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效能治理深观察丨携手共建清朗的网络空间——基层治理启示之四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16 07:24 1

摘要: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光纤宽带和5G网络,形成全球规模最大、应用广泛、创新活跃、生机勃勃的网络社会。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1.08亿人,手机网民规模达11

□赵志疆

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光纤宽带和5G网络,形成全球规模最大、应用广泛、创新活跃、生机勃勃的网络社会。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1.08亿人,手机网民规模达11.05亿人。

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早已不再是单纯的信息媒介,而是一个与物理空间相对应的第二空间,个人层面的工作、生活、娱乐,国家层面的政治、经济、外交,日益密集地在这个空间运行。“科技改变生活”正在成为看得见的现实,与此同时,网络乱象的破坏力不断放大——垃圾短信屡禁不止,网络谣言时有发生,恶意代码防不胜防,外部攻击蠢蠢欲动……加强网络空间治理显得格外重要而迫切。

“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着眼总体谋划、长远发展、长效治理,强化支持保障,建强管理体系,河南努力把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转化成加强党的领导、助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增量”。

聚焦依法治网,《河南省电信条例》《河南省网络安全条例》《河南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等法规相继出台,省委网信办、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省高院等单位共同推进网络立法、执法、司法、普法。聚焦技术管网,初步形成全省“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的网络安全协调指挥体系,省市两级网信专线和通用大数据平台实现全覆盖,“互联网+党群”“互联网+政务”等服务平台有序建立。聚焦制度兴网,省委网信办实施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任务“挂图作战”和“月调度”工作方法获得中央网信办肯定;开封建立“月度考核评价机制”,形成网络综合治理的“兰考实践”,为全省基层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树立标杆、提供经验。

网络环境的文明程度,深刻影响着每一位网民的切身感受和利益,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风气和文明秩序。共建清朗网络空间,汇聚向上向善力量,河南一直在行动。2021年,河南在全国率先部署实施网络文明建设“九大行动”,围绕网络正能量传播、争做好网民工程、网络公益工程、互联网党建等,细化项目举措、明确时间节点、压实工作责任,高点位布局全省网络文明建设工作。在漯河,“红茶坊”成为联系网民、网络问政的重要平台;在新乡,“E起成长”自媒体工作室有效引导广大网友参与网络治理……全省各地纷纷巧思出招,为网络空间输入源源不断的清朗之气。

当前,网络安全呈现风险交织化、边界融合化的发展趋势,网络安全威胁日渐严峻。4月27日,国家网信办对外发布《中国网络法治发展报告(2024年)》。报告指出,2024年,我国围绕国家秘密管理、图像采集、政务应用以及信息通信等领域,持续建强网络安全保护法治屏障,有效应对网络安全风险挑战。

我省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超过三成,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稳固,成为稳增长促发展的关键力量。《2024年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实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速行动、实施数字产业提质行动、建设一批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并推进“一朵云”“一张网”“一道墙”建设。加快网络强省、数字河南建设,需要加强关键性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用法治力量维护全省网络和数据安全。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维护网络空间的良好秩序,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从不信谣、不传谣,到抵制网络暴力,再到积极举报不良信息……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日常的文明上网、文明用网行为,共同营造安全、健康、文明的网上精神家园。当上网日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每位网民都有必要增强网络法治意识、提升网络文明素养,守住指尖上的文明,守住网络表达的底线。积极维护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才能使网络空间正能量更加充沛,让人民群众在网上精神家园享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强化法治力量、明确各方责任、完善综合治理,推动网络空间共治共享,就能以正能量汇聚大流量,为网络强省建设注入更加澎湃的动力。

编辑:王晓颖

来源:河南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