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太原龙城中医医院科普:上一篇科普提到,小三阳可能处于 “稳定携带” 或 “悄悄进展” 状态,这让不少人产生新的担忧:“身边有小三阳患者,日常相处会不会被传染?” 其实,乙肝病毒的传播有明确的 “边界”,并非所有接触都会导致感染。真正需要警惕的是 3 个核心传播
太原龙城中医医院科普:上一篇科普提到,小三阳可能处于 “稳定携带” 或 “悄悄进展” 状态,这让不少人产生新的担忧:“身边有小三阳患者,日常相处会不会被传染?” 其实,乙肝病毒的传播有明确的 “边界”,并非所有接触都会导致感染。真正需要警惕的是 3 个核心传播途径,而普通日常接触完全无需恐慌,这与此前 “科学认识肝病特性” 的逻辑一脉相承。
首先要打破 “接触就会传染” 的认知误区。上一篇已明确,小三阳的病情严重程度与传染性强弱无直接关联,传染性主要由乙肝病毒 DNA 定量决定 —— 病毒 DNA 阴性的稳定携带者,传染性极低;即使病毒 DNA 阳性,也需通过特定途径才会传染。乙肝病毒不会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日常的共同进餐、握手、拥抱、共用办公用品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都不会导致感染,这是由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决定的。
真正需要警惕的是以下 3 个核心传播途径,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存在 “血液或体液的直接交换”:
第一个传播途径:血液传播 —— 微量血液接触即可致病
这是乙肝病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病毒存在于患者的血液中,即使是肉眼不可见的微量血液,进入健康人的体内也可能导致感染。常见的风险场景包括:共用被血液污染的注射器、剃须刀、牙刷、指甲刀等个人用品;在不正规机构进行纹身、穿耳洞、拔牙等操作,器械消毒不彻底;输入未经严格筛查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上一篇提到的 “病毒 DNA 阳性提示复制活跃”,这类患者的血液传染性更强,需格外注意避免血液接触。
第二个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 —— 无保护措施风险高
乙肝病毒可存在于患者的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体液中,无保护的性行为(未使用安全套)会导致病毒通过黏膜接触传播。尤其是多个性伴侣、有性传播疾病史的人群,感染风险会显著升高。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小三阳患者处于 “稳定携带” 状态,只要病毒 DNA 未完全转阴,仍有性传播风险,不能因 “病情稳定” 就放松防护。
第三个传播途径:母婴传播 —— 孕期产后需科学阻断
母婴传播是乙肝病毒重要的传播方式,包括孕期宫内感染、分娩时接触母亲血液和分泌物、产后母乳喂养等环节。上一篇提到的 “乙肝需长期管理”,就包括母婴传播的阻断 —— 若母亲为小三阳患者,需在孕期监测病毒 DNA 定量,必要时进行抗病毒干预;新生儿出生后 24 小时内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可将母婴传播率降至 1% 以下,实现有效阻断。
除了明确传播途径,掌握 “科学防护方法” 能进一步降低风险:
个人层面:避免共用可能接触血液的个人用品,有皮肤破损时做好防护,避免接触患者的血液;有性行为的人群坚持使用安全套;未接种乙肝疫苗的健康人,可主动接种疫苗建立免疫保护。
患者层面:病毒 DNA 阳性的患者需规范治疗,降低病毒载量以减少传染性;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血液污染环境,如受伤后妥善处理血迹。
临床中,很多人因误解传播途径,对小三阳患者采取 “隔离式相处”,既伤害感情又毫无必要;反之,也有人因忽视核心传播途径,在高危行为中未做好防护而意外感染。这两种极端都源于对传播机制的不了解。
总之,身边有小三阳患者不必恐慌,普通日常接触不会被传染。真正需要警惕的是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这 3 个途径,做好针对性防护,同时未接种疫苗者及时接种,就能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与患者正常相处。
来源:太原中医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