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亿月活!字节豆包稳坐AI聊天头把交椅,对手差距还在拉大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1 09:07 1

摘要:当AI聊天机器人赛道从“百模大战”进入“用户留存”的下半场,字节跳动旗下的“豆包”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根据QuestMobile最新数据,今年8月豆包月活跃用户(MAUs)突破1.57亿,环比7月增长6.6%;而排名第二的“深思”(DeepSeek)则持续下

当AI聊天机器人赛道从“百模大战”进入“用户留存”的下半场,字节跳动旗下的“豆包”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根据QuestMobile最新数据,今年8月豆包月活跃用户(MAUs)突破1.57亿,环比7月增长6.6%;而排名第二的“深思”(DeepSeek)则持续下滑,月活降至1.43亿,环比减少4%。更值得关注的是,今年5月近四成离开深思的用户,转头选择了豆包。这场看似简单的用户数量比拼背后,藏着AI应用从“技术炫技”到“实用落地”的关键转折。

数据说话:豆包与深思的“此消彼长”,差距如何拉开?

打开QuestMobile的用户增长曲线,豆包与深思的轨迹在今年5月出现了明显分叉。在此之前,两者的月活差距始终维持在1000万以内,甚至在3月时,深思凭借早期积累的技术口碑,月活一度逼近豆包。但5月之后,形势彻底反转:豆包月活从1.32亿一路攀升至8月的1.57亿,3个月内增长2500万;而深思则从1.51亿跌至1.43亿,流失了800万用户。

“用户用脚投票的背后,是对AI实用性的判断。”AI产品追踪网站Aicpb.com创始人李邦柱分析道,“今年5月是个关键节点——豆包上线实时视频通话功能后,从单纯的‘文字聊天工具’变成了能‘面对面互动’的数字助理,这直接击中了很多用户的真实需求。”对比来看,同一时期深思仍在侧重模型参数的升级,推出“多轮对话优化”“专业领域问答增强”等功能,但这些技术层面的改进,普通用户在日常使用中很难直观感知。

更细节的数据藏在用户画像里。QuestMobile调研显示,豆包新增用户中,30-45岁的职场人群占比达42%,他们常用豆包的“会议纪要整理”“PPT大纲生成”“实时翻译”等功能,甚至通过视频通话让豆包“模拟客户沟通场景”进行演练;而深思流失的用户中,近60%是18-25岁的学生群体,他们最初被深思的“学术问答”功能吸引,但随着豆包在“论文文献检索”“公式推导讲解”等场景的功能补全,这部分用户开始转向体验更全面的平台。

不止“堆模型”:豆包的领先,赢在“场景落地”

“字节跳动对豆包的改进,从来不是简单堆砌模型能力。”李邦柱在采访中强调,“他们团队经常会调研‘用户在什么场景下会放弃使用AI’,然后针对性解决实际问题——这和很多同行‘先做技术,再找场景’的思路完全不同。”

以今年5月上线的实时视频通话功能为例,背后是对“AI交互痛点”的精准解决。此前,用户用AI处理复杂需求时,比如“讲解孩子的数学错题”“演示手机操作步骤”,文字或图片的沟通效率很低;而豆包的视频通话功能,不仅能让AI以“数字人”形象实时讲解,还支持屏幕共享、实时标注,甚至能根据用户的表情反馈调整讲解节奏。“有家长反馈,用豆包视频辅导孩子作业,比单纯发文字解析效率提升了3倍。”字节跳动相关产品负责人透露,该功能上线后,用户单次使用时长从平均8分钟提升至15分钟,周留存率提高28%。

这种“场景优先”的思路,贯穿了豆包的功能迭代。比如针对职场用户,豆包推出“会议实时转写+待办事项提取”功能,能自动识别会议中的任务分配,生成带责任人、截止日期的待办清单;针对创作者,上线“多风格文案生成+排版建议”,支持从短视频脚本到公众号文章的全场景创作;甚至针对老年用户,优化了“语音交互”体验,支持方言识别、语速调节,解决了部分老人“不会打字”的使用障碍。

反观深思,其核心优势仍集中在“技术深度”上。比如在代码生成、量子物理等专业领域,深思的回答准确率确实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这类需求的用户占比不足5%。“大多数用户需要的不是‘能解量子力学难题’的AI,而是‘能帮我订机票、整理发票、解释家电说明书’的AI。”行业分析师张磊指出,“当技术优势无法转化为日常场景的实用价值时,用户流失就成了必然。”

赛道下半场:AI聊天机器人的“生存法则”变了

豆包与深思的此消彼长,折射出AI聊天机器人赛道的竞争逻辑已发生根本变化。如果说2023年的关键词是“技术突破”——谁的模型参数更高、回答更精准,谁就能吸引关注;那么2024年的关键词则是“用户留存”——谁能解决更多实际问题、覆盖更多生活场景,谁就能留住用户。

QuestMobile的报告显示,今年二季度,AI聊天机器人行业的整体月活增速已从去年的120%降至35%,市场从“增量竞争”进入“存量博弈”。在这种背景下,“功能全面性”和“场景适配度”成为用户选择的核心指标。数据显示,同时使用3个及以上AI应用的用户占比从去年的15%降至8%,越来越多的用户倾向于“一个AI满足所有需求”,这对单一功能突出但综合体验不足的产品来说,无疑是巨大挑战。

李邦柱认为,字节跳动的优势在于“生态协同”。“豆包能调用字节系的其他资源,比如用抖音的视频素材库辅助内容创作,用飞书的办公工具打通职场场景,这种跨产品的协同能力,是很多独立AI公司难以复制的。”比如用户在豆包上生成短视频脚本后,可直接跳转至剪映自动生成剪辑模板;用豆包整理完会议纪要,能一键同步到飞书日历——这种“无缝衔接”的体验,大幅提升了用户的使用粘性。

而对于其他玩家来说,留给他们的时间已经不多。如果不能尽快从“技术导向”转向“用户需求导向”,不仅会面临用户流失,还可能错过行业的“洗牌期”。“现在行业里已经出现‘马太效应’,头部产品凭借用户规模和数据优势,迭代速度会越来越快,中小玩家的生存空间会被进一步挤压。”张磊预测,未来1-2年,AI聊天机器人赛道可能只剩下3-5家主流玩家,而豆包凭借目前的领先优势,很可能成为最终的“行业标杆”。

写在最后:AI的终极竞争力,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1.57亿月活的数字,到近四成用户的流向选择,豆包的领先不是偶然。它证明了一个简单却容易被忽视的道理:AI技术再先进,如果不能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终究只是“实验室里的玩具”;而真正能留住用户的,永远是那些能融入日常生活、提升效率的实用功能。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当AI公司不再比拼“谁的模型更厉害”,而是比拼“谁能帮我省更多时间、解决更多麻烦”,最终受益的还是消费者。或许未来某一天,我们打开AI应用时,不会再关心它用了多少参数的模型,而是习惯了“有问题找AI”的生活方式。

你现在常用的AI聊天工具是哪一个?它最让你满意的功能是什么?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体验!

来源:最亮的星ab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