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人生丨《谢冕人文讲演录》入选《中华读书报》4月好书榜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7 15:50 1

摘要:“读书就是用别人的经验,别人的人生体会,来弥补我们个人的有限的空间、有限的时间。”“读书人眼界开阔,心胸宽广。他要装下很多东西,包括人类的痛苦和快乐,一切都在内。”

“读书就是用别人的经验,别人的人生体会,来弥补我们个人的有限的空间、有限的时间。”

“读书人眼界开阔,心胸宽广。他要装下很多东西,包括人类的痛苦和快乐,一切都在内。”

——谢冕

近日,《中华读书报》刊发了4月好书榜单《谢冕人文讲演录》入选。

本书辑录了北京大学谢冕教授的精彩讲演内容,既有对诗歌发展的深刻解读,又有对文艺批评的独到见解,还有对自身成长历程的回顾以及对深刻的人生感怀,展现出思想的深度与广度,更流露出他在生活中真实而浪漫的人格魅力。阅读这本书,我们不仅是在重新认识一位诗情激越、心灵纯洁的诗人,也是在认识一位谨严的诗评家,更是重新认识谢冕先生的艺术实践和诗歌精神的过程,这里不仅有声音、有场景,还是一个有趣的灵魂的浓缩和显影。

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小团选取了《谢冕人文讲演录》中《读书与人生》一篇的精彩内容分享给大家。让我们通过阅读,走近这位可爱的“九零后”学者,聆听他对读书与人生的思考。

读书月的活动很多,我参加读书月的活动也很多,从15年前我们读书月开始就参与了,后来历年也都来。我的学生李杨、黄子平他们也常来,好多学生都来过这。我们是想用自己的行动来支持深圳读书月。现在看来,读书月越办越大,越办越好,让我眼花缭乱。我觉得,我虽然会聊天,但是,在这么一个比较严肃的场合里头,也不能够胡说一通,对不对?还是想了些问题。

首先讲,读书使我们成为有知识的人。所谓知识就是人生经验,知识可以通过自己来获得。但是通过自己获得,什么事情都亲自经历,取得这笔经验,这毕竟有限。人寿有时而尽,人的生命是非常短暂的。特别是在少年时代、青春时代,我们不可能什么事情都懂得,都能亲自获得经验,亲自获得经验非常难。于是,就有了读书。读书就是用别人的经验,别人的人生体会,来弥补我们个人的有限的空间、有限的时间。读书让我们以非常便捷的方式获得人生更多的经验,这对我们个人的生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是不可或缺的。我们不可能什么都懂,但是别人懂了,前人懂了,我们把它搬过来,经过自己的消化,自己的理解,然后变成自己的经验,这就是读书。我们要借鉴别人的经验来充实自己,这就是读书之必要。读书是我们获得丰富的人生经验的一个捷径。这样来说,我们既是拥有了自己经过我们各种各样的坚持,甚至是挫折来获得的第一手经验,还通过阅读获得别人的经验。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认识。

第二个认识,就是人生忧患识字始。人生的忧患,我们对社会、对人生的忧患,因为我们读了书,识了字。不是说,不认字的人没有忧患,但是认字的人、读书人的忧患与没有读书的人的忧患,层次是不一样的,这一点我想大家都有体会。前不久,我又到了巴黎,又重新看了下罗丹的“思想者”,那个雕塑大家都很清楚。去巴黎,我就是要看罗丹博物馆,就要看看思想者,然后就得到了一种启示:有思想的人是痛苦的。思想者很痛苦。通过读书,我们有了思想,会思考人生、思考世界、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于是,我们就很深刻地感受了人生的忧患,有了忧患意识。社会的成败得失,我们都有思考。因为我们是文化人,因为我们有知识,我们有积累,于是比其他人拥有更多的痛苦。我们会为人类的命运担忧,为社会兴衰担忧,于是我们有了更多深广的忧虑和痛苦。我们通过读书获得高贵的品质、旷远的精神,还有博大的胸怀。读书人眼界开阔,心胸宽广。他要装下很多东西,包括人类的痛苦和快乐,一切都在内。所以,读书太重要了,它不仅使我们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而且成为一个文明人。更重要的,因为读书我们可以成为有意境、有境界、有趣味的人。林语堂先生是福建人,就有很多趣味。他的写作很幽默,在幽默中体现深刻。还有王世襄先生,他玩明清家具,玩蟋蟀,玩笔筒,玩鸽哨,他玩出了一个大家来了。他们都是有境界、有趣味、有情趣的人。

有句话我很早以前就把它写成文章了。现在中学课本里头有,就是“读书人是幸福人”。基于前面的认识,我说我们读书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读书扩大视野和见识,放大了我们的心灵。“给我狭窄的心,一个大的宇宙”(冯至先生诗句)就是这个意思。我们的心是非常狭小的,因为读书放大了我们的心灵,读书延长了我们的生命,它使我们的生命更丰富、更深厚。

以上说的是一般的读书的道理。我为什么说人生忧患识字始呢?因为,我们通过识字,通过读书,我们认识了古人,认识古人当中那些非常优秀的灵魂。我们和他们不同时空,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时空的对话,去承受他们的智慧。忧患是什么?从远古来说,屈原的《天问》,是他对世间奥秘的不断地追问,他在《离骚》里头所表达的是悲苦情怀、香草美人。我们通过《楚辞》,通过阅读屈原的作品,继承他的精神、境界、胸怀。我们通过阅读鲁迅,遇到他的呐喊和愤怒,他为什么有那么深的愤怒,有那么大的尖锐、讽刺。因为他深知我们中国的国民积习、民众的病痛,他了解太深了。于是,他就化为愤怒,他要呐喊、要讽刺。这些前人的智慧,我们都是通过读书获得的,同时我们也继承了他们的精神传统,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

最近,我整理自己的图书,我发现自己还是很勤苦的。别看我这个人爱玩,喜欢美食,喜欢美景,其实我还是很用过一番工夫的。我最近看了下我找出来的笔记。那时候,没有这么发达,得到资料很难,拿到这本资料,古代诗歌,很多外国诗,很多诗歌理论,我都把它抄下来。我的笔记本,可以找到的几本,都是抄写的。现在看起来很容易得到的材料,但是,我是手抄的。做了很多的卡片,凡是与诗歌有关的卡片——古典的也好,外国的也好,都弄在了一块。抄卡片这个办法不知道大家现在还用不用,非常有用。百度我也知道,我一点杜甫,杜甫就出来了,一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马上就点出来了,很便捷,但是跟手抄不一样。我劝大家年轻的时候,多做些这样的工作,就手抄。手抄可以练字,我们汉字不易忘记。现在,电脑使得我们字都不会写了,我这个学者我都不会写字了。这个字怎么写,马上查《新华字典》,哦,这个字是这样。因为长久不用就不知道字怎么写了,因为电脑代替我了。一个可以练字,一个通过抄写可以熟悉资料。这是功夫所在,可能很笨,现在快捷的时代,大家不再喜欢这个,但是我是这么成长过来的,就是抄卡片。刚才说的作笔记、抄卡片、剪报、归类,我的一些诗歌理论就是这么积累下来的,还有阅读。阅读,我告诉大家我读了多少——我现在敢于在新诗方面发表意见,我敢于这么自信,是因为我读过,真读了。在大学,我们六个研究诗集的同学,把北大图书馆新诗理论、诗集,装了一面包车,跑到北京和平里找了地方住下来,大家读。一面包车的诗集,这是50年代,诗集没有现在这么多,差不多中国现代诗和当代诗都搬过去了。我们读了,读了以后,就有发言权了。你说田间《赶车传》怎么回事?我读过,现在的人未必读田间《赶车传》。田间和艾青究竟是怎么回事?田间的创作是在什么时候?《赶车传》是怎么回事?赶车怎么“赶”赶到人民公社,最后赶到天上去了?我读过我敢讲,我敢讲就敢批评,批评就是评论。所以,我得到的经验就是,你没读过就不要讲话,你读过就可以讲话,对于文学评论而言是这样的。我好像是凭兴趣读书,但是兴趣到达后,我坚持了几十年。我坚持的是什么呢,就是诗歌评论,而且,诗歌评论中当然要有古典诗歌、外国诗歌,这是一个范围。我就攻一点——中国当代诗。这个阅读一直坚持到目下,不管是82岁高龄也好,“八零后”高龄也好,随便你怎么说,我还在读。这是兴趣。

……

刚才我讲了这么多的学问,还有一个,我非常看重历史,越到年纪大了以后,我对历史书的尊敬甚至超过了文学。刚才我鼓吹的大家乱翻书。其实这个不全面,乱翻书是一个道理,但是精读书又是另外一个道理。有几本书,我是非常喜欢的,我告诉尹昌龙他们要读《万历十五年》。有一些书,我自己读了,我觉得非常好。像《第三帝国的兴亡》,过去我买的旧本,旧本是三卷本。写的纳粹怎么形成,各种大战是怎么进行,各种战役怎么介绍。作者的笔墨非常严谨,使用的史料非常严谨,这本书我是非常喜欢的。《史记》读起来很难,很难懂,语言距离也很多,但《纲鉴易知录》这是一部很好的书,是经常翻的书,珍藏在那。几大名著里面,年轻时喜欢《红楼梦》,年纪大了就喜欢《三国演义》,因为它跟历史有关。除了跟历史有关,因为它是演义,本身是野史,这里面的英雄气概、侠义精神,为了一个目标、一个信念,可以轻易舍弃生命,特别动心、深刻。所以说,人寿有时而尽,学海却是无涯,做不过来怎么办呢?留着兴趣慢慢享受。读书就是享受人生,享受阅读的快感,丰富自己的情感,用美好的心情面对生活,用美好的心情面对世界、面对社会。然后,通过我们自己的阅读感染更多的人,呼唤更多的人来阅读,我想,这也是深圳提倡读书,有个重大节日的一个初衷吧。我尽可能提纲挈领地把昨天晚上的思考告诉大家,大家看看我这不成功的人生当中的一点点阅读心得,大家能领会到我这种心得,我就很满意了。

2014年11月29日,在深圳书城讲书会第四期上的演讲

本书精心辑录了谢冕教授在诗歌研究、文艺评论、成长历程与人生感悟等多个维度的精彩讲演内容。这些讲演,不仅充分彰显了作者在诗歌研究领域的深厚造诣与严谨治学的学者风范,更流露出他在生活与创作中真实而浪漫的人格魅力。

▪ 作者简介

谢冕,1932年1月6日出生于福州。北京大学教授,文艺评论家、诗歌理论家、诗人、作家,曾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北京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名誉院长、《诗探索》杂志主编等。

主要著作有:《湖岸诗评》《共和国的星光》《文学的绿色革命》《地火依然运行》《新世纪的太阳》《1898 :百年忧患》《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国新诗史略》等多部以及《谢冕编年文集》(12卷);散文集:《永远的校园》《世纪留言》《流向远方的水》《红楼钟声燕园柳》《博雅文章采薇辞》《觅食记》《昨夜闲庭梦落花》《碎步留痕》《为今天干杯》等十几种;诗集《爱简》(洪子诚编选);诗文集《以诗为梦》(高秀芹编选);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丛书》(10卷)、《百年中国文学总系》(12卷)、《百年中国文学经典》(8卷)、《中国新诗总系》(10卷)、《中国新诗总论》(6卷)等多部。

- THE END -

来源:团结出版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