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鲁一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但提到《红色》里的徐天、《三体》中的汪淼,你肯定有印象。
文|避寒
编辑|避寒
张鲁一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但提到《红色》里的徐天、《三体》中的汪淼,你肯定有印象。
这个北大硕士出身的演员,15年婚姻零绯闻,所有收入上交妻子。在娱乐圈这个名利场,他活成了一个异类。
1999年,18岁的张鲁一考进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
注意,是导演系。
当时谁也没想到,这个学导演的北京小子,日后会成为演员。更没人想到,他还会跑去北大读艺术硕士。
双重学历背景,在演员圈子里并不多见。
2005年,张鲁一接到人生第一部戏《玉卿嫂》,剧组的人发现,这个新人很奇怪。
别的演员拿到剧本,先看自己的戏份多少,台词有几句。张鲁一不是,他会把整个剧本读完,研究每个角色的关系,琢磨整个故事的节奏。
导演问他:"你怎么想得这么多?"
张鲁一说:"我学过导演,知道你们要什么。"
这句话听起来狂妄,实际上却是事实。
导演思维下的演员表达,让张鲁一从一开始就与众不同。他不是在"演"角色,而是在"构建"角色,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经过精确计算。
2006年,他自导自演话剧《和空姐同居的日子》,一个人身兼数职,既要考虑演员的表现力,又要把控整体的艺术效果。
这种"分裂"的工作状态,练就了他独特的表演方式。
话剧和影视表演,完全是两回事。
话剧靠的是现场感染力,每一场演出都是不可复制的。观众就坐在你面前,你的每一个表情、每一句台词,都会得到即时反馈。
影视表演则完全相反,镜头冰冷,一个镜头可能要拍十几遍。
2008年到2010年,张鲁一在孟京辉的话剧《琥珀》中饰演医生,这部戏在北京连演两年,场场爆满。
每晚两小时,张鲁一要在舞台上"活"两小时。
这种强度的现场表演,培养了他对节奏的敏感度。什么时候该停顿,什么时候该爆发,什么时候该收敛,他的身体已经形成了肌肉记忆。
转到影视剧拍摄时,这种"呼吸感"成了他最大的优势。
2014年,《红色》开拍,张鲁一饰演男主角徐天。
这个角色很难演。
表面上是个普通的会计,实际上身怀绝技,看起来文弱,关键时刻却能以一敌十。
怎么把这种反差演出来?
张鲁一用的是话剧演员的方法,通过微表情的变化,通过肢体语言的细节,让观众感受到角色内心的张力。
有一场戏,徐天发现自己被人跟踪,剧本上只有一句话:"徐天察觉到危险。"
张鲁一演了整整三分钟。
先是眼神的轻微变化,然后是脚步的不经意调整,最后是整个身体姿态的微妙转换。没有一句台词,但观众完全能感受到角色的紧张感。
导演看完说:"这就是我要的效果。"
《红色》播出后,张鲁一红了。
但他没有趁热打铁接大量商业片。
娱乐圈有个规律,一旦某个演员火了,经纪公司就会安排各种通告、代言、综艺。
趁热度还在,赶紧变现。
张鲁一没有这样做。
《红色》之后,他接的下一部戏是《麻雀》,依然是抗战题材,依然是复杂的角色设置。
很多人不理解。
"你现在正红,为什么不接点轻松的偶像剧?"
"为什么不去演综艺节目?"
"你这样会错过红利期的。"
张鲁一的回答很简单:"我对这些不感兴趣。"
他感兴趣的是角色本身的复杂性。
2017年,《嫌疑人X的献身》上映,张鲁一饰演数学天才石泓。
这个角色台词不多,但每一句话都要有分量。
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张鲁一专门去学习数学知识,理解数学家的思维方式。
"我不是在演一个数学家,我是在理解一个数学家。"
这种较真的态度,让他的每个角色都有血有肉。
2023年,《三体》开拍,张鲁一饰演科学家汪淼。
科幻剧在国内还很少见,风险很大,但张鲁一还是接了。
"这个角色很有挑战性,他要在科学理性和情感之间找到平衡点。"
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对的,《三体》播出后,豆瓣评分8.7,成为现象级作品。
2009年,张鲁一结婚了。
新娘是他的初恋女友。
这在娱乐圈算是稀罕事,明星结婚,大多会办盛大的婚礼,邀请半个娱乐圈。
张鲁一没有,他的婚礼很简单,只邀请了最亲近的朋友。
更稀罕的是,结婚15年来,两人从来没有绯闻。
在一个充满诱惑的行业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张鲁一是怎么做到的?
答案在他的一次采访中。
"我是个重色轻友的人,比起朋友来说,妻子是最重要的,谁的话都可以不听,但妻子的话我一定要在意。"
这话听起来像是"妻管严",但张鲁一说得很坦然。
让人意外的是他的财务安排。
"结婚这么多年,我拍戏赚的钱都交给妻子管。"
在传统观念里,男人掌握经济大权是理所当然的,张鲁一却主动放弃了这种权力。
"钱对我来说就是数字,我只要够花就行了,她比我更会理财,交给她我放心。"
这种"财务透明"的婚姻模式,在当今社会很少见。
大多数男性都会保留一部分"私房钱",作为自己的安全感来源,张鲁一完全没有。
"我觉得夫妻之间不应该有秘密,钱也是,感情也是。"
2023年9月,网上突然传出张鲁一"失踪"的消息。
说是剧组找不到人,连妻子都联系不上。
粉丝们急了,各种猜测满天飞。
最后张鲁一工作室出来澄清:"鱼旦先生正在闭关创作中。"
原来,张鲁一为了准备新角色,把自己关在家里研究剧本,手机都关了。
这种专注程度,在浮躁的娱乐圈里很难得。
妻子不仅没有抱怨,还全力支持他。
"她知道我的工作性质,理解我需要这种状态。"
15年来,两人从来没有因为工作问题发生过争执。
"我们会提前沟通好,哪段时间我需要专心工作,哪段时间可以陪伴家人,计划性很强。"
这种婚姻模式,对现代男性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传统的男性角色设定是事业成功,经济独立,掌握话语权。
张鲁一颠覆了这种设定。
他成功,但不张扬;他有钱,但愿意交出控制权;他有名气,但把家庭放在第一位。
"我觉得男性的价值不在于控制什么,而在于承担什么,我承担的是让家人安心,让妻子幸福。"
这种价值观,正在影响越来越多的年轻男性。
在一个讲究"人设"的时代,张鲁一的"人设"很简单,好演员,好丈夫。
就这么简单,就这么真实。
参考资料:
北京大学校友网官方记录:《文艺青年张鲁一:安静的做自己喜欢的作品》,确认了张鲁一的北大校友身份和艺术硕士学历。
来源:丁丁说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