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只吃草的古代人种真的存在?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16 07:01 1

摘要:一位受人尊敬的教授很少会去调查一名15岁的少年声称的“科学发现”,但在1938年,罗伯特·布鲁姆却破了例。当这位南非古生物学家听说小学生格特·特布兰奇在南非一处洞穴里发现了人类头骨的化石碎片时,他立即赶到这名男孩所在的学校。他后来回忆说,这位少年“裤兜里揣着4

一位受人尊敬的教授很少会去调查一名15岁的少年声称的“科学发现”,但在1938年,罗伯特·布鲁姆却破了例。当这位南非古生物学家听说小学生格特·特布兰奇在南非一处洞穴里发现了人类头骨的化石碎片时,他立即赶到这名男孩所在的学校。他后来回忆说,这位少年“裤兜里揣着4颗可能是世界上最珍贵的牙齿”,大摇大摆地向他走来。

几个月内,布鲁姆就完成了对化石的分析。他认为这些化石与之前发现的任何人类化石都不同,于是给这种古人类起了一个名字:傍人。不过此后半个多世纪,傍人几乎被人遗忘。但是现在,在更多化石发现的推动下,古人类学家终于开始重新评估我们进化树上的这一新成员了。

一个不合时宜的人种

粗略地说,人类进化的故事分为两幕。从大约700万年前,类猿人(注意与类人猿的区别)在非洲开始进化,它们包括乍得猿人和南方古猿人。然后,大约240万年前(也可能更早一些),属于智人属的人种出现了。最终,大约是在30万年前,其中一支进化成了我们这个物种——智人。智人逐渐减少了在树上生活的时间,变得更善于在地面上行走,同时进化出更大的大脑、更小的下颚和牙齿。

但是,在这幅人类进化的宏伟画卷中,傍人却显得格格不入。他们大脑的尺寸与其他类猿人相似(比我们的小),因此从身份上说,他们属于类猿人,只是牙齿特别大而已。但他们在进化中出现得较晚,已有的确凿证据表明,距今280万年至140万年前傍人已存在,他们生存在地球上的最后时间,也许要推迟到距今100万年前。

而在这段时间,大脑袋的人类物种——我们智人和尼安德特人的共同祖先——已经进化出来。这意味着,傍人很可能与他们同时生活在地球上。这就引发了一个疑问:为什么傍人这种具有明显不合时宜特征的人类会进化出来,更不用说在地球上繁衍生息了100多万年?

吃草的人类

远古的傍人共有三支:生活在非洲南部的粗壮傍人,以及生活在非洲东部的鲍氏傍人和埃塞俄比亚傍人。傍人的脸极度扁平,像碟子一样,这是因为他们的颧骨很大,可以容纳巨大的咀嚼肌。他们还有超厚的牙釉质和巨大的臼齿。事实上,有人认为,相对于其体重,傍人拥有有史以来所有灵长类动物中最大的下颌和牙齿。因此,研究人员最初认为这些类猿人以坚硬的果实(比如胡桃)为食。

不过,过去20年的深入研究表明,我们对傍人食谱的这一说法并不正确。例如,2021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在经常咀嚼坚果和其他坚硬食物的类人猿身上,粗壮傍人牙齿上的缺损模式并不是你所期望看到的。相反,越来越多的共识认为,傍人可能吃很多坚硬、易咀嚼的食物,包括草类。对于鲍氏傍人,这方面的证据尤为明显。对其牙齿中碳元素的分析表明,他们吃大量的C4植物(见小贴士:C4植物),比如草类。粗壮傍人似乎吃得杂一些,但还是主要以草为食。

当然,可以肯定,傍人也不会放弃吃较软食物(如成熟的水果、美味的昆虫)的机会。但不管怎么说,他们因为主要以草为食,牙齿已进化出了对草的适应性。而食草,对于一个人类物种来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饮食习惯。

【小贴士】C4植物

植物通过进行光合作用生产碳水化合物,如糖。在生产碳水化合物的过程中,一种方式是,第一步先吸收二氧化碳,形成一个含有三个碳原子的分子。以这种方式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叫C3植物。90%的植物(包括小麦、水稻和大豆)属于C3植物。

另一种方式是,第一步先吸收二氧化碳,形成一个含有四个碳原子的分子。以这种方式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叫C4植物。常见的C4植物包括玉米、高粱和甘蔗等农作物,以及狗尾草、白茅等杂草。

C4植物比C3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更高,更适合在干旱的环境生长。

迥异的生活方式

是为什么促使傍人走上这条进化之路的呢?触发原因可能是气候变化。

几百万年前,非洲部分地区变得更加干旱。它从一个较潮湿的森林地带变成了更像现在这样一个较干旱、多草的地貌。生活在这里的古人类突然间遭遇了巨大的进化压力,他们需要寻找新的食物来源,其中一个办法就是进化出更大的牙齿来吃新长出的草。

我们最近还了解到,傍人在其他方面也很不寻常。譬如,他们有着巨大的上臂骨,这意味着傍人很可能更擅长爬树。

这是容易理解的。傍人的跑步速度并不特别快,而且没有天然的保护,面对当时草原上生活的鬣狗、剑齿虎、狮子等巨型食肉动物,他们如何保护自己呢?当然是爬树。

傍人的内耳结构也暗示了他们特殊的生活方式。2021年,法国保罗-萨巴蒂埃大学的何塞·布拉加和他的同事报告说,与南方古猿人和早期人类相比,南非一处地点发现的粗壮傍人具有形状独特的耳蜗(耳蜗是耳朵的一部分,负责将声音转化为神经信号)。他们的耳蜗一定对低频的声音异常敏感。布拉加据此推测,傍人可以像大象一样发出低频的声音,这种声音可以传播很远,在数千米之外都能听到。

像牛一样嚼草,像大象一样发出隆隆声,像黑猩猩一样爬树……傍人在饮食和行为方面与我们的人类祖先迥异。这一切似乎为“傍人为什么能在一个日益被大脑袋人类统治的世界中生存如此之久”的谜团提供了现成的答案:傍人没必要与大脑袋人类争夺食物或生存空间。

灭绝的原因

事实上,化石记录表明,傍人一度比早期大脑袋人类更成功。古人类学家在200万年前这一时期的遗址中,每发现一个智人样本,就会有10、15或20个傍人样本。因此,在一段时间内,傍人肯定比我们的祖先更成功。但到了100万年后,角色发生逆转:早期大脑袋人类欣欣向荣,而傍人走向灭绝。那么傍人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我们们很容易想到暴力冲突,但几乎没有证据表明早期大脑袋人类攻击过傍人。相反,气候变化可能又是一个因素。有证据表明,130万年前到70万年前,二氧化碳水平上升,导致傍人喜欢吃的草变得不那么常见了。植被的这种变化肯定给傍人造成了巨大的生存压力。

在这一点上他们类似猛犸。猛犸也是因其栖息地饮食植物群的快速变化而灭绝的。两者的共同点是都在超级专业化的路上走得太远,以至于当遇到另一种压力来源时,无法迅速适应这种压力。相比之下,早期大脑袋人类可能是通过成为多面手而生存下来的。有研究表明,早期大脑袋人类的栖息地范围比傍人更广。

但傍人的意义不仅仅是要告诉我们,人类的进化曾存在过这样一套死胡同,而且还提醒我们,在古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许多人种共存是一种常态,而目前地球上只生活着我们这一人类物种,这绝对是一种反常现象。

另外,还有一个有趣的观点,认为傍人可能仍然“活”在我们所有人身上,他们可能与早期大脑袋人类杂交,因此为我们这个物种贡献了少量的DNA。不过,这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想法,目前我们还缺乏足够的证据给出一个是与否。

来源:大科技杂志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