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君亲师位的秘密:神榜书写格式的讲究与寓意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1 13:18 5

摘要:神道碑,起自北朝,北朝特注重风水,风水家们以南方为神道。其实神道即是向南的墓道,因而在神道上立碑,即为神道碑。在唐朝称整体为长方形的为碑,而环首形或方圆之间,上小下大的称碣。碑碣的使用,有着等级的区分。五品以上的官,可立碑,七品以上的官,立碣。到了清代,五品以

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我非常佩服,一家之中,只要有了书善两事就足矣。我们可以靠书吃饭,凭的是本事靠善走天下,以道德在社会立身。

家中的叫地主,门外的叫土地。所以如果是门外的可以叫"门神土地之位"。但如果是庙里的土地那应该叫"本地社主福德正神之位"。

神道碑,起自北朝,北朝特注重风水,风水家们以南方为神道。其实神道即是向南的墓道,因而在神道上立碑,即为神道碑。在唐朝称整体为长方形的为碑,而环首形或方圆之间,上小下大的称碣。碑碣的使用,有着等级的区分。五品以上的官,可立碑,七品以上的官,立碣。到了清代,五品以上官吏用龟趺螭首碑,五品以下官吏用方趺圆首之碣。原则上庶民墓前不许立碑碣。但社会风气是禁不住的,只是庶民所立的碑体小一些,无趺座,而且墓碑上只写姓名及生卒年、立碑人,不写传略及墓志铭。

找公墓◆问老吴

老吴公墓◆无假服务

立即拨打

立即拨打

中国大部分地方的堂屋正壁上都树有神龛,写有神榜,上面写有天地君亲师位,有的为天地国亲师位之牌位。据民盟北京师范大学基层委员会徐梓教授研究,天地君亲师的思想发端于「国语」,形成于「荀子」,在西汉思想界和学术界颇为流行。明朝后期以来,崇奉天地君亲师在民间广为流行。这种传统文化还真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在人们的思想中还真的占有很深的位置。

神榜书写格式有如下说法要求:

天不连二:「人不顶天」:指天字里面的人不能顶着天字的横,意为中国古代以天为至上神,主宰一切,人再高也高不过天,甚至还到达不到天。

地不离土:指地字的也与土旁写成连笔,不能断开。意为地由土构成,人类的一切生存所需都取之于地,把大地比作母亲,是再恰切不过的了。

君不开口:指君字下面的口字必须封严,不能留口,谓君子一言九鼎,不能乱开或者说国无缺口,谓国家固若金汤。

亲不闭目:指亲「亲」字的目字不能封严,谓亲人和朋友要真心对待,不能遮遮掩掩。

师不当撇:「师不带刀」指师「师」字不写左边上方之短撇,谓师不当撇「撇开」。又谓为师者以文为业,以文服人,切不可师者行武动刀。

位不离人 人不离位,位要端固:指位字的人部与立字要相连,且字形端正稳固。谓为人要端正,且做好自己的事,而不能越位?

在有些地方,还有中堂中间写着天地君亲师位, 两侧却分别写着九天东厨司命和某氏堂上宗祖,这肯定是祖宗牌位的另一种写法。我们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后来才知道与明朝一位神童有关。

神龛的内容有多种,主要由神位和对联构成。有的上边加横幅「如加上五世其昌之类,但我认为通用写法上边不宜加横幅,因为通用写法的主体个字是天,而天是至高无上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居于天之上」,有的还在神位与对联之间的上方附加昭穆、福德等内容,在下方附加、簋字样。神位主体内容的写法,有通用写法和特定写法。所谓通用写法是写天地国亲师位。

据说原先写的是天地君亲师位,民国以后,君「皇帝」没有了,就改君为国。天、地、国、亲、师,曾被尊为五圣,分别代表天神、土地、君主「或国家」、祖宗和先师「或孔子」。所谓特定写法是只写堂名和祖先,比如我这次为岳家写的就是颖川堂宗亲神位「据我所知,湖南一带一这种写法居多」。对联有通用的和自拟的,各地写法不一。神龛有木刻,有石雕,普通人家的一般都用红纸黑字写,有的地方,讲究每年的大年三十新写一遍,但我地没有这种要求,不过,如果要换写的话,必须在年关而不能在其它时间,比如在大年初一就是万不能写的。

民间为讲究的是字的写法。是要求用繁体字,大意是神龛是对古人而言的,古时候没有简体字。其次是要用较正的字体,一般限于庄重的楷书或行楷,忌用行草书。每一个字的写法更是有讲究,以通用写法天地国亲师位为例,就有以下特定要求:

天:要求首笔的横与下面的人分开,其说法是人不能顶着天。另一种说法是,上面的横要写得短而轻,下边的部分要写得粗壮,让人看上去像个大字,蕴含着天大之意。

地:要求土旁与右边的也字连起来写,所谓土地不分开。

国:要求外框笔画相连处要全都密封,不能有缺口,说法是要求国无缺口。且特别不能写简体字,意思是国家要财富多,里面不能太空。

亲:要求与国字写法相反,因繁体的亲字右边是个见,见的繁体字由目与儿构成,要求目不能写得全部封闭起来,要留有缝隙,即所谓亲不闭目。

师:要求不写左边部分的笔「撇」,因为师字繁体的笔是撇,撇的形状如刀,历代所绘的孔子像,带的是宝剑,所谓师不带刀「先前常常看到办祭祀时道人写的繁体师字没有笔撇,老先生和古时的书法家写师字也多不写笔撇,也许就是这个来历」。

位:要求写得正,不能偏斜,意思是位必须正。

另外还有一种讲究是,前三个字即天、地、国可以写得略大一点,后三个字即亲、师、位可以写得稍微小一点,意思是天、地、国为大,至少是前三个字不能写得比后三个字小。

祖宗牌位的写法及考妣的意义

神龛牌的写法有多样,结合我们本地风俗,本人向各位推荐以下神龛两种常用写法

何谓考妣?古代称已死的父母,父死后称考母死后称妣。「礼记 曲礼下」讲: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

据此不难理解考妣的意思了。当然,在平常的应用中,考通常指男性长辈,比如父亲、祖父、曾祖父等,妣则指女性,比如母亲、祖母、曾祖母等。

如果大家留意的话,会看到一些只有一个亲人去世的家庭里的祖先牌位,逝父者写显考,逝母者写显妣,就是这个道理。

个人认为正确的写法应该是:

X氏始祖考妣历世祖考妣及祖宗五代考妣之神主。「神龛字数有讲究,后一字应落在生字或老子上」始祖指的家族早早的先人,意指开始的祖先,是因为传统的中国人喜欢寻根历世祖宗指的始祖之后的历代先人祖宗五代指的父亲、祖父、曾祖父,高祖、天祖也是亲近的先人。

还有人写成:奉祀X门历世祖宗暨三代一切之神主。我认为也对,只不过是少了始祖,而历世祖宗当然包括始祖了。另外少了考妣二字,是因为在古代男权社会中人们不重视女性的一种体现。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以后就知道应该怎么写祖宗牌位了。

来源:成都传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