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战略大转向:马斯克豪赌AI,Model 2项目夭折引发内部分裂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7 14:38 1

摘要:2024年初,埃隆·马斯克一纸决议掀起特斯拉的“颠覆性革命”:这家全球电动车巨头将彻底转型为人工智能公司。尽管特斯拉仍会生产汽车,但被寄予厚望的平价车型Model 2项目被叫停,取而代之的是马斯克力推的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和人形机器人。这一决策不

自动驾驶出租车能否撑起特斯拉的未来?

2024年初,埃隆·马斯克一纸决议掀起特斯拉的“颠覆性革命”:这家全球电动车巨头将彻底转型为人工智能公司。尽管特斯拉仍会生产汽车,但被寄予厚望的平价车型Model 2项目被叫停,取而代之的是马斯克力推的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和人形机器人。这一决策不仅引发内部激烈争议,更将特斯拉推向未知的战略险途。

“放弃百万销量”背后的豪赌
Model 2曾被视作特斯拉巩固市场地位的关键——售价2.5万美元的跨界SUV,预计未来五年销量可达数百万辆,既能对冲Robotaxi的潜在亏损,又能为AI研发输血。多位高管主张“双线并行”,利用同一平台开发Model 2与Robotaxi。然而,马斯克在2024年2月的闭门会议上强势否决:“我们干脆把Model Y降价,何必再做一款‘大众高尔夫’?”

支撑这一决断的,是马斯克对Robotaxi近乎偏执的信仰。他坚信这款无方向盘、完全依赖FSD(全自动驾驶)的车辆将颠覆出行行业,创造“万亿级市场”。但特斯拉内部报告却给出冰冷预测:Robotaxi全球年销量或不足百万辆,且长期无法盈利。报告指出,美国市场容量有限,而海外监管壁垒高筑,中国车企已抢占新兴市场先机。更严峻的是,特斯拉2024年一季度交付量同比下滑13%,股价较峰值腰斩,传统业务颓势亟需破解。

马斯克的“直觉陷阱”与高管出走潮
“他的算法永远是‘下一件大事’。”特斯拉第七号员工吉恩・贝尔迪切夫斯基如此评价马斯克。自2017年Model 3量产后,马斯克对电动车的热情逐渐消退。2022年收购推特(现X平台)后,他更将重心转向太空探索和政治活动,甚至为特朗普捐赠2.77亿美元竞选资金。这种“分身”导致特斯拉日常管理真空,品牌形象因争议言论受损——德国市场需求崩塌,门店频遭攻击。

内部权力博弈随之爆发。动力系统高级副总裁德鲁・巴格里诺等三位Model 2支持者接连离职,他们曾警告:“FSD的回报周期漫长,海外市场更是举步维艰。”而马斯克的反驳直指核心:“你们的方法论看不到颠覆性技术的指数级增长。”这种依赖直觉决策的风格曾让特斯拉登顶全球车企市值,但也埋下隐患——2018年马斯克曾反对开发Model Y,最终该车型却成为全球销冠。

特斯拉的“冰火两重天”
转型阵痛已显现:一边是Robotaxi需攻克法律、安全和基建三重关卡(Waymo深耕十年仍局限于两座城市),另一边中国车企正以每月一款新车的速度抢占平价市场。分析师丹尼尔・艾夫斯指出:“当比亚迪海鸥售价跌破1万美元时,特斯拉却放弃了2.5万美元的走量车型。”

更危险的信号来自资源分配。特斯拉2024年AI投入飙升至100亿美元,用于采购英伟达芯片、训练Dojo超算,而Cybertruck等新车型研发近乎停滞。尽管马斯克宣称“特斯拉市值将超越前五大公司总和”,但投资人担忧:若Robotaxi未能如期落地,特斯拉恐陷入“传统业务萎缩、新兴业务青黄不接”的困局。

颠覆者还是冒险家?
历史总是充满隐喻。2008年,马斯克用“电动化”颠覆百年汽车工业;如今,他试图用“AI革命”重新定义特斯拉。然而,当丰田宣布2027年量产全固态电池汽车、小鹏城市NGP落地20城时,特斯拉的转型更像一场“孤注一掷”的冒险。

“马斯克在挑战一个不可能三角——技术可行性、商业回报与监管宽容度。”波士顿咨询分析师迈克尔・威斯指出,“即便Robotaxi成功,特斯拉也需要至少五年建立生态闭环,而资本市场能否容忍如此长的亏损周期?”或许正如内部报告所警示:颠覆性愿景与现实鸿沟之间,往往隔着无数个“生产地狱”

来源:吃Bagel的莫扎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