链开始平权,200万生死线的底层逻辑早被电池降价击穿。
更讽刺的是,蔚来去年研发砸了130亿,每卖一辆亏10万;理想研发投入超百亿,每卖一辆赚1.6万。同是百亿研发,有人亏出血,有人赚到笑——关键不在规模,而在钱往哪花。
朱教授第二个暴论更刺激:“华大地M”四大智驾供应商崛起之日,就是蔚小理水漫金山之时。这话直接把新势力架在火上烤——华为ADS 3.0城区智驾无图开城,比亚迪天神之眼上车即用,吉利自研芯片+算法全栈......
但现实远比理论魔幻:小鹏XNGP全量推送后用户日均使用率破70%,蔚来NOP+在换电站自动排队的技术壁垒,理想自研的视觉大模型BEV+Occupancy。新势力用真金白银砸出来的数据闭环,真能被供应商方案平替?
教授可能忘了两个关键:
汽车不是手机,智驾系统必须与底盘控制、动力分配深度耦合,供应商方案很难做到端到端优化用户心智争夺战,当消费者认定“自动驾驶=特斯拉/小鹏”,后来者想翻盘就得付出十倍代价更狠的是蔚来换电模式——全国2400座换电站,单站日均换电60次。朱教授说“换电要被增程和快充干碎”,可蔚来车主用脚投票:去年五一高速免费换电,单日换电量破70万次。当换电网络密度超越加油站,护城河就成了通天河。
“蔚来想做电车届保时捷”——这句话被朱教授嘲讽“用投资人钱堆服务”。但翻开财报,蔚来用户复购率超50%,老带新成交占比达30%。在均价30万+市场,这个数据比特斯拉还猛。
教授可能不懂新中产的“数字孤独”:当BBA的4S店销售还在玩“看人下菜碟”,蔚来牛屋已经变成城市第三空间。带孩子写作业、约客户谈生意、甚至办生日派对——用户买的不是车,是生活方式。
反观小鹏的绝地反击:王凤英入场后砍掉了一切冗余烧钱项目,MONA车型直接把智驾门槛拉到15万级。用朱教授的话说“以量为王”,但小鹏的阳谋在于:用海量数据喂养XNGP,把智驾体验卷成用户刚需。
最稳的还是理想——冰箱彩电大沙发被骂了三年,结果MEGA翻车后迅速回调,L6上市首月破万。李想用行动证明:把握住二胎家庭的出行痛点,比搞什么黑科技都实在。
朱教授的暴论无疑像CS的手榴弹,炸出了新能源赛道的集体焦虑。但回看手机行业:当年“中华酷联”被嘲“杂牌军团”,谁能料到华为跌倒后,荣耀还能单飞逆袭?
蔚小理面临的真问题或许是:当比亚迪掀起“电比油低”的价格战,当华为带着供应链天团入场,新势力如何在规模、技术、成本之间找到新平衡点?
更值得玩味的是评论区——有人高喊“新势力三年必死”,有人怒斥“专家误国”。但所有人都默契地忽略了一个事实:中国新能源渗透率已破50%,这场战争早就不容观战者说风凉话。
所以老铁们你们觉得:三年后蔚小理会全军覆没,还是绝地反杀?评论区押注走起!
来源:逍遥看世界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