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援越抗美,是我国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一段峥嵘岁月,许多青年军人奔赴南国前线,用热血和青春捍卫国家的尊严和领土完整。他们是英勇的战士,是可歌可泣的英雄,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军人的崇高职责和对祖国的忠诚。
援越抗美,是我国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一段峥嵘岁月,许多青年军人奔赴南国前线,用热血和青春捍卫国家的尊严和领土完整。他们是英勇的战士,是可歌可泣的英雄,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军人的崇高职责和对祖国的忠诚。
援越抗美老战士田凤山,就是其中的一员。
——投笔从军去,保国卫家园
田凤山,1936年10月出生,三河市燕郊镇西城子村人。
1955年7月,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通过并颁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当时也正是朝鲜半岛战火硝烟还未散去的时期,正在北京一所私立学校读中学的田凤山,和其他热血青年一样情绪激昂,高举条幅,走上街头,积极参加了《兵役法》的宣传。
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召唤激励下,激发了他“从军报国”的热情,他积极响应国家征召,在学校里第一个报名要求参军入伍。
1956年3月,经过严格的体检和政审后,他毅然投笔从戎,应征到了山东济南中国人民解放军雷达独立团(313团),成为一名雷达兵。经过一年的雷达报务学习训练,1957年1月,他被分配到河南省东部的周口市鹿邑县雷达连,成为一名合格的雷达兵。在服役期间,由于他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精益求精,成为连队里的骨干力量,先后担任了雷达报务班副班长、班长。
1962年10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提拔为雷达连少尉排长。
田风山在操纵雷达讯号台
——当好“瞭望哨,”击落敌飞机
1964年8月2日,发生了美国和北越之间军事冲突的“北部湾”事件,美国在越南挑起了战火,发生了激烈的武装冲突。
为了支援越南人民的抗美斗争,已担任雷达独立36团雷达指挥连副指导员的田凤山,和全团官兵一起整建制开进到云南省普洱市的边境线上。不久,田凤山担任了雷达七连指导员,全连秘密驻守在最靠近边境线上的江城县,用看不见的“天眼”,守卫着祖国边疆的安全。
雷达是利用电磁波进行探测与测距的一种设备。军用雷达则是通过电磁探测和跟踪目标,提供实时情报,可全天候探测敌方目标的位置和行动,为兄弟高炮部队提供准确的空中目标,进行地面攻击。
1968年的一到三月间,田凤山和他的连队一起,分别在1月20日、3月7日和3月15日,准确为地面的高炮部队,提供了美帝的无人侦查机讯号,确定敌机的位置、距离、高度、速度等参数,引导高炮部队先后击落敌人的三架高空无人侦察机。
为此,954329部队授予田风山所在的雷达36团7连,荣立集体“三等功”一次。直到1971年2月,田凤山和他的雷达连队在江城县驻守达5年之久。
1971年3月,田凤山被提拔为雷达独立团二营教导员。
与战友张志华合影(右为田风山 1957.8)
——“天眼”观敌情,守牢边防线
南国烽烟起,边疆不安宁。
1975年,在我国的大力支援下,越南实现统一后,越南一小撮人就开始疯狂反华,在中越边境挑起武装冲突,蚕食中国边境领土,对中国公民实施绑架、杀害等暴力行为,破坏了两国友谊和中国边境的安宁。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边境的安全,我国奋起自卫反击,捍卫国家的利益和领土完整。
1979年1月17日,自卫反击战打响,田凤山带领雷达团二营官兵四个雷达连的建制,开进到反击战西线前线,为一线作战部队提供全天候的准确的军事讯号,引导和指挥炮兵部队进行准确的火力压制,为了赢得反击战的全面胜利,提供了全面的雷达讯息服务。
在反击作战激烈的战斗中,田凤山作为一名营级主官,带领全营雷达官兵全面参战,所属4个连队分布在战线的不同地域,他每天都带领营部参谋人员,多次穿过炮火硝烟,到一线连队检查指导雷达战事。部署在勐腊地区的雷达4连,地域深入到老挝境内,为了保障官兵安全和高质量服务一线战事需要,田凤山曾先后百余次深入到基层连队,仅在勐腊4连就扎根基层一个月之久,帮助连队高质量完成为一线部队的雷达讯号服务,多次得到上级首长的表扬。
军人证
1979年1月,田凤山担任雷达36团的后勤处处长。
作为一名部队团后勤处的主官,他积极按照团党委和团首长的指示,带领后勤处汽车连、卫生队和财务、车油、军需等部门,按照战时的要求,组织拟制全团后勤工作计划,全面、细致、周到准备各项军需、战备物资及全团官兵餐饮物资的筹备。并根据雷达团的作战行动,详尽周密安排后勤服务的各项工作。
1980年3月,一次在驾车去前线检查工作的途中,由于汽车方向失灵,失控的汽车直接撞到路边的大树上,其他六位战友也都负了轻伤,只有田凤山头部被狠狠撞到风挡玻璃上,一下子晕了过去,把握方向盘的左小臂骨折,被及时护送到部队医院救治,才脱离生命危险,后被鉴定为“三级甲等”残疾。
为自卫反击战正义事业的胜利,田凤山无论在基层连队和团后勤处的岗位上,在4年多的1400余个日日夜夜里,殚精竭虑,不怕牺牲,把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在保卫祖国边陲安宁的岁月里。
——优质做服务,为国聚财富
1981年12月,田凤山带着恋恋不舍的情怀,离开了26年的军营生活,转业回到了地方,被安排到三河市人民银行支行工作。他先后在人民银行支行担任副行长、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等职务。无论在哪一个岗位上,他都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履行职责,为金融部门的正规化建设做出了贡献。
转业军人证
自卫反击战胜利纪念杯 自卫反击战胜利纪念杯
全力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在副行长的岗位上,他全力支持领导的工作,通过建立“扶强、扶优”的金融导向机制,发挥好中央银行的金融杠杆职能作用,积极协调、引导各商业银行增加对区域经济服务的针对性。自八十年代初以来,有力地支持了三河发电厂、燕郊各孵化器建设及大中院校的改革和发展,支持莱尼线束、同非制冷、通用磨坊等个体私营经济大发展及国省干道三河段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积极协调各金融部门开展居民住房、助学贷款、大额消费品贷款等消费信贷业务,引导信贷资金的合理配置,对三河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净化金融投资环境。为了建设金融安全区,田凤山在1984年担任党支部书记后,认真履行金融监管的职责,支持负责的支行监管股室,对域内金融机构进行信贷现金、会计结算、存款利率、汇兑资金等项目的现场监管,每年处以违规罚款20余万元。对域内金融机构出现的无序竞争,下气力对“三乱”进行坚决清理和查处,进一步净化了地方的投资环境,有力支持了三河经济健康发展。
关心职工奉献一片爱心。1990年初,由于年龄原因,田凤山退出金融一线岗位,担起了支行工会主席的担子。在五、六年时间里,他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得到全行干部职工的称赞。他热情关心职工的冷暖疾苦,努力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先后帮助解决了个别职工两地分居、岗位调整、子女上学、职工住房等20余项具体困难,解决了干部职工的后顾之忧。同时,还帮助职工学习文化知识和提升专业技能,组织几十名职工先后参加各类电大、函大和自学考试,极大地提高了职工队伍的文化水平和整体素质。
与此同时,还积极组织开展向社会“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在四五年时间里,支行累计向发生地震、洪灾、雪灾等地区和三河市的弱势群体,捐献爱心款10余万元,捐献衣物、图书等2000余件(册),使支行的两个文明建设得到全面推进,曾先后三次被评选为省、市、县(市)“文明单位”“模范职工之家”。
抗美援越纪念章(总政颁发 左) 抗美援越纪念章(云南省发 右) 抗美援越纪念章( 左) 抗美援越纪念章( 右)
在党50年纪念章
浴血奋战惧生死,投身革命即为家。1996年8月,田凤山光荣退休。但他做到了“退伍不褪色,退休不退志”,经常走基层、到学校、去企业做红色传统和革命英雄主义报告。每当回忆起烽火硝烟的战争岁月,他都深情地说:“想起26年的军旅生涯,想起为祖国边疆安宁而牺牲的战友,都激励我要终生跟党走,永远当好保家卫国的一名好战士!”
来源:组宣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