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脑梗了,还敢吃鸡蛋?你是嫌命长?”不知从哪天起,鸡蛋从“营养之王”一夜之间被打入“黑名单”,在各种健康群、短视频评论区被“封杀”:“鸡蛋是脑梗的引子!”、“你还吃?等着进医院吧!”
“脑梗了,还敢吃鸡蛋?你是嫌命长?”不知从哪天起,鸡蛋从“营养之王”一夜之间被打入“黑名单”,在各种健康群、短视频评论区被“封杀”:“鸡蛋是脑梗的引子!”、“你还吃?等着进医院吧!”
听起来是不是“危言耸听”?但偏偏这种说法越吓人,传播得越快。鸡蛋,真的成了脑梗的大BOSS了吗?
别急着扔掉冰箱里的鸡蛋,咱今天就来一场“拨乱反正”的健康科普大行动,把你从“健康恐慌”的旋涡里拎出来。先泼一盆冷水——这个“鸡蛋不能吃”的说法,其实就是个彻头彻尾的误区。
根据《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2020年的一项荟萃分析,每天吃一个鸡蛋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并无显著关联。
甚至,还有研究发现,适量摄入鸡蛋对提高高密度脂蛋白(俗称“好胆固醇”)有帮助。
而且,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里明确指出:健康成年人每天吃一个鸡蛋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胆固醇虽然在鸡蛋中含量较高,但人体自身每天也会合成胆固醇,饮食中的摄入量对血胆固醇的影响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大。
所以,鸡蛋不是“脑梗元凶”,相反,它还是优质蛋白、卵磷脂和多种维生素的优质来源,尤其对脑部功能有一定好处。
那问题来了,真正应该远离脑梗患者餐桌的,到底是哪些“暗藏杀机”的饮食陷阱?别再盯着鸡蛋“内卷”了,以下这6类食物,才是真正让血管“心力交瘁”的幕后黑手。
第一类是加工肉制品,比如腊肠、香肠、午餐肉。这类食物的“隐身技能”堪比特工,不仅富含大量饱和脂肪,还暗藏高钠和亚硝酸盐。
研究表明,每天摄入超过50克的加工肉制品,会显著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第二类是重口味酱料党。火锅蘸料、烧烤酱、千层辣椒油,看起来香得不行,但钠含量动不动就爆表。
钠摄入过多会导致血压升高,是脑梗的高风险因素之一。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就指出:我国居民平均每日钠摄入量超过推荐标准近两倍,这也是高血压发病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第三类是“假健康”甜品。别以为“无糖”标签就可以肆无忌惮。很多所谓的无糖糕点、代餐饼干,虽然不加蔗糖,却可能含有大量反式脂肪和精制碳水。
这些成分会促进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升高,增加血管硬化风险。第四类是油炸零食。薯片、炸鸡、虾条……它们的共同点是:好吃到停不下来,但致“堵”能力一流。
高温油炸的过程会产生“氧化脂质”,这种物质不光让血脂升高,还对血管内皮造成损伤。一旦血管“破相”,斑块就容易堆积,脑梗就有了“施工现场”。
第五类是高糖饮料。甜蜜的陷阱总是最难拒绝的。长期摄入高糖饮品会导致胰岛素抵抗、肥胖和脂代谢紊乱,这些都是脑梗的“好朋友”。
《柳叶刀》2019年的一项研究表明,每天喝两杯含糖饮料的人,心脑血管病风险比不喝的人高出31%。
第六类是高盐泡菜和咸菜。这类传统腌制食品虽然下饭,但含盐量惊人,长期吃会让血压持续升高,给脑血管制造巨大压力。吃得多了,血管弹性下降,一不小心就“堵车”。
说到这儿,你可能要哀叹一句:“那我还能吃什么?”别慌,不是不让你吃,而是要学会怎么吃、吃多少、什么时候吃。
脑梗这事说到底,本质是血管被“脏东西”堵住了。这些“脏东西”,来源大多跟饮食结构密切相关。吃进去什么,决定了你血管里流的是什么。
过量摄入高脂、高盐、高糖食物,会让血脂升高、血压失控、血糖波动,三高一来,脑梗就容易“乘虚而入”。而血管一旦堵住,不是手麻就是说话不利索,再严重点,直接倒地不起。
关键是,这些风险不是一夜之间爆发的,而是日积月累“养”出来的。你每天吃的一口腊肠、喝的一口奶茶,可能就是血管“堵点”的第N颗钉子。
很多人把“吃健康”理解成“吃得清汤寡水”,其实不是。健康饮食不是放弃口福,而是懂得选择和分寸。建议你这么做:
把鸡蛋“请回来”,每天1个就够,不要连吃5个当补药;多吃深色蔬菜和全谷物,它们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清理血管“垃圾”。
优选植物油,比如菜籽油、橄榄油,控制总脂肪摄入量,减少外卖频率;每周吃鱼2次,尤其是深海鱼,对心脑血管有益;控制盐的摄入,每天不超过5克,出锅前加盐比先炒再加更健康。
当然,除了吃,动起来也很关键。哪怕每天走个6000步,都比坐着不动强。血液流得快,才不容易被“堵”。
说到底,脑梗不是突然找上门的,它是你日常生活的一面镜子。你怎么吃、怎么动、怎么休息,它全记着呢。
所以,不要再盯着鸡蛋“背锅”了,真正的“雷”,藏在你每天不以为意的零食、饮料、调料包里。
最后,别忘了,健康从来都不是“管住嘴”这么简单,而是一种生活态度。你今天为血管省下的一口油、少放的一撮盐,可能就是明天避免躺在病床上的关键。
血管这事儿,真不是开玩笑。你以为只是“堵一会儿”,它可能让你“断片一辈子”。所以,吃鸡蛋没问题,但别让另一些“真凶”悄悄地把你送上急救车。
参考文献:
[1] 曹清明,王蔚婕,张琳,等.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模式的践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解读[J]. 食品与机械,2022,38(6):22-29. DOI:10.13652/j.spjx.1003.5788.2022.60050.
[2] 常吃西式加工肉与胰腺癌风险相关[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5):I0007-I0007.
[3] 蒋逸雯,张言博,潘安. 含糖饮料及人工甜味剂饮料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Meta分析[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1,55(9):1159-1167. DOI:10.3760/cma.j.cn112150-20210729-00726.
来源:中医张大夫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