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麦田杂草防治领域,麦蒿(学名:Descurainia sophia)作为十字花科越年生杂草,其防治需根据作物生育期、草相组成及抗性水平科学选择除草剂。当前主流方案包括苗前土壤封闭处理和苗后茎叶处理两大技术路线。苗前封闭可选用含异丙隆、乙草胺等成分的复配制剂,
在麦田杂草防治领域,麦蒿(学名:Descurainia sophia)作为十字花科越年生杂草,其防治需根据作物生育期、草相组成及抗性水平科学选择除草剂。当前主流方案包括苗前土壤封闭处理和苗后茎叶处理两大技术路线。
苗前封闭可选用含异丙隆、乙草胺等成分的复配制剂,如50%异丙·乙草胺悬浮剂每亩150-200毫升,于小麦播后苗前兑水30公斤均匀喷施,形成药膜层阻断杂草萌发。该方案对未出土的麦蒿防效可达85%以上,但需确保土壤湿度在40-60%田间持水量,沙质土应酌情减量20%以避免药害。
苗后防治推荐在小麦3-5叶期、麦蒿2-4叶期,选用双氟磺草胺(如5%悬浮剂10-15毫升/亩)或啶磺草胺(7.5%水分散粒剂12-15克/亩)进行茎叶喷雾。其中双氟磺草胺对麦蒿的杀灭机理是通过抑制乙酰乳酸合成酶(ALS),阻断支链氨基酸合成,施药后3-5天可见杂草心叶黄化,7-10天整体枯死。需注意避开寒潮天气施药,日均温低于8℃时药效降低30%以上。
对于已产生ALS抑制剂类抗性的麦蒿种群,可改用含氯氟吡氧乙酸(20%乳油40-50毫升/亩)或2甲4氯(56%可溶粉剂100-120克/亩)的配方,通过干扰激素平衡导致杂草畸形死亡。这类药剂需严格掌握在小麦拔节前使用,与有机硅助剂混用可提升渗透性20%左右。
来源:要学会养生