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以为逃跑就是扛着行李箱跑路?蒋介石1949年的这场"搬家",搬走了一个国家的家底。
编辑|避寒
你以为逃跑就是扛着行李箱跑路?蒋介石1949年的这场"搬家",搬走了一个国家的家底。
400万两黄金,2972箱故宫文物,60万军队,120万人口。这不是逃跑,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财富转移。
1948年11月22日,蒋介石在日记里写下一句话:迁移政府、军队、军眷、故宫文物、国库资产。
这句话背后藏着什么秘密?
吴嵩庆,蒋介石的总账房。这个法国巴黎大学的留学生,成了国民党政府最后的财务管家。他的密记本里,详细记录着每一笔黄金的去向。
深夜的上海外滩,几辆军用卡车悄悄驶向码头,车上装的不是武器弹药,而是一箱箱足足有400万两的黄金。
第一批运金是1948年12月。蒋经国刚给老爹写完那封"生死存亡"的密信,信里说得很直白,国民政府随时可能崩溃,唯一的办法就是撤到台湾去。
蒋介石看完信,连夜召见吴嵩庆,"钱呢?"老蒋问的直接。
"上海中国银行国库,还有南京中央银行,加起来近400万两。"吴嵩庆汇报得很清楚。
黄金分六次运走,前三次是重头戏,每次都是深夜行动,军舰护送。
最有意思的是鼓浪屿那个地下金库。蒋介石把一部分军费黄金藏在厦门城外风光秀丽的鼓浪屿,专门用来支撑东南沿海、西南地区的作战。
你说这是未雨绸缪还是早有预谋?
吴嵩庆的儿子吴兴镛后来说,父亲管理的这些黄金,相当于当年4亿美元的价值。4亿美元什么概念?那可是1949年的4亿美元。
运金的过程惊心动魄,每次装船,都有专人押送。金条装在特制的木箱里,每个箱子都有编号,都有专人负责。
1949年1月,最后一批黄金运走,这时候,解放军已经打到长江边了。
1948年12月21日,南京下关码头。
海军"中鼎号"运输舰悄然靠岸,9位文物专家神情焦灼地站在码头上,看着工人们把712个神秘箱子搬上船。
这些箱子里装的是什么?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文物保管库的2972箱文物中的第一批。
带头的是李济,这个考古学家面对儿子李光谟的疑问,讲了两个故事:
"太平天国后期,李秀成带着大批珍宝出南京城,结果呢?沿路散失,被兵马践踏,被老百姓捡走,从此下落不明。"
"溥仪离开紫禁城时,挑了一些最重要的国宝带去长春,抗战胜利后,苏联军队进入,溥仪仓促出逃,身边宝物不知所终。"
李济最后说:"遍寻中国,只有台湾目前是安宁之地,先做躲避战火的权宜之计,将来始终是要回来的。"
文物分三批运走:
第一批,1948年12月22日到27日。320箱文物,中鼎号载运。押运人员:庄尚严、申若侠、刘奉璋。目的地:新竹县杨梅镇通运公司仓库。
第二批,1949年1月6日到9日。1680箱文物,海沪轮载运。押运人员:那志良、梁廷炜、吴玉璋、黄居祥。目的地:台中糖厂仓库。
第三批,1949年1月29日到2月22日。972箱文物,昆仑舰载运。押运人员:张德恒、吴凤培。
每次运输都是生死时速。工人们小心翼翼地搬运每一个箱子,文物专家亲自押送,生怕有半点闪失。
有个细节特别有意思:因为飞机载重限制,有些运输过程中不得不丢下一些看似普通的石头,结果这些"石头"后来成了镇国之宝。
这2972箱文物,从1933年故宫文物南迁开始的一万三千多箱中精选而出。每一件都是经过专家反复筛选的精品中的精品。
想想看,一个政权在最后关头,带走的不是军火武器,而是几千年的文化积淀,这说明什么?
中央研究院,81名院士。
去台湾的:9人;留在大陆的:60人;去美国的:12人。
这个数字背后,是知识分子面临的艰难抉择。
朱家骅去了台湾,傅斯年去了台湾,李济去了台湾。
陈寅恪留下了,李四光留下了,陈垣留下了。
胡适跑美国去了。
最有代表性的是陈垣。这个辅仁大学校长读完《西行漫记》后,对老解放区的政治深深感动。北平围城期间,有人来电催促,还派飞机来接。
陈垣给儿子写信:"政府来电并派飞机来接,都未成行,后又敦促数次,均婉谢,因无走之必要也。"
无走之必要,五个字,道尽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内心选择。
去台湾需要什么条件?必须有批令才能上船,获得批令的只有五类人:
党政院职员、中高级军官、中央及省民意代表;上述人员的眷属;先烈遗属、具有殊勋及声望人士;外国大使馆人员及眷属;教授、高校以上教师、文化人士、法务人员、科研技术人员、医疗人员、新闻人员、金融家、实业家、营造技术人员。
看起来很全面?实际上门槛极高。
那志良后来回忆,选择去台湾的文物专家,每个人都承受着巨大的内心煎熬,离开故土,意味着告别一切。
庄尚严在押运文物的船上,写下日记:"今夜月明如水,望向大陆方向,不知何时能够回来。"
这些知识分子的选择,决定了两岸文化发展的走向,留下的人见证了新中国的建立,去台湾的人延续了传统文化的传承。
历史没有对错,只有选择的代价。
60万军队,这个数字怎么来的?
从曾经数百万精锐部队中,费劲心力"抢"出来的最后60万人。
1949年底,台湾岛上其实只有50万败退官兵,另外10万人是在1950年从西南、海南等地陆续撤过来的。
加上军官家属和近海居民,总计120余万人。
台湾岛原本700万居民,一下子增加了120万人,这意味着什么?
一夜之间,你的城市人口增加了20%,住房、就业、教育、医疗,所有问题都会爆发。
这120万人都是什么人?
军队自然是主力,从华南撤退到台湾的各路部队,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个月后才离开四川省的国民党军。
平民呢?200万残兵难民,这个数字包括了政府官员、知识分子、商人、技术人员,还有普通百姓。
有个统计很有意思,当时对大陆人赴台有严格限制,各方统计从最少50万到最多300万都有。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因为兵荒马乱,根本没法准确统计。
这些人到了台湾以后怎么办?
语言不通,文化差异,生活习惯不同,外省人和本省人的矛盾,从那时候就埋下了。
最关键的是这些跟随中华民国政府撤退至台湾的中国大陆移民,形成了今日台湾五大族群中的外省人。
你现在明白了吧?台湾今天的人口构成、政治格局、文化特色,很大程度上源于1949年这场大迁移。
一个政权的败退,变成了一场民族的大迁徙,120万人的命运,改写了两岸的历史。
蒋介石带走的不只是黄金文物,更是一个时代的记忆和一群人的命运。
《黄金秘档:1949年大陆黄金运台始末》- 吴兴镛著,基于其父吴嵩庆军费密记整理的第一手史料
中华民国国库黄金运送台湾行动相关档案:记录了1948年11月至1949年10月间近400万两黄金的运台过程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