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花4万块在直播间买玉石,满心以为捡了个“漏”,结果警方一鉴定,这堆东西加起来才值3千多块?
花4万块在直播间买玉石,满心以为捡了个“漏”,结果警方一鉴定,这堆东西加起来才值3千多块?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卖这些假玉的网红“柴怼怼”,之前还义正词严地炮轰胖东来超市卖假玉石,把自己塑造成“打假卫士”,可转头就因为卖假货被警方刑拘。
这反转剧情,比电视剧还离谱!
现在直播间里各种珠宝、酒水、食品看着诱人,可谁知道里面藏着多少“天价假货”。
现在打开直播间,各种 “大牌平替”“独家定制” 看得人眼花缭乱,可里面藏的坑真不少。
除了 “柴怼怼” 的假玉石,之前 “反诈老陈” 举报的 “五星茅台” 是假货。
童年回忆“嘎子哥” 卖的茅台、五粮液也被认定是贴牌假酒,就连央视 3・15 晚会都曝光过直播间用劣质槽头肉做梅菜扣肉。
这些主播把廉价货吹成 “高端品”,坑的全是信任他们的消费者。
更让人无语的是这些主播虚假宣传。
“嘎子哥” 之前卖一款 699 元的手机,号称是 “新品”,结果用的是五年前的旧芯片,感觉还比不上新款老人机。
主播们靠着花言巧语,把库存货、劣质货包装成 “性价比之王”,不少人被忽悠着交了 “智商税”。
这些乱象不仅坑了消费者的钱,还毁了直播电商的口碑,要是一直这样,谁还敢在直播间购物!
而且这些假货背后,是咱消费者实实在在的损失。
有人攒了好久的钱买块 “好玉”,结果是染色的,有人想给家人送瓶好酒,拿到手却是贴牌货。
遇到这种情况,消费者维权还特别难,要么主播不认账,要么平台推脱责任,最后很多人只能自认倒霉。
虽然正式的直播电商监管办法还没出台,但咱现有的法律也管用。
比如刑法里的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像 “柴怼怼” 夫妇那样以次充好、销售金额巨大的,被刑拘一点都不冤。
民事赔偿方面也有明确规定,普通商品卖假货要赔 3 倍,食品安全问题要赔 10 倍。
要是侵犯了别人的商标权,比如卖假茅台,还得给茅台公司赔钱。
行政方面更不用说,要是销售金额没到犯罪标准,市场监管部门也能罚款、责令停业,严重的还能吊销营业执照。
今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也没闲着,罗局长明确表示要加大力度打击直播卖货的虚假宣传,还开了专项整治推进会,就是要让那些违法主播付出代价。
之前出台的《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也详细说了平台、MCN机构、主播该承担的责任,等正式办法出来,监管只会更严。
不过监管也需要消费者配合,遇到假货别忍气吞声,该举报就举报。
只有大家一起发力,才能让违法主播无处藏身。
但要想彻底解决直播假货问题,光靠上头监管还不够,平台和主播也得扛起责任。
平台作为 “把关人”,不能只想着赚钱,得用技术手段多排查,比如对高客单价的商品重点审核,发现有问题的直播间及时提醒消费者,甚至终止合作。
要是平台放任假货泛滥,最后只会砸了自己的招牌。
主播们更得拎拎清楚,靠坑蒙拐骗,只做“一锤子买卖”根本走不远。
只有靠真实、优质内容圈粉的主播,才能长久发展。
那些总想着钻空子、卖假货的主播,迟早会像 “柴怼怼”一样,不仅赚的钱要吐出来,还得蹲大牢,得不偿失。
消费者也要擦亮眼睛,别被直播间里的 “低价”、“限量”冲昏头脑,下单前多对比、多了解,遇到夸大宣传的主播多留个心眼。
毕竟花钱买东西,都像买得舒心、买得放心,不是糟心、恶心。
直播电商本来是个好模式,能让大家更方便地购物,也给很多人提供了创业机会。
可现在被假货、虚假宣传搞得乌烟瘴气,不仅伤害了消费者,也阻碍了行业发展。
好在上头的监管在一步步加强,平台和主播也在慢慢走向规范。
相信只要各方都尽到责任,直播电商一定能摆脱 “假货重灾区” 的标签。
而那些还在铤而走险的主播,也该醒醒了,别等被抓了才后悔,遵纪守法才是长久之道。
来源:探秘发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