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智造人形机器人开拓服务蓝海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17 15:30 1

摘要:在家中,当老人需要搀扶时,灵活走动的机器人轻柔托起老人的手臂扶他们一把;在工厂车间,机器人又能像熟练技工般精准地完成复杂装配。这样的场景正逐渐成为现实。近期,中国工业机器人领军企业埃夫特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启智机器人公司公布了两款人形机器人:Yobot

在家中,当老人需要搀扶时,灵活走动的机器人轻柔托起老人的手臂扶他们一把;在工厂车间,机器人又能像熟练技工般精准地完成复杂装配。这样的场景正逐渐成为现实。近期,中国工业机器人领军企业埃夫特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启智机器人公司公布了两款人形机器人:Yobot R1(双足人形)和Yobot W1(轮式人形),作为企业首代人形机器人,产品重点展示了通用技术平台,引发了业界对国产机器人技术的关注。而这两款人形机器人的研发中心就在九亭。

轮式人形机器人效果图

仿生操控技术突破 人形机器人加速”入户“

“机器人不能只待在工厂,总要走向家庭。”启智机器人副总裁郭磊磊向记者介绍,以机器人的手为例,需要在人类手掌尺度的狭小空间内集成多个关节自由度,既要实现微型电机的高密度布局,又要通过实时同步控制算法精准协调多个驱动单元,最终达成接近生物肌腱的柔顺运动轨迹,这仍是当前仿生操控领域的核心挑战。目前公司正聚焦精细操作、负载能力等核心技术进行攻关。近期研发的轮式人形机器人则采用了高密度伺服驱动关节,可以实现位置、速度、力矩三模精准控制,其双轮可灵活转向,实现稳定行走与运行,机身能通过摄像头和传感器“感知”周围环境。此外还配备了缓冲防护系统,可抵御50kg级冲击载荷。

这些“聪明”的本领背后是埃夫特长期专注工业机器人研发积淀下的逐步进阶。其“智能机器人通用技术底座”集成了OpenmindOS操作系统、墨斗IDE集成式开发平台及大衍数据平台,可以实现运动控制、多模态感知与AI技能学习的协同。这一技术架构已通过工业场景验证并成功落地。人形机器人作为智能底座TOC能力验证的载体,具备量产可行性,后续将面向家庭服务、康复护理、教育展示等场景开展底座验证。

ER50-1900

ER300-2700

值得一提的是,埃夫特去年还曾发布两款工业机器人新品:50公斤级双支撑机器人ER50-1900与“非凡之力”ER300大负载产品,其中ER300系列在速度、精度、负载、刚性等多个方面表现优异,彰显了埃夫特“技术破壁”的硬实力。

据了解,我国已连续11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在全球占比已超50%。近些年埃夫特工业机器人的销量稳步增长,2020年起年增长超50%,2024年的国内市占率甚至攀升至5.4%。郭磊磊表示,工业机器人已能实现焊接、喷涂、搬运上下料、码垛等应用,而人形机器人要“像人一样”做好家务活,则取决于任务复杂度,涉及运动控制、越障、步态规划、手臂协调控制等多方面技术,以及不同场景中数据和信息的海量采集。目前公司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融合领域持续探索。

松江聚智塑生态 机器人破浪”深水区“

生态竞争在埃夫特的战略布局中尤为凸显,在智能机器人整体落地策略和路线中,公司通过构建“操作系统+开发者平台+场景App”的三层架构,打造开放机器人生态。目前,埃夫特处于国内工业机器人行业第一梯队,主营工业机器人整机及其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主要涵盖核心零部件产品、机器人整机产品等类别,并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范式,也为未来的系统迁移和能力泛化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实际应用场景与丰富的实验数据。

郭磊磊直言,人才是重中之重,2017年,公司的研发中心迁移到松江后,吸引到了许多高端人才,包括人工智能算法、机器人算法、软件开发、机器人算法等工程师人才。同时,公司通过与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作成立联合实验室,并与意大利理工学院(IIT)、香港中文大学、苏州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开展相关合作研发,借助高校人才资源,推动技术研发与科技创新;通过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模式,在有关部门及政策的支持下,大力招引高校硕博士研究生人才。

在18年进阶中,公司也获得了诸多荣誉。2019年,埃夫特机器人用新型控制器主板成功入选工信部工业强基示范项目名单,并入选工信部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同年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020年,公司在科创板上市。

从国产大负载工业机器人打破垄断,到首代人形机器人开拓服务蓝海,面对“‘智能制造’解放生产力”这道必答题,埃夫特以“努力成就未来”为信条,正在机器人这条赛道上加速赶超,驶向全球机器人第一梯队。

记者:朱颖宏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张小小 桂可欣

审核:周样波 李于伯

来源:上海松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