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到中年,摆脱焦虑的三件套:运动、读书、走出去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17 15:32 1

摘要:昨天上完瑜珈课,和教练聊到练习瑜珈的这一个月以来,虽然体重没有变化,但明显感觉到身体舒展了很多。

昨天上完瑜珈课,和教练聊到练习瑜珈的这一个月以来,虽然体重没有变化,但明显感觉到身体舒展了很多。

因为工作要一直对着电脑,像以前每天上班到下午四点,就会腰酸背疼、眼睛酸瑟,这些现象随着坚持每周至少练习三次瑜珈,有了明显的改善。

40岁以后,确实感觉身体和心力都不如从前,所以做好自己的能量管理真的是很重要的事。

当然在写公众号的过程中,还是会看到很多姐妹身陷焦虑与内耗之中,找不到方向与力量。

所以今天想聊聊身弱之人怎么样走出情绪泥淖,其实还是要像我之前所说的,多培养你的人生支点,为自己找到越来越多的热爱,你才能慢慢发现很生活的乐趣。

01 运动

昨天看到一组数据:每周150分钟中低强度运动,可使人的焦虑指数下降41%。长期运动者皮肤胶原蛋白流失速度比同龄人慢47%。

中年女性的身体代谢放缓,腰腹赘肉、关节僵硬等问题频发,所以运动对于中年女性的意义,早已超越了减肥塑形:我们可以不美不瘦,但必须要身体健康。

陪伴孩子成长、工作不接受三天两头请假、为老年积蓄财富,都需要有一个好体魄。

就像刚热播大结局的《我的后半生》一剧里,‌聂娟娟‌作为高知女性,是最能与沈卓然精神契合的人,但因为癌症复发不告而别。

人年纪越大,越要保养好自己的身体,才有余力照顾好自己和老伴、去帮扶孩子,临了了,还能去做一些自己以前就想做的事。

所以去运动吧,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比如跑步、瑜珈、中国舞、游泳、太极拳等。

我以前有个45 岁的健身教练,曾是体重 145 斤的全职主妇。

她从每天 10 分钟瑜伽开始,风雨无阻地练习,用五年时间蜕变为马拉松跑者。

现在的她经常在社区公益课上说:

“运动不是为了成为别人眼中的完美,而是让身体记住‘我能掌控自己’的力量。”

那天看到伊能静说的:

“我用心对待自己的身体,不是为了抵抗衰老而去做这个努力的。

而是希望健康地活到年纪很大的时候,不给孩子带来负担,当她30岁而我80岁的时候,我不是插管躺在医院,而是能站在她婚礼上的妈妈。”

所以即使已经57岁,伊能静仍然保持着少女体态,是源于她坚持每周5次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瑜伽拉伸+跑步得来的。

30岁以后的女性,都不要再去追求昂贵的面霜和不断的医美。

去运动吧,你流下的每一滴汗水,才是最好的化妆品和美颜刀。

02 读书

这几年我一直保持的一个好习惯是:即使工作、家务很忙,依然会每天保证至少半个小时的阅读。

读书不仅让我获得了学会多角度看待事物,有了感知美好生活的能力,也带给了我丰厚的物质收入。

我通过写书评、写公众号、做小红书,全网积累了上万粉丝,链接到了上百名需要帮助与成长的姐妹,精进自己的同时,也带着她们开启了新的生活。

想起50 岁的董卿在《朗读者》节目中,仅凭记忆便能完整背诵《岳阳楼记》,她的书房里堆满了线装书和哲学著作。

这位央视一姐坚持每天睡前阅读 1 小时,从《瓦尔登湖》到《资治通鉴》,用知识重塑思维体系。

当你把书中的智慧内化为认知框架,年龄就不再是竞争力的枷锁。

还有48 岁的陈数在拍摄《清平乐》时,为了演好皇后角色,闭关研读《宋史》和《资治通鉴》。

她在采访中坦言:“读书让我明白,女性的价值从不依附于婚姻。就像《走出非洲》里的凯伦,即便失去爱情,依然能用文字构建自己的王国。”

这种认知觉醒,让她在《完美关系》中成功塑造了独立女强人的形象。

所以如果当下的你也很迷茫、焦虑,那不妨从读一本自己喜欢的、或者需要的书读起吧。

例如阅读心理自助书籍,如《被讨厌的勇气》能使创伤后成长指数提高 41%,相当于进行半年心理咨询。

例如阅读传记类书籍,如《杨绛舒》,可使自我认知清晰度提升 34%,帮助中年女性跳出 “母亲 / 妻子” 的单一角色。

就像梁晓声所说的:

"读书的目的,不在于取得多大成就,而在于当你被生活打回原形陷入泥潭时,给你一种内在的力量。"

书页翻动的声音,是中年女性优雅的解压阀。

当我们在文字里看见千万种人生,焦虑就变成了可选项而非必答题。

一起来读书吧~

03 走出去

中年是女性人生的分水岭,也是焦虑的高发期。

职场压力、家庭责任、身体变化、社会期待……多重因素交织,让许多女性陷入"被困住"的困境。

但如果你把目光投向那些突破桎梏的女性榜样,会发现一个共通的生存智慧:焦虑源于原地打转,而破局的关键,是"走出去"。

就像有段话所说:

“一个人的认知和价值观,是由他身边人决定的,因为他没有其他输入的途径,所以只能随波逐流。

别人喜欢什么,他就喜欢什么,周围流行什么,他就追随什么,永远找不到自己。”

如果当下的你焦躁、迷茫,要审视下是否自己长期呆在一个差环境里。

例如工作中,全是勾心斗角、利欲熏心的同事,做件事、说个话都得万分谨慎,每个人的心思不在怎么把事情做好上,这样的公司就趁早远离;

例如你的朋友中,两面三刀、表面一套背面一套,整天除了抱怨老公就是抱怨孩子和生活,相处久了,你也只会越来越消沉。

......

一个再优秀的人,长期在差的关系和环境中浸泡,也会变得暗淡无光,神经今兮歇斯底里的。

所以人一定要到能够托举和滋养你的地方去。

就像42岁的陈意涵,在埃菲尔铁塔下倒立打卡,在冰岛蓝湖温泉里裸泳,用「轻装旅行」的方式重新定义中年生活。

在旅行的过程中,她学会了与孤独共处,也懂得了感恩拥有,以及世界之大,真的不要为自己的方寸得失为难自己。

当然走出去,不仅仅是指到外面去见识更宽广的天地万物和众生,也是学会给自己选择一个正能量的成长圈层。

像我从23年底进入群青女性,是一个专属于女性成长的知识品牌,帮助那些在家务、婚姻、职场关系迷茫、焦虑的女性二次成长,让她们拥有全新的生活,顺便找到自我存在价值。

不仅用阅读、写作、摄影这些基础课程重新定义了我的生活,认识了一大群来自全国各地高能量、爱学习的宝妈们,也通过做自媒体充裕了自己的副业钱包。

所以亲爱的读者朋友们,要相信你的 40 岁,完全可以比 20 岁更有力量。

走出去,打破舒适区,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永远都会为勇敢者让路。

壹然说

命运总是欺软怕硬,你不认命才有机会赢。

别把时间浪费在焦虑、内耗上面,用这些时间去读书、去运动、去结识有力量的圈层、去为自己充实地活一次。

如此,才不枉这一生你所受的苦、遭的难、爱的人。

来源:睿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