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用典(297)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7 16:33 2

摘要:这一阶段的经验,使我们发生要感谢那些封锁我们的人们的感觉。因为封锁这件事,除了它的消极的坏处一方面之外,还产生了一个积极的方面,那就是促使我们下决心自己动手,而其结果则居然达到了克服困难的目的,学得了经营经济事业的经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古话,对于我们,

[用典]这一阶段的经验,使我们发生要感谢那些封锁我们的人们的感觉。因为封锁这件事,除了它的消极的坏处一方面之外,还产生了一个积极的方面,那就是促使我们下决心自己动手,而其结果则居然达到了克服困难的目的,学得了经营经济事业的经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古话,对于我们,是完全自觉地被理解的。

——毛泽东:《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节选)》,(一九四二年十二月)。

[感悟]伟人的这段话,引用出自北宋哲学家张载的《西铭》里的“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所简化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成语,高度赞扬了全体抗日军民保持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通过不断的努力和磨炼,最终能够取得成功或成就。

伟人用事实诠释“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深刻含义:因为封锁这件事,除了它的消极的坏处一方面之外,还产生了一个积极的方面,那就是促使我们下决心自己动手,而其结果则居然达到了克服困难的目的,学得了经营经济事业的经验。

全体抗日军民面临“艰难困苦”(处境极其艰苦,困难重重):

1、一九三九年国民党颁布《防制异党活动办法》,国共间的关系不如从前了。边区的机关学校也增多,虽有外来的一点经费补助,已经分配不过来,我们处在财政供给问题的严重威胁下。

2、“面对抗战以来,国民党政府对于我们的军队,初则只给很少的一点饷,继则完全断绝,边区也被封锁”这样艰难困苦,迫得我们不得不从事生产自给,维持抗战的需要”。

全体抗日军民“玉汝于成”(通过不断的努力和磨炼,最终能够取得成功或成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我们是确信我们能够解决经济困难的,我们对于在这方面的一切问题的回答就是“自己动手”四个字。这时,我们提出的任务比一九三八年不同了,不是仅仅为了改良生活,而是解决一般需要的一部分。动员的范围也不限于军队,而是所有部队、机关、学校一律进行生产,发出了开展一个大规模生产运动的号召。这一号召,不仅动员了几万党、政、军、学人员,也动员了边区的老百姓,这年老百姓开荒达一百万亩之多。这一号召又传播到了华北,在战场上作战的八路军也有许多在战斗间隙中从事生产的,这是我们的生产自给运动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包括一九三八、一九三九及一九四〇三个整年。在这一阶段中,政府的工业建设发展了一步,军队与机关、学校发展了农业生产。

全部公营经济事业包括下列三部分:(一)政府经营的盐业、工业及商业;(二)军队经营的农、工、商业;(三)党政机关经营的农、工、商业。这些就都是直接保障党、政、军人员的生活资料及其事业经费的供给的。这一部分的供给量,依一九四二年的计算及一九四三年的预算看来,超过了人民以租税形式交纳政府的供给量(包括公粮在内)。故公营经济事业成为我们保障财政供给两大来源的一个主要基础,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军队增加了而外援全断,一切公用的生活资料与事业经费,只能完全从取之于民与取之于己这两方面来解决。而在取之于己这一方面,两年努力的结果,从总量上说来,是超过了取之于民那一方面的。

此次高干会后将进到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阶段上,我们的经济基础已较巩固,我们的经验也较多了,应确定以农业为第一位,工业、手工业、运输业与畜牧业为第二位,商业则放在第三位,因为商业只可救急,要建立永久基础于商业之上,是不可能也不应该的。

[原典]此成语出自北宋哲学家张载的《西铭》,原文为“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后简化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释义]面临处境极其艰苦,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只有通过不断的磨炼和雕琢,最终使人或事物达到成功或完美的状态。其中,“玉”在此处用作动词,意为打磨、雕琢;“汝”为代词,意为“你”;“于”为介词,意为“在……之中”;“成”意为成功或成就。

[典故]张载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教育事业。在他的著作《西铭》中,他提出了“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的观点,意在强调人在面对艰难困苦时,应该保持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通过不断的努力和磨炼,最终能够取得成功或成就。这一观点后来被人们概括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并广为流传。

来源:邻家小雨闲话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