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根据一份社会调查显示:在国内70岁以上的老人中,有百分之六十的人都踩过保健品的坑,而这样的比例,生活在城市退休老人,反而比生活在农村的老人更高。
都说老糊涂了、老糊涂了,人老了真的会变糊涂的。
而根据一份社会调查显示:在国内70岁以上的老人中,有百分之六十的人都踩过保健品的坑,而这样的比例,生活在城市退休老人,反而比生活在农村的老人更高。
这倒不是说生活在农村的老人更精明,而是他们手里的钱不多,卖保健品的看不上。
案例一:包治百病
生活在番禺的李女士发现,最近父母的手头好像有点拮据,时不时的就让自己给他们转个三五千的。
刚开始李女士还没在意,可是次数多了就引起了李女士的怀疑,按理说父母每个月的退休工资加起来也有七八千,这足够他们生活了,怎么还老找自己要钱呢?
直到一次深夜母亲打来电话告诉她,她父亲正在医院治疗,这才让李女士了解到父母手头拮据的原因。
原来在一年前,闲来无事的父母迷上看直播,尤其是里面那些卖保健品的,他们不但一口一个爸妈叫着,更是把他们卖的保健品夸成了“灵丹妙药”。
他们宣称只要吃了他们的保健品,有病根本就不需要去医院,因为吃了他们的保健品压根就不会得病。
于是她父母便开始大量购买这些价格昂贵保健品,有时候手里的钱不够了,就只能向李女士开口了。
而她父亲本身就有三高,饮食稍不注意都有危险,更何况这些保健品还大多都是三无产品,因此她父亲在长期食用这些保健品后,身体就出现了问题。
而要不是这一次问题严重了,估计在深圳上班的她,到现在也不知道父母被保健品给左右了。
案例二:重筑容颜
生活在天津的王先生近日也遇到糟心事,那就是他的母亲也迷恋上了保健品,尤其是那种号称可以让人重筑容颜的保健品。
根据那些人的宣传,只要吃了他们的保健品,不但可以让人容光焕发,而且还可以让身体机能重唤新机。
尽管王先生多次告知母亲,这都是假的,都是忽悠人的,可是他的母亲就是不信,还说自从她吃上这些保健品后,明显感觉到自己年轻多了。
要是王先生把老太太说的急了,老太太还会骂王先生不孝顺,说自己买的这些保健品又没花王先生的钱,他怎么这么喜欢来多管闲事?
眼看着家里的保健品盒子都快堆成山了,王先生是一个头两个大,花钱到还在其次,他真怕哪一天这些保健品把老太太的身体给吃坏了。
案例三:祖传秘方
相对于上面两位,家住上海的刘先生就更烦恼了,事情的起因是三年前在父亲去世后,他为了让母亲尽快走出悲伤的情绪,便教母亲做自媒体来分散注意力。
可是让刘先生没想到是,母亲的自媒体没做成功,倒是迷恋上了看直播,刚开始的时候还是喜欢看那些,张家长李家短的炒粉直播,后来也不知道咋的就迷恋上了保健品的直播。
尤其是那种号称是祖传秘方改良来的保健品,以及那些小偏方。
如果只是看看,如果只是自己买,刘先生倒也不反对,也花不了多少钱他也不在乎,可是后来母亲却是当起了这些保健品的线下宣传员,不但自己买,还逢人就介绍这些产品如何如何的好。
有一次邻居找上了他家的门,说是他母亲吃了刘先生母亲介绍的小偏方后导致上吐下泻,还差点不省人事,因此人家找上门来算账。
面对来势汹汹的邻居,刘先生也只能赔礼道歉,并做了一定补偿这才算完事。
可事后对于刘先生的劝解,刘先生的母亲却是完全不承认是那个小偏方有问题,而是坚持认为是他们使用的方法不对,这才出现那样的状况。
面对固执的老太太,刘先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他也曾向平台及有关部门反映那些东西,但每次都收效甚微。
后来刘先生也就放弃了,面对软硬不吃的老太太,他只能尽可能的告知那些老太太熟悉的人,让他们不要上当。
都说老糊涂了、老糊涂了,人老了是会变得有些糊涂,但是我们却也不能把所有的错,都归结在老人身上。
老人糊涂不假,但是平台的不严谨,以及一些部门的不负责,这才给了这些骗子一些可乘之机。
不过话说回来了,哪个老人又不想容颜永驻?哪个老人又不想身体健健康康的,不给儿女添麻烦?
也许正是生活的压力让我们不得不背井离乡,而空虚的老人正是被那一声爸爸、妈妈所沦陷了吧?
我是清风烟雨下:未经允许私自搬运抄袭,依法追究!
作品声明:图片来自网络!
来源:清风烟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