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能源时代,新势力造车企业用纯电和增程产品攻城掠地,占据不少市场份额。传统燃油车虽面临转型压力,但仍在通过技术升级延长其生命周期。这种背景下,传统车企的动力路线将如何发展?
新能源时代,新势力造车企业用纯电和增程产品攻城掠地,占据不少市场份额。传统燃油车虽面临转型压力,但仍在通过技术升级延长其生命周期。这种背景下,传统车企的动力路线将如何发展?
燃油动力进一步高效
德系合资品牌诞生了不少经典纯油车型。如奥迪A6L、宝马3系、奔驰C级等。尤以大众EA888发动机为首,拥趸众多。
目前,大众系动力系统拥有燃油动力、48V轻混、插电混动,主销车型以燃油车型为主。不久前,上汽大众途昂Pro上市,首发搭载第五代EA888发动机,最大功率200kW,最大扭矩400N·m,搭载包括可变截面涡轮、500bar燃油系统、全工况最佳油气比、全工况米勒循环等先进技术,匹配全新一代DQ501变速箱。上汽大众表示:“新款变速器能带来如同电动车般平顺流畅的驾驶体验。”在这套“黄金动力”的加持下,途昂Pro这种大型SUV的百公里加速7.6秒,WLTC工况油耗低至8.35L/100km,且具备满足欧7法规的清洁尾气排放。
此外,大众集团1.5T EVO II在加速推广,采用深度米勒循环模式,热效率提升至38%,同样配备可变截面涡轮,电子水泵,甚至拥有等离子涂层缸体技术,是目前大众的主力动力机型。
其他欧系品牌如沃尔沃,在很早之前就布局电气化。2012年沃尔沃宣布SPA可扩展整车平台架构完成主要研发工作,新型整车平台架构兼容常见电气化策略,基于SPA平台的沃尔沃车型推出纯电、插混、轻混等产品。目前国内沃尔沃在售的车型均搭载48V轻混系统,配备BSG电机,进一步提高了发动机的效率和NVH。
混合动力技术:“过渡”技术成为主流
新能源汽车逐渐普及之后,网络上出现两种声音。一种认为完全抛弃了燃油的BEV车型才是最佳能源,而PHEV、REEV由于包含2套动力系统,结构复杂、互为累赘,被认为是过渡技术,被部分消费者误解;另外一种声音认为,当前时期,内燃机还有很大潜力可以发掘,电气化时代通过电动赋能内燃机,能满足多种用车场景,更符合时代要求。
大众家族的插电系列车型路上的能见度较小,这也与品牌的受众群体有关。目前大众的插电车型主要基于MQB平台,车型主要有帕萨特、途观L、CC等,还有更高端的MLB Evo平台。
以途锐为例,途锐eHybrid基于MLB Evo平台,搭载2.0T发动机与电动机的组合,最大功率270kW,最大扭矩700牛米,动力性能强劲。结合电动机的输出,途锐PHEV零百加速时间5.7秒,电池容量为18kWh,纯电续航约为58公里。2025年,大众计划推出7款插混车型,覆盖15万元—30万元市场,进一步丰富其混动产品线。
不久前,大众还与小鹏汽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大众将采用小鹏的技术,推出增程式电动汽车。预计上汽大众首款增程式SUV将搭载1.5T米勒循环发动机,纯电续航200km,综合续航1200km,将于2026年量产。如此一来,大众系车型动力将囊括燃油、BEV、PHEV、REEV在内的动力形式。
奔驰、宝马方面,两家车企都不约而同地采用插电混动的形式推出自己的混动车型,其中奔驰C级插混版搭载第四代插混系统,纯电续航110km(WLTC),馈电油耗5.5L/100km;宝马5系插混版搭载第五代eDrive系统,纯电续航120km(WLTC),馈电油耗5.2L/100km,支持V2L外放电。
日系品牌的混动技术一直具有不错的优势。不久前,丰田推出埃尔法/威尔法PHEV版,纯电续航73公里,支持50kW快充,38分钟充至80%;Prius PHEV更实现WLTP油耗0.5L/100km,纯电续航110公里,搭载太阳能充电技术,每日可补充8.7公里续航。
自主品牌方面,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热效率达46.06%,秦L DM-i馈电油耗较前代降低2L/100km;奇瑞将鲲鹏混动构架进行了拆分,推出偏重于节能向的CDM(混动)和CEM(增程)平台,偏重于高性能的CDM-S(混动)和CEM-S(增程),以及面向越野的CDM-O(混动)和CEM-O(增程),并计划2025年推出39款混动产品。
纯电技术 三电技术迅速迭代
800V乃至更高电压的三电技术成为主流。以宝马集团为例,其新世代车型采用800V高压平台、第六代eDrive电驱技术及大圆柱电池。CLTC电耗降至12kWh/100km,充电10分钟可实现400km续航。新世代车型的整车效率较其现有纯电车型提升20%,整体成本最高降低50%。
大众系纯电动车型ID系列全面升级800V高压平台,充电功率提升至200kW,可10分钟补充400km续航。同时,目标2025年纯电车型占比达25%。
奥迪全新纯电车型将基于PPE平台大放异彩,包括Q6L e-tron和A6L e-tron,续航达超过700km(CLTC),还与华为合作,搭载ADS高阶智驾系统。这只是开胃菜,后续还有更纯正的SSP平台——集纯电动、全面互联和高度可扩展性于一身的全新汽车平台,适用于大众旗下所有品牌和所有级别车型的机电一体化平台架构。
超高功率充电提升补能体验。充电慢,是续航焦虑的头号因素,在经过数年技术攻关后,5C乃至更高倍率的充电技术已经开始普及之路。
小鹏采用宁德时代定制电芯,通过极耳阵列设计降低内阻(
2025年3月,比亚迪发布的超级e平台核心技术“兆瓦闪充”。比亚迪将电池、电机、电控、空调等核心部件全部升级至1000V。匹配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升级版,将电芯内阻降低50%,充电电流提升至1000A,充电倍率达10C。以唐 L EV为例,实测从8%充至61.27%用时5分钟,充电功率最高达1002kW,续航从53.6公里提升至410.5公里。
编后语
2025年上海车展或将成为传统车企动力技术路线的分水岭。燃油车通过电气化和智能化延长生命周期,混动车型加速普及,“过渡”技术纯属谬论,纯电动承载未来增长。(朋月)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