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学堂新六艺学堂】孔学堂“传习社”走进环西小学,南明河畔的“文化密码”课照亮童心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0 16:15 1

摘要:“老师,古时候的学校是叫作书院吗?”9月19日下午,贵阳市环西小学二年级3班的教室里48名小学生踊跃举手。当天,2025年孔学堂“传习社”进校园活动在此开展,贵阳市翠微小学的李佳老师带来的这堂课名为《南明河畔的“文化密码”——探秘龙门书院》,作为贵阳市中小学“

“老师,古时候的学校是叫作书院吗?”9月19日下午,贵阳市环西小学二年级3班的教室里48名小学生踊跃举手。当天,2025年孔学堂“传习社”进校园活动在此开展,贵阳市翠微小学的李佳老师带来的这堂课名为《南明河畔的“文化密码”——探秘龙门书院》,作为贵阳市中小学“四大文化工程”精品课程遴选活动的实践展示精品课,这堂课让孩子们在趣味互动中解锁家乡的文化基因。

授课现场

李佳老师用两句古诗“青瓦白墙立山间,书声琅琅传百年”开启课堂,随即抛出悬念:“这藏着一座三百年书院的秘密,大家想不想一起破解?”孩子们立刻坐直身子,目光紧紧锁定屏幕上的龙门书院照片。在“探索艺术密码”环节,李老师指着古建筑示意图讲解:“屋顶的‘五脊二坡’叫硬山顶,屋檐的翘角是重檐设计,这些可不是随便建的哦。”

课堂上学生踊跃和老师互动

当讲到瓦当和滴水时,课堂气氛达到第一个小高潮。“瓦当在屋檐最前面,像给房子戴了‘挡雨帽’,能保护屋檐不被雨水冲坏;滴水在下面接棒,把雨水‘送’到地上,不让墙壁受潮。”李老师边说边比画,还展示了带有水纹和云纹的瓦当图片,“水纹代表知识像河水一样绵延不绝,云纹寓意大家要志向高远。”

“鲤鱼为什么一定要跳龙门呀?”在“探索名字密码”环节,听完“鲤鱼跃龙门”的典故,一名学生举手提问。李佳老师笑着解答:“龙门书院的名字就藏着这份期待。古代学子在这里苦读,就像鲤鱼逆流而上,考中科举就能改变命运。这是在告诉我们,做事要坚持不放弃。”她话音刚落,教室里就响起了小声的讨论:“我也要像小鲤鱼一样努力”。

最让孩子们兴奋的是“探索智慧密码”环节。李老师展示了古人在书院里听讲、藏书、辩学、拓碑的场景图,还带领大家吟诵关于甲秀楼的童谣:“甲秀楼高接云天,南明河水清又甜”。当问到“古人的课程和我们现在有什么一样”时,孩子们踊跃发言:“都要读书写字”“都要学道理”。李老师顺势总结:“这就是‘和’的智慧,古人也追求全面发展,就像我们现在既要学知识,也要练本领。”

李佳和学生互动

课程尾声,李老师给每个孩子发了一颗糖果:“就像破解文化密码要动脑筋,学习也会辛苦,但坚持下来就能尝到甜头。”作为翠微小学专职副书记,有着“骨干教师”“优秀德育工作者”等称号的李佳说:“我想播下一颗文化的种子,让孩子们爱家乡、有文化自信。想通过这样的课堂内容告诉孩子们,以后去甲秀楼、翠微园、文昌阁,别只当游客哦,贵阳的这些古建筑,每块砖每片瓦都藏着耐人寻味的故事。”

小朋友们听得津津有味

据了解,“孔学堂传习社”是贵阳市委宣传部、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贵阳市教育局等打造的文化品牌,旨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阳明文化资源送进学校,通过老师授课、场景化学习、沉浸式演绎、个人思考等形式,充分挖掘阳明文化现代价值,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程的深入实施,让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筑牢青少年文化根基。2024年首批32所学校授牌,2025年又有30所学校加入。这堂精品课依托南明区“1+3+X”课程体系,把阳明文化元素转化为孩子能懂的符号和故事。

文 贵州教育报记者 刘小钰

图 贵州教育报记者 邱凌峰

编辑 皮亚丹

二审 贺韬

三审 赵宏斌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