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县教育局原党组书记、局长刘宗贵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文/编辑|芦声笛韵
2025年04月17日,黔西北高原依然春寒料峭。
毕节市纪委监委网站赫然张贴出一纸通报:
"县教育局原党组书记、局长刘宗贵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这则不足百字的公告,犹如提前的春雷炸醒了沉睡的韭菜坪。
人们翻出他履历表中密密麻麻的升迁记录,赫然发现这个在乌蒙山腹地辗转腾挪四十载的"人民公仆",竟用半生光阴将"步步高升"谱写成"步步沉沦"的黑色寓言。
时光倒拨到1986年08月。十九岁的刘宗贵握着毕节师范学校的文凭,站在砂石小学斑驳的土墙前。
那时的刘老师尚存几分书生气,在煤油灯下批改作业时,或许也曾对着《七律·长征》热血沸腾。
十年寒暑更替,1995年12月的某日,当他接过白果镇教育站长的任命状时,命运的齿轮已悄然偏移。
从这天起,这个本应在三尺讲台播种希望的人,开始用权柄丈量人生。
2003年06月,蛰伏五年的刘宗贵突然官复原职。
当白果镇党政办主任的印章落入掌心,这个在官场边缘游荡多年的中年人,终于参透了"潜规则"的奥义。
此后十年间,他如同坐上政治过山车:
2005年03月调任雉街乡党委组织委员,2006年08月升任财神镇镇长,2010年01月执掌野马川镇党委书记大印。
每三年必迁一职的诡异节奏,恰似精心编排的仕途狂想曲。
2013年01月,刘宗贵攀上人生巅峰——赫章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这个出身师范的"教育专家",却在主政期间让全县校舍维修资金成了"流动盛宴",让教师编制调配化作"人情筹码",让营养午餐项目沦为"分肥游戏"。
更讽刺的是,这位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局长,竟将《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警句,篡改成办公室墙上的装裱道具。
2017年07月转任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后,刘宗贵的权力游戏进入疯狂模式。
社区矫正成了"创收渠道",法律援助化作"人情买卖",普法经费变成"私人金库"。
这位为人师表走出的"法律卫士",白天在宪法宣誓墙前慷慨陈词,夜晚却在酒桌上与工程老板称兄道弟。
司法局档案室里堆积如山的虚假账本,默默记录着这个"双面人"的堕落轨迹。
2025年清明刚过,当刘宗贵准备为祖坟添第四块功德碑时,纪检监察的铁拳终于落下。
这个在三十九个岗位上"辗转腾挪"的官场老手,终究没能逃过"三十九级台阶"的宿命。
纵观刘宗贵四十年人生轨迹:从砂石小学到司法局大楼,直线距离不过二十公里,他却用了大半生才走完这段堕落之路。
当我们在干部公示栏里看见"自考本科"的励志故事时,可曾想过学历背后藏着多少权钱交易?
当我们听闻"基层历练"的动人经历时,是否察觉某些人的"基层"早已沦为贪腐试验田?
这个把"为人民服务"牌匾挂在办公室,却将百姓疾苦踩在脚下的伪君子,终将面对党纪国法的审判。
其案例恰似乌江畔的警世钟:官帽不是私产,权力绝非玩具。
那些把"初心"典当给欲望的人,终究要在大数据监督的照妖镜下现出原形。
当新时代的反腐利剑高悬,任何"两面人"的戏法,都不过是黔驴技穷的垂死挣扎!
来源:芦声笛韵动态谱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