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爱荷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最新研究,每天至少有两餐在外就餐的人,其全因死亡率竟然激增49%!更可怕的是,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上升了18%,而癌症死亡率更是高达67%的增长。这个数据让人不禁捏了把冷汗:原来外出就餐的频率与健康寿命之间居然是负相关的,听起来像是电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外出就餐已成了许多人的日常习惯,甚至逐渐取代了家庭烹饪的角色。
想想看,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让不少上班族都把每天的三餐解决在外,节假日里的聚餐更是层出不穷,仿佛外食成为了一种必须。
然而,隐藏在这份便利背后,我们是否忽略了健康的真正含义?难道外出就餐真的如我们幻想的那般美好吗?
根据爱荷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最新研究,每天至少有两餐在外就餐的人,其全因死亡率竟然激增49%!更可怕的是,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上升了18%,而癌症死亡率更是高达67%的增长。这个数据让人不禁捏了把冷汗:原来外出就餐的频率与健康寿命之间居然是负相关的,听起来像是电影情节,实则却是残酷的现实。
每日出外就餐真的致癌?
研究人员通过对35,084名成年人进行了长达7.83年的跟踪调查,发现了不容忽视的事实:在调查期间,2,781名参与者去世,其中511人因心血管疾病,638人因癌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参与调查中,日均外出就餐超过两次的受访者多为年轻男性,很多人单身,体重指数(BMI)普遍偏高。
更惊人的数据出现在中国。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研究,2015年在全国范围内,18至44岁人群外出就餐的比例达到了41.3%。这个比例在年轻人中显然更高。相对而言,45至59岁年龄段的外出就餐比例也高达24.3%。
我们不得不思考,频繁外出就餐的风险是否在默默增加,尤其对于低收入群体而言,其全因死亡率的风险甚至呈现出104%之高。这无疑是为那些依赖快餐与便利餐饮度日的低收入者敲响了警钟。
那么,为何频繁外出就餐会显著影响我们的死亡率呢?
首先,虽然外出就餐在外表上看似美味可口,但其组成的营养成分却往往存在问题。一般来说,餐馆提供的食物富含高油脂、高盐分和各种调味品,跟家庭烹饪比较,其饱和脂肪酸和钠的含量往往更高,而重要的矿物质如钙、铁和膳食纤维相比则相对匮乏。大量摄入这些不健康成分,会对身体产生长期累积的损害。
其次,大多数餐馆所使用的烹饪方式中,不良的油脂反复加热也可能让人摄入有害的化学物质,例如邻苯二甲酸盐,进一步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统计显示,在外就餐频率较高的人群中,回归家庭厨房、亲自烹饪已成为一种更健康、更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许多长期参与研究的人发现,经常在家中自己动手做饭的人,不仅生活质量提高,甚至寿命也有明显延长。
根据Public Health Nutrition杂志的一项长达10年的研究结果指出,经常烹饪的人,其死亡风险逐步降低。特别是每周烹饪超过五次的女性,其死亡风险竟能降低50%,这一结论让人倍感振奋。可见,亲自下厨,不仅能调剂生活,还能提高健康水平,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
那么,对于那些不得不在外就餐的打工族来说,是否可以利用假期给自己安排一次美味又健康的家庭料理呢?下次聚会时,也许可以尝试在家里自己做一顿丰盛的晚餐,而不是单纯选择外卖和快餐!只要我们回归厨房,积极主动地为自己的健康着想,每个人都可以为改善生活质量出一份力。
当然,外出就餐也看吃什么,也有“相对更健康”和“相对更不健康”之分。对此,《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年版)》特别提到了5条外卖及在外就餐的点餐技巧:
外卖及在外就餐应纳入膳食计划;
挑选主食,不忘全谷物;
挑选菜肴,少用油炸,注意荤素搭配;
不要大份量、适量不浪费;
提出少油、少盐健康诉求。
此外,如果要外出就餐,还应注意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饭店或餐厅。
来源:健康之路Pl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