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说半导体设备圈的“常青树”,应用材料绝对算一个,1967年就开张的老厂子,搁现在都50多岁了,市值还在千亿美金往上蹦跶。
要说半导体设备圈的“常青树”,应用材料绝对算一个,1967年就开张的老厂子,搁现在都50多岁了,市值还在千亿美金往上蹦跶。
咋做到的?看看他们家CEO就知道,50年就换了三个人,每人一坐就是十年起步,比铁打的营盘还稳当。
头任CEO摩根,70年代半导体闹“衰退危机”时临危受命,上来就砍了晶圆制造业务,一门心思扎进设备领域。
跟玩拼图似的,先后收了Opal和Orbot,把CMP设备和检测业务揣进兜里,硬是从单一薄膜设备商变成了“全科生”。
二把手斯普林特接棒后,接着搞收购,把离子注入龙头Varian揽入麾下,家底更厚了。
现在的CEO迪克森更猛,砸50亿美金建EPIC研发中心,盯着GAA晶体管、3DDRAM这些尖端玩意儿猛搞,光Endura®平台就把PVD/CVD/ALD三大沉积技术揉一块儿了,这公司最绝的是跟着半导体产业“搬家”。
70-80年代抱日本大腿,那会儿全球前20大半导体企业日本占12家;90年代扭头跟韩国、中国台湾混,三星、台积电成了常客;这几年中国大陆成了最大金主,收入占比超30%。
就跟踩着产业转移的鼓点跳舞,哪儿有产能哪儿就有它。
在半导体制造这事儿上,应用材料简直是“设备界的满汉全席”。
别人还在某一环节啃骨头,它已经把薄膜沉积、刻蚀、CMP抛光这些核心活儿全揽了。
最狠的是PVD设备,全球八成都用它家的,专利攥了1200多项,磁控溅射技术玩得明明白白,对手连高端市场的门槛都摸不着。
CMP设备更是“碾压局”,占了全球60%以上的市场,日本荏原EBARA在它面前只能算“弟弟”。
应用材料的Mirra和Reflexion平台,从150mm到300mm晶圆通吃,3nm制程都能hold住,而荏原的设备只能对付部分材质。
虽说人家价格便宜点,但台积电这些大厂就认技术过硬的,毕竟精度这事儿,差一丢丢都得翻车。
刻蚀设备这块儿,应用材料算是“后来者”,市占率15%左右,比LAM和东京电子差点意思。
但人家玩“组合拳”,把刻蚀和薄膜沉积设备捆一块儿卖,Endura平台就是“买一送一”的典型,靠着整线解决方案硬刚对手。
说实话,单论技术可能不是最顶尖的,但胜在“全家桶”齐全,晶圆厂买设备时图省事,往往就选它了。
应用材料的日子,跟下游晶圆厂的“钱包”紧紧绑在一块儿,逻辑类客户像台积电、英特尔这些,贡献了70%的收入。
2025年台积电砸400亿美金搞AI芯片,按说该带动一波设备采购,但架不住英特尔、三星代工部门缩手缩脚,整体逻辑市场开支就涨了1.9%,跟挤牙膏似的。
存储市场更有意思,三星、海力士、美光这些客户贡献20%-30%收入。
2025年这三家因为HBM需求猛砸600亿美金,按说该轮到应用材料吃肉了,结果它在存储刻蚀领域被LAM按在地上摩擦。
人家LAM的Cryo™3.0低温技术专门适配3DNAND,应用材料压根插不进手,设备占比比逻辑市场还低,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挣钱。
说到底,应用材料就是个“周期股”,半导体行情好,晶圆厂砸钱扩产,它就跟着起飞;行情差,大家勒紧裤腰带,它也得跟着喝西北风。
这波AI热潮看着热闹,但增量大多在HBM产线这种它不擅长的领域,台积电那些AI芯片又大多用现有产线凑活,真正给应用材料带来的新订单没想象中多。
你说它弱吧,PVD和CMP的垄断地位摆在那儿,晶圆厂离了它还真玩不转;你说它强吧,在存储和刻蚀领域又被对手压一头,妥妥的“矛盾综合体”。
来源:念寒尘缘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