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养老院做饭五年,奉劝家里有老人的,老人能在家就别送养老院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17 15:59 1

摘要:去那里之前,我和大家想的一样:养老院就像高级宾馆,三餐丰盛,护工周到,老人们天天打牌聊天,日子肯定舒坦。我还跟闺蜜们约好,老了就一起住养老院。

来自网友李红梅的投稿

我叫李红梅,今年49岁,在菜市场卖了十几年卤煮。女儿心疼我风吹日晒,托人把我安排到市郊的阳光家园养老院当厨师。

去那里之前,我和大家想的一样:养老院就像高级宾馆,三餐丰盛,护工周到,老人们天天打牌聊天,日子肯定舒坦。我还跟闺蜜们约好,老了就一起住养老院。

可真正在这里工作后,我才明白当初的想法太天真。

现在我跟女儿说:"妈老了宁可自己过,也不来这儿。"也劝大家,尽量别把老人往养老院送。

我在这里做厨子已经五年了。这几年,我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这些老人不管是身体健康的,还是不能自理的,只要搬进来几天,就会像换了个人似的,眼神变得呆滞。

我们养老院入住率挺高的,有100多位老人,为了确保老人们能按时吃上饭,我和另外两名厨子每天五点就要爬起来给大家熬粥。

每次我把厨房的灯一打开,就能看见对面走廊的长椅上排排坐着一群人,特别是一楼那位穿蓝布衫的杨奶奶,每次在厨房后窗我都能看见她的身影。老人家天天扒着大门的铁栏杆踮脚张望,眼巴巴望着大门口。

有回我实在没憋住,问她:"杨阿姨,您这是在等家人吗?"她点点头,摸了摸手里的奥特曼,说:"恩,等我家大孙子,他上次和我儿子来的时候把玩具落在我这里了。"

杨奶奶望着大门口的方向,失落地说:“我已经两个月没有看到我孙子了。儿子工作忙,我不好打电话打扰他,就是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才能来。”

“上次两父子给我送衣服来,都没来得及坐下歇歇脚,工作电话就来了.......”

这个我有印象。因为我除了要给老人们提供一日三餐外,在护工忙不过来的时候,还需要帮忙做一些护工的杂务,两个月前杨奶奶儿子提着几大包衣服和吃的来看她时,护工们都在忙,我正好在旁边打杂,所以我就顺手给他倒了杯水。当时他待不到十分钟,接了一个电话就离开了。

我知道杨奶奶是想她儿子了,正想安慰一下她,这时护工走过来了,说是洗漱时间到了,把杨奶奶叫走了。

养老院的配套服务是有的,每个老人都会配专门的护工负责。但每个护工要负责管理十几个老人,想要方方面面照顾周到,就有点难。

另外,护工的年龄、性格不一样,服务态度也不一样,分到一个好的护工,日子会过得好点,但如果分了态度不好的护工,日子不好过,甚至还会受到区别对待。

比如三楼的小崔姑娘,就是个难得的好护工。糖尿病老人想吃口甜的,她偷偷找我做南瓜发糕,还拿糖度计盯着。

可四楼那个染黄头发的小赵就缺德,上礼拜马爷爷说饺子馅淡,她叉着腰吼:"嫌淡回家吃去!"把老人噎得直抹眼泪。

养老院里高龄老年人居多,饭菜首要条件就是讲究养生,因此院长还专门去请了营养师来搭配每日的健康食谱。

每顿饭我们都必须严格按照营养师配的菜谱来做。所有的菜以软烂淡为主,像南瓜小米配清蒸鱼之类的居多,俗称"低盐低脂健康食谱"。

像这样的餐食,说起来好听,看起来也不错,实则少油少盐没什么味道,多吃几顿就没胃口了。为此,老人们都苦不堪言,只能相互吐槽、埋怨。

有天包饺子,我特意给回民马爷爷备了牛肉馅。老人家捧着碗直哆嗦:"闺女嫁到兰州二十年了,她从小就爱这口,吃得可香了。”

“可惜她已经大半年没回来了..."说着说着,马爷爷攥在手里的筷子落在了地上都没察觉,眼泪"吧嗒吧嗒"直掉进醋碟子。

这时,小赵气冲冲的跑进来,捡起地上的筷子,对着马爷爷吼道:“哭什么哭,再哭你女儿也不会来看你!”

又过了一个星期,那天是马爷爷73岁生日,我接到通知给他做长寿面,我把面煮好7点钟准时给他端过去。我发现才几天不见,马爷爷瘦得都脱相了,走路颤颤巍巍的,就像蔫了的茄子,整个人看起来无精打采。

我问他这是怎么啦,哪里不舒服?他回答我说:“没事,都是些老毛病了。”他望着桌上的长寿面,喃喃自语道:“我阿妹小的时候,我给她长寿面,我都给她煎两个荷包蛋,她还笑说吃了两个蛋,期末考试准能考100分呢。”

女儿长年不在身边,难免触景生情,我只能安慰道:“今天你过生日,说不定你女儿会给你惊喜呢,晚点肯定会给你打电话。”

他看了我一眼,眼里的光瞬间亮了,但一下子又暗了下来,叹了口气说道:“恩,我刚给她打了,她说这段时间是生意旺季,今天要出很多货,等晚点忙完了,再给我拨过来。”

凌晨12点的时候,我被救护车的声音吵醒了,可能是哪位老人病犯了,就没有多想,继续睡过去了。第二天才得知,是马爷爷走了。临走的时候,手里还紧紧攥着他女儿的照片,直到最后一刻,也没有等到他女儿的电话。

听小崔说,马爷爷的后事他女儿没有回来,直接托养老院这边办的。直到前两天,他女儿才来养老院领走了马爷爷的遗物。

养老院里议论纷纷,有为马爷爷感到可惜的,有谴责马爷爷女儿的。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闹得不可开交。

甚至,有些老人还说到了自己的孩子,有辱骂的,有攀比的,有担忧的,全都陷入了一种负面情绪中,一发不可收拾。

接下来的几天,一下子又送走了4位老人,有被医院拉走没有再回来的,也有直接在院里猝死的。

这让我不禁有些疑惑,默默留意和观察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我发现,那些走了的老人全是本身带有基础病的,或者平时子女很少来探望的。而那些身体好,子女亲属常来看望,经常来陪伴的老人,精神状态和身体都很健康。

住二楼的赵奶奶就是个好例子,她闺女在菜市场卖烤红薯,每天收摊都会揣上个热乎的红薯过来。有一天下大雨,她闺女伞都没打就直接跑来了,衣服都湿透了。

看到女儿狼狈的样子,赵奶奶边啃边骂:"傻丫头,不会等雨停啊!"可嘴上虽然这样说,但脸上的喜悦藏都藏不住。

在养老院干活的这5年,我算是看明白了:金窝银窝真不如自家茅草窝。

昨天杨奶奶被她儿子接走了,说是换了个更高级的养老院。我帮忙收拾她房间时,看见窗台上落灰的奥特曼玩具,突然想起老家那句老话:"移栽的杨柳,再茂盛也不如原地长的。“

所以我奉劝家里有老人的,尽量不要把老人往养老院里送。虽然生活中有很多的无奈,但只要有能力,哪怕自己辛苦一点,也要让家里老人安稳的度过一生。

毕竟家是承载爱的地方,有爱才有家!

来源:老黄退休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