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青春奋进 挺膺担当”系列社会实践 | 机电工程学院团委——“语润燕赵·声动阜平”实践团走访阜平红色教育基地(二)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0 16:01 1

摘要: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的回信精神,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争做

筑牢信仰之基

担当青年之任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的回信精神,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我校团委联合各院(系)开展“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社会实践,立足首都,面向全国,重点辐射京津冀,推出四项行动,团结带领北化学子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追寻红色脚步

赓续时代新声

——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

北京化工大学“语润燕赵·声动阜平”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走进城南庄,来到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这里详实的图文资料与上千件珍贵文物,向参观者讲述着晋察冀边区军民浴血奋战的历史。

“晋察冀边区控制着日军入侵华北的咽喉要道,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晋察冀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创建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如同一把尖刀插向敌人的心脏……”在第一展厅的《晋察冀边区行政区划图(1944年12月)》前,实践团了解到晋察冀边区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在这里,第一部《毛泽东选集》的诞生历程格外引人注目。1944年,晋察冀日报社社长邓拓带领工作人员,在战火纷飞、物资匮乏的条件下,克服铅字短缺、纸张劣质等困难,精心编排印刷了全国第一部《毛泽东选集》。这部被称为“晋察冀版”的毛选共收录29篇文章,首次系统性地展现了毛泽东思想体系。展柜中泛黄的书页、清晰的铅印字迹,无声诉说着那段追求真理、传播思想的峥嵘岁月。

在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院内,实践团成员凝视着地面上清晰的炸弹落点痕迹,久久驻足。讲解员动情地讲述着当年毛泽东、周恩来、聂荣臻等革命领导人在敌机轰炸下坚持指挥作战的事迹,一幅幅历史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1943年秋,日军对司令部实施猛烈轰炸,一枚炸弹正中院落,飞溅的弹片击穿了指挥部的窗棂,但指挥系统始终未曾中断。这个弹坑,虽经岁月冲刷仍清晰可辨,成为革命前辈无畏牺牲、坚守使命的历史见证。

通过沉浸式参观学习,实践团成员深受震撼,更坚定了信仰的力量,以科技报国之志践行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追寻联大星火

赓续百年弦歌

——华北联大

随后,实践团前往华北联大旧址,开展了一场红色实践教育活动。在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上,华北联大这所诞生于抗战烽火中的大学,不仅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培养数以万计的革命干部与建设人才,更是成为今日中国人民大学最重要的前身之一,奠定着“人民的大学”最根本的精神底色。

在华北联合大学展览馆,实践团成员们通过珍贵的历史照片、实物展品和详实的文字资料,全面了解了这所诞生于抗日烽火中的高等学府的办学历程:华北联合大学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由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等学校合并而成。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学校坚持“为抗战救国服务”的办学宗旨,受到了中共中央特别是毛主席的关心、指导与支持。毛主席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三次为陕北公学题词,先后10次来校讲话,并在不同场合下说过:“中国不会亡,因为有陕公”的话。

实践团来到华北联大旧址区,虽然当年的校舍大多已不复存在,但留存下来的石阶、地基和纪念标识,依然诉说着那段不平凡的岁月。“看着那些发黄的老照片,仿佛看到了当年师生们在炮火中坚持学习的场景,这种精神令人震撼。”实践团成员感慨道。

此次阜平红色研学实践,不仅是一次历史寻访,更是一次精神洗礼,实践团成员们将带着这份珍贵的收获,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前行,用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